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干耳片快速分离木耳菌种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03693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310474153.5

    申请日:2013-09-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干耳片快速分离木耳菌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干耳片用手掰成小片;(2)将小耳片第一次在无菌水中涮洗并用吸水纸充分吸干水分;(3)将小耳片放入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中浸泡20-25s并用吸水纸充分吸干;(4)将小耳片第二次在无菌水中涮洗并用吸水纸充分吸干水分;(5)将小耳片插入平板PDA培养基中恒温培养、观察;(6)挑取萌发出的菌丝接种至斜面PDA培养基中进行纯化培养即可。本发明分离木耳菌种具有操作简便易行,用时短,所需成本低,菌丝成活率高,菌丝具有生长快、菌丝洁白粗壮、生命力强等优点,该发明应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胶质耳的菌种分离。

    一种菌粥及其制备方法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687824B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210186631.8

    申请日:2012-06-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品领域,涉及一种菌粥及其制备方法。这种菌粥的制备方法是将糯米、黑米、绿豆、花生、小米、百合、茯苓、杏鲍菇、金针菇、猴头、黑木耳按比例配料,所选配料要求新鲜、无杂质、无霉变、无虫蛀。制备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料的筛选及预处理、蒸煮、装罐密封、排气、冷却杀菌、保存。本发明符合人们饮食习惯且制备方法简单可行,加工成本低廉。制成的菌粥不仅具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等优点,还将食用菌与粥类的营养交叉结合,具有抗癌、降血压、延年益寿的生理功效。该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一种桑黄菌丝体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63749B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110315661.X

    申请日:2011-10-0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桑黄菌丝体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桑黄菌种活化;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培养;刮取桑黄菌丝体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收集桑黄菌丝体;提取桑黄菌丝体总R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结果。本发明使用的菌种是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桑黄菌种(鲍姆层孔菌,保藏号为桑黄DL101 CCTCC M 2011137)。本发明操作简单,原理易懂,为今后获得大规模的、高纯度的桑黄菌丝体和高质量的桑黄总RNA提供了简便快捷的方法,也为桑黄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奠定了基础。

    多灯暴露食用菌接种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97691A

    公开(公告)日:2010-04-28

    申请号:CN200810137573.3

    申请日:2008-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接种室内使用多个灭菌灯灭菌、使接种室能够达到足够无菌而有效进行食用菌接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种室的棚顶上均匀地安置4个40W的紫外线灭菌灯和两个日光灯,室内拉设两根2m高的平行铁丝,分别用来挂设200W的红外线灯。接菌前用清水或来苏尔进行空中、地面喷洒除尘,制菌老区可用杀霉净灯灭菌。将菌筐平行摆放在挂设红外线灯的铁丝下,菌筐高度为3~4层。然后用紫外线灭菌30min,之后就可以接菌了。多灯暴露接种法是食用菌栽培生产中一种投入少、设施和操作简单的暴露接种新技术,接种室经过这种方法进行消毒,能够达到足够无菌的目的而有效地进行食用菌栽培中的接种工作。

    一种食用菌墙栽的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747421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297053.9

    申请日:2022-0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用菌墙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大棚建设、菌棒摆放、生长期管理、采收、采后管理等。该方法用到的大棚为钢筋钢管建设的承重式大棚、全面透光,四周开通风口。具体栽培方法是在大棚内部建设立柱和连接杆,棚顶设置喷雾装置,在连接杆上折叠悬挂尼龙网格。将菌棒从低到高插入尼龙网格中,使尼龙网格能托起菌棒前后两端,菌棒开口端朝外侧摆放。本发明具有节省占地面积、管理方便、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等优点,且利用本方法栽培食用菌,食用菌出菇时间一致、长势旺盛、菇形整齐。

    一种利用蒙古栎果实保藏食用菌菌种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31060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385938.X

    申请日:2021-04-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蒙古栎果实保藏食用菌菌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作蒙古栎果实保藏培养基、接种与养菌、菌种保藏。该方法用到的菌种保藏培养基配方为蒙古栎果实75%、辅料24%(阔叶木屑90%、麦麸10%;水量为干料质量的60%)、石膏0.5%、石灰0.5%。具体保藏方法是将待保藏的液体菌种接种于蒙古栎保藏培养基,待菌丝长满培养基后,用透明聚乙烯塑料膜将瓶盖上的透气膜封住以隔绝氧气,然后置于4℃冰箱保藏,若保藏时间不超过1年,可放置常温保藏。本发明具有菌种保藏时间长、菌种菌龄一致、菌种保藏量大等优点,且利用本方法保藏菌种,菌丝性状稳定、长势旺盛、活力强。

    一种调控小黑杨抗锈菌侵染基因表达的miRNA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059910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208679.3

    申请日:2014-05-16

    Abstract: 一种调控小黑杨抗锈菌侵染基因表达的miRNA及其应用,涉及一种调控抗锈菌侵染基因表达的miRNA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调控小黑杨抗锈菌侵染基因表达的miRNA及其应用,通过对该miRNA及其靶基因的研究,在杨树抗病育种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调控小黑杨抗锈菌侵染基因表达的miRNA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前体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调控小黑杨抗锈菌侵染基因表达的miRNA可提高小黑杨对锈病的抗性,用于抗病育种。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对该miRNA的研究可为深入研究调控杨树抗锈病侵染机理和提高小黑杨对锈病的抗性奠定基础。

    一种菌袋及其制作方法和使用该菌袋栽培黑木耳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54564A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210234907.5

    申请日:2012-06-25

    Abstract: 一种菌袋及其制作方法和使用该菌袋栽培黑木耳的方法,利用林区抚育下来的木段和伐余物枝桠材加工成的颗粒状木屑为栽培原料,采取仿照野生木段中木耳的出耳和生长方式,进行菌袋密集划口,使木耳的朵形、耳片厚度非常接近野生木段出耳的状态;模拟自然条件下出耳的方式,很好地协调空气湿度、通气和光照的关系,促进黑木耳子实体的生长,使黑木耳的色泽非常接近野生木段出耳的状态。本发明使用的菌种是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黑木耳菌种(保藏号为黑木耳DL202 CCTCC M 2011138)。本发明解决相应的食用菌生产所需原料木屑来源不足的问题,生产出的黑木耳,品质优良,显著提高栽培者的经济效益。

    菌棍制菌食用菌栽培技术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97692A

    公开(公告)日:2010-04-28

    申请号:CN200810137574.8

    申请日:2008-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菌棍制菌生产食用菌原种和栽培种的方法,是缩短培养袋养菌周期的高效规模化食用菌生产技术。在培养袋用装袋机或手工装入适宜松紧度的培养基后,将一根长10cm以上的锥形菌棍从培养基上表面中心插入到培养基内,菌棍头与培养料面相平,棍头栓上一个绳扣。菌袋接种时将菌棍拔出,在与表面固体接种相比不加大接菌量的情况下,将菌种直接接入菌袋中心,菌种由菌袋内心向四周生长。不仅发菌时间大大缩短,成活率高,而且菌袋发菌一致、菌龄一致。如温度适宜的木耳菌袋25d~30d菌丝就可以长满菌袋。菌棍制菌是优于液体菌种的“固化液体菌种”制菌技术,制菌投入少,能显著提高栽培者的经济效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