-
公开(公告)号:CN116253332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310087878.2
申请日:2023-02-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布式温和合成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Ni‑Co双金属MOF的等离子体辅助氨合成方法。该方法通过将一步水热法制备得到的Ni‑Co双金属MOF材料用作等离子体辅助合成氨的催化剂,依赖于其增强的气体传质特性和双金属间的耦合作用,这种材料大幅增强了等离子体辅助合成氨性能:相较于等离子体辅助合成氨领域最广泛使用的材料——Ni/Al2O3,增强了30%以上的性能。同时在这种将Ni‑Co双金属MOF用于等离子体辅助氨合成方法中,催化剂材料还拥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循环性能,其可以在36h的长周期以及10次以上的循环中保持结构和性能的稳定。这种将Ni‑Co双金属MOF用于等离子体辅助合成氨领域的优异性能,使其成为分布式合成氨工艺的巨大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183792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60271.4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布式温和合成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基于重质生物油的Co负载多孔碳催化剂合成氨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工业废料——重质生物油,通过共催化热解法合成了一种级联多孔炭基Co催化剂(Co‑PBs)。钴一方面作为热解催化剂,促进了重质生物油的热解,形成了具有更大表面积的多孔生物炭框架。另一方面,共催化热解导致了钴更均匀的负载,作为等离子体辅助合成氨催化剂,进一步促进了自由基的吸附和NH3的解离,增强了合成氨的性能。由于传质速率的增强和更加均匀的过渡金属活性位点分布,Co‑PBs表现出高达1.605mmol/g·h的等离子体辅助合成氨速率。同时Co‑PBs的极高稳定性使其能在24个周期和40h的长时间反应中保持性能稳定,显示出其巨大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253332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087878.2
申请日:2023-02-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布式温和合成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Ni‑Co双金属MOF的等离子体辅助氨合成方法。该方法通过将一步水热法制备得到的Ni‑Co双金属MOF材料用作等离子体辅助合成氨的催化剂,依赖于其增强的气体传质特性和双金属间的耦合作用,这种材料大幅增强了等离子体辅助合成氨性能:相较于等离子体辅助合成氨领域最广泛使用的材料——Ni/Al2O3,增强了30%以上的性能。同时在这种将Ni‑Co双金属MOF用于等离子体辅助氨合成方法中,催化剂材料还拥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循环性能,其可以在36h的长周期以及10次以上的循环中保持结构和性能的稳定。这种将Ni‑Co双金属MOF用于等离子体辅助合成氨领域的优异性能,使其成为分布式合成氨工艺的巨大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416970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0143271.1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温和合成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化学链合成氨的铬基载氮体制备方法。本发明中铬基载氮体通过氨解氯化铬的络合物前驱体制备,采用浸渍法负载过渡金属对载氮体进行性能调控,将铬基载氮体化学链合成氨速率提升一个数量级以上。在化学链合成氨的应用中,负载金属显著提高了载氮体的氮转化率。Co负载的CrN的晶格氮转化率超过50%,在铬基载氮体中,材料损失的晶格氮转化为氨气的比例均超过95%。铬基载氮体良好的氮转移特性拓展了其作为化学链合成氨载氮体的应用空间,12次化学链循环的连续实验中,Co负载的铬基载氮体化学链产氨速率维持稳定,平均反应速率为466.1μmolg‑1h‑1;所制备的载氮体具有低成本、稳定、高效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791119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501835.4
申请日:2023-05-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25B9/60 , C25B11/046 , C25B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步式活性金属锂介导的电化学氮气还原合成氨方法,属于电化学耦合新能源合成氨领域。通过将典型活性金属锂介导的电化学氮气还原合成氨耦合过程拆分为三个独立的步骤:活性金属锂离子的阴极还原过程,活性锂氮化过程以及氮化锂的质子化过程。这种方法大幅增强了活性金属锂介导的氮气还原过程的氨产率以及法拉第效率,相较于典型活性金属锂介导的氮气还原过程,法拉第效率增强一倍以上。相较于电化学还原过程,这种以活性金属锂为载氮体的电化学过程具有更加稳定的体系与较为迅速的产氨速率。这种将活性金属锂介导的氮气还原过程拆分为分步式电化学合成氨过程以高效的能量利用率与可观的产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66073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96755.7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1B32/348 , C01B32/342 , C01B32/324 , H01G1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熔盐法耦合活化合成生物质基碳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生物质原料破碎至粉末状,在惰性气氛中,于高温下预碳化,得到生物炭;(2)将生物炭、氯化盐熔盐和活化剂混合,在惰性气氛中,于高温下煅烧,得到炭材料;(3)将得到的炭材料先水洗,水洗后抽滤再酸洗,酸洗后抽滤再水洗,直至洗出液呈中性,然后烘干,得到生物质基炭材料。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方法制得的炭材料在制备超级电容器方面的应用。本发明制得的生物质基电容炭材料具有分级多孔结构,微孔有利于提高离子的表面吸附能力,介孔可以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增强离子传导性,大孔则能够提供快速的物质传输通道,降低传质阻力;经过电化学性能测试,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应用时,具有优异的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489026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110841669.3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广域电力系统宽频振荡辨识方法及定位方法,所述辨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子站高速采集的电力系统宽频振荡信号进行数据预处理,获得宽频振荡预处理信号;S2:离线训练生成各自编码器模型和LSTM网络振荡定位模型;S3:在子站利用步骤S2得到的编码器提取步骤S1中宽频振荡预处理信号的低维编码数据,并将其传输至主站;S4:根据步骤S3上传的低维编码数据,利用步骤S2得到的解码器还原原始振荡信号,并参数辨识得到原始宽频振荡信号的频率、幅值、相位信息,实现宽频振荡信号的还原辨识。本发明在子站对宽频振荡数据进行分频段编码降维,降低振荡数据的冗余度,在较小带宽的限制下实现宽频振荡信号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13489026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841669.3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广域电力系统宽频振荡辨识方法及定位方法,所述辨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子站高速采集的电力系统宽频振荡信号进行数据预处理,获得宽频振荡预处理信号;S2:离线训练生成各自编码器模型和LSTM网络振荡定位模型;S3:在子站利用步骤S2得到的编码器提取步骤S1中宽频振荡预处理信号的低维编码数据,并将其传输至主站;S4:根据步骤S3上传的低维编码数据,利用步骤S2得到的解码器还原原始振荡信号,并参数辨识得到原始宽频振荡信号的频率、幅值、相位信息,实现宽频振荡信号的还原辨识。本发明在子站对宽频振荡数据进行分频段编码降维,降低振荡数据的冗余度,在较小带宽的限制下实现宽频振荡信号传输。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