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31060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385938.X
申请日:2021-04-12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蒙古栎果实保藏食用菌菌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作蒙古栎果实保藏培养基、接种与养菌、菌种保藏。该方法用到的菌种保藏培养基配方为蒙古栎果实75%、辅料24%(阔叶木屑90%、麦麸10%;水量为干料质量的60%)、石膏0.5%、石灰0.5%。具体保藏方法是将待保藏的液体菌种接种于蒙古栎保藏培养基,待菌丝长满培养基后,用透明聚乙烯塑料膜将瓶盖上的透气膜封住以隔绝氧气,然后置于4℃冰箱保藏,若保藏时间不超过1年,可放置常温保藏。本发明具有菌种保藏时间长、菌种菌龄一致、菌种保藏量大等优点,且利用本方法保藏菌种,菌丝性状稳定、长势旺盛、活力强。
-
公开(公告)号:CN111909953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503531.8
申请日:2020-06-05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桑黄遗传表达的重组载体及构建方法和遗传转化方法。载体序列如SEQ ID No:13所示。构建方法:将双元载体pCAMBIA-1301的CaMV35S启动子替换为桑黄同源启动子,获得适用于桑黄的双元载体。遗传转化方法:利用冻融法将重组双元载体转入根癌农杆菌,获得阳性菌;利用农杆菌侵染桑黄菌丝,并在培养基上共培养,随后覆盖低熔点PDA培养基;随后将菌落转移至新的培养基,选取长势旺盛的菌落提取DNA,利用PCR技术鉴定阳性菌株。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转化率高等优点,成功实现了桑黄的遗传转化,使得在桑黄中进行同源敲除、过表达、异源表达成为可能,解决了无法建立桑黄遗传转化体系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909953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010503531.8
申请日:2020-06-05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桑黄遗传表达的重组载体及构建方法和遗传转化方法。载体序列如SEQ ID No:13所示。构建方法:将双元载体pCAMBIA‑1301的CaMV35S启动子替换为桑黄同源启动子,获得适用于桑黄的双元载体。遗传转化方法:利用冻融法将重组双元载体转入根癌农杆菌,获得阳性菌;利用农杆菌侵染桑黄菌丝,并在培养基上共培养,随后覆盖低熔点PDA培养基;随后将菌落转移至新的培养基,选取长势旺盛的菌落提取DNA,利用PCR技术鉴定阳性菌株。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转化率高等优点,成功实现了桑黄的遗传转化,使得在桑黄中进行同源敲除、过表达、异源表达成为可能,解决了无法建立桑黄遗传转化体系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519355A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610025382.2
申请日:2016-01-05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A01G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18/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含沙棘黄酮元蘑的栽培料配方及其栽培方法。配方按质量百分数含有:10%-30%的沙棘果渣、50%-70%的硬杂木屑、15%的麦麸、3%的豆粉、1%的石灰和1%的石膏。栽培方法如下:一、按栽培料配方进行称料和拌料;二、装袋和灭菌;三、接种和养菌;四、划口和出菇管理;五、采收。本发明得到的元蘑,经测定黄酮含量大幅提高,可有效预防高血脂、高血糖、抑制血小板凝聚、心力衰竭等疾病,大大提高了元蘑的保健功效,而且栽培中缩短了元蘑菌丝长满袋的时间,增加了元蘑的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132289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425357.9
申请日:2015-07-17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分离松茸菌种的方法,方法是利用松茸的孢子分离,夹取松茸的组织块,组织块既包含菌褶又包含菌肉部分,粘于培养皿盖内表面正中间,菌褶部分向下,成熟后的菌褶可以喷洒大量孢子,松茸孢子落到培养基上即可萌发成纯菌丝体。利用该方法及培养基分离松茸菌种的成功率高达90%以上,且操作简单易行,所需材料少;组织块与培养基没有直接接触,避免了一些杂菌污染,大大降低了污染率;使用本发明中的培养基培养松茸孢子,萌发率高,菌丝粗壮,生长速度快,形成明显的气生菌丝。本发明可以解决目前松茸利用菌褶分离成功率不理想、易污染、菌丝在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极其缓慢,难以迅速扩增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2138676U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20526183.1
申请日:2020-04-12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A01G18/60
Abstract: 一种新型黑木耳开口机。本产品其组成包括:菌袋滑动U槽,所述的菌袋滑动U槽的底部设置有链条推送器,所述的链条推送器配合滚刀器使用,所述的滚刀器包括固定盘,所述的固定盘连接前直角连接板和后直角连接板,所述的前直角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的菌袋滑动U槽的前侧,所述的后直角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的菌袋滑动U槽的后侧,所述的固定盘具有中心孔,所述的中心孔连接圆筒通道,所述的固定盘绕圆周连接一组滚刀夹件,所述的滚刀夹件夹持滚刀转轮,所述的滚刀转轮连接一组刺孔钉,所述的圆筒通道通过菌袋、所述的刺孔钉给所述的菌袋刺孔。本实用新型用于黑木耳菌袋开口。
-
公开(公告)号:CN204837189U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20664416.3
申请日:2015-08-27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A01G1/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食用菌菌棍,包括塑料袋窝口处、菌棍管壁菌种滞留区和菌种滞留斜面,并且在塑料袋窝口处加装塑料外体填充物为防尘抑菌海绵的防尘抑菌塞,将顶端塑料袋窝口处靠近菌棍管壁菌种滞留区的部位,改为菌种滞留斜面,并在斜面部位增加排气孔;菌棍底端的菌种滞留斜面上也增加排气孔。本实用新型根据传统菌棍在生产中产生的问题,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从而使制菌过程中菌种更加容易滞留在菌孔内壁上,同时避免杂菌的污染和菌袋在灭菌时发生变形或爆裂等制菌失败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215288780U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20519751.X
申请日:2021-03-12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描述的一种实验室用小型负压处理装置,主要由活塞芯杆、注射器空管、排气孔、连接管、单向通气弹性膜、瓶盖、瓶体组成;外部结构由活塞芯杆、注射器空管、排气孔、连接管、瓶盖、瓶体组成,瓶盖内口设有硅胶垫和第一螺纹,瓶体上端设有第二螺纹;该装置的内部结构由连接管、单向通气弹性膜、排气孔组成,连接管一端封闭,侧面开孔,缠上单向通气弹性膜,通过注射器空管前端进入管内,连接管另一端穿过瓶盖,连接处和缝隙处使用胶进行填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验室用小型负压处理装置,操作简单,成本低,且可高温灭菌,为科研试验中负压处理样本提供了方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