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36468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580191.8
申请日:2022-05-25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的白桦根转基因方法,属于植物转基因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白桦转基因体系外植体培养周期长、转化周期长、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的白桦根转基因方法,选取具有根蘖繁殖能力的白桦根作为转基因材料,经过白桦根的培养、携带目的基因的农杆菌遗传转化、共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抗性筛选诱导不定芽的形成,最终通过诱导形成完整的植株。本发明与现有白桦转基因方法相比,缩短了转化周期,提高了转化效率,避免了外植体选择的困难,统一了转基因子代植株的遗传背景,提高了材料的使用率,进一步解决了脱菌难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高效的白桦根转基因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
公开(公告)号:CN114836468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210580191.8
申请日:2022-05-25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的白桦根转基因方法,属于植物转基因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白桦转基因体系外植体培养周期长、转化周期长、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的白桦根转基因方法,选取具有根蘖繁殖能力的白桦根作为转基因材料,经过白桦根的培养、携带目的基因的农杆菌遗传转化、共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抗性筛选诱导不定芽的形成,最终通过诱导形成完整的植株。本发明与现有白桦转基因方法相比,缩短了转化周期,提高了转化效率,避免了外植体选择的困难,统一了转基因子代植株的遗传背景,提高了材料的使用率,进一步解决了脱菌难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高效的白桦根转基因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
公开(公告)号:CN110109118B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1910470688.2
申请日:2019-05-31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森林资源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森林冠层生物量的预测方法。本发明通过对SAR数据进行Yamaguchi三分量极化分解,得到体散射分量、二次散射分量和表面散射分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冠‑地散射比参数,利用体散射分量、二次散射分量、表面散射分量和冠‑地散射比四项参数构建冠层生物量预测模型。相比于单纯的极化分解分量,本发明所用冠‑地散射比值参数对冠层生物量敏感性更高,构建所得冠层生物量的预测模型更为可靠,能够准确预测森林冠层生物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623732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496375.7
申请日:2020-06-03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针叶林叶片针簇比的测定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光学仪器测量技术无法穿透针叶簇内叶束间缝隙获得针簇比的问题。方法:一、计算各角度加权后的总投影面积;二、排水法测量簇内所有针的体积;三、统计针叶样簇中针的数量,并量测每一根针的长度,求平均值;四、通过公式计算得到该针叶样簇的针簇比。本发明用于针叶林叶片针簇比的测定。
-
公开(公告)号:CN111537510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387802.8
申请日:2020-05-09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G01N21/84
Abstract: 一种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计量方法,它属于农田防护林规划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目前对农田防护林防风效能评价的准确性欠佳,评价结果不适合应用于指导防护林的设计的问题。本发明使用空间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了遥感的多空间尺度、多时间尺度特点,结合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对农田防护林防风效能的快速评价,同时提高了农田防护林防风效能的评价精度,保证了评价的准确性。通过实验发现,本发明对农田防护林防风效能指标的预测精度可以达到91.86%。根据评价结果可以判断防护林空间配置是否合理,为政府和防护林建设部门提供指导。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农田防护林的规划。
-
公开(公告)号:CN110109118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470688.2
申请日:2019-05-31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森林资源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森林冠层生物量的预测方法。本发明通过对SAR数据进行Yamaguchi三分量极化分解,得到体散射分量、二次散射分量和表面散射分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冠-地散射比参数,利用体散射分量、二次散射分量、表面散射分量和冠-地散射比四项参数构建冠层生物量预测模型。相比于单纯的极化分解分量,本发明所用冠-地散射比值参数对冠层生物量敏感性更高,构建所得冠层生物量的预测模型更为可靠,能够准确预测森林冠层生物量。
-
公开(公告)号:CN104318270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675481.6
申请日:2014-11-21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G06K9/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9/66
Abstract: 一种基于MODIS时间序列数据的土地覆盖分类方法,本发明涉及土地覆盖分类领域,本发明要解决传统方法用时长、植被指数的负偏差以及SG重建结果准确性降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基于MODIS时间序列数据的土地覆盖分类方法,该方法具体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1、建立原始曲线;2、对原始曲线进行滤波拟合成初始曲线;3、建立初始曲线像元的无云影像二维数组;4、设置为阈值T,其中,Yi≠yi;5、处理过的原始曲线;6、得到重建后的NDVI年变化曲线;7、提取植被生长季参数组成特征影像;8、决定最终投票分类结果等步骤进行的;本发明应用于基于MODIS时间序列数据的土地覆盖分类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454700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310441129.1
申请日:2013-09-25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G01W1/04
Abstract: 不同森林类型环境因子观测数据采集装置,涉及一种森林环境因子观测数据采集装置。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固定气象观测站数据分布较少,且获取数据程序繁琐,手持气象站不具备长期自行观测能力,建立不同地区数据库需要大量的人力,且现有方式获取的数据格式繁多不易整理的问题。本发明的数据采集装置的外壳上盖为透明上盖,单片机、输出模块和时间模块均安装在外壳内;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光照强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的信号输入端连接,SD卡记录模块和显示模块与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时间模块通过时钟线SCL串联接到单片机的SCL上,供电模块连接在单片机的电源接口上。本发明用于森林类型环境因子观测数据采集中。
-
公开(公告)号:CN106651799B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611189755.6
申请日:2016-12-16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G06T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物光谱属性的坏线修复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取坏线像元非坏线部分对应光谱曲线,以该光谱曲线片段为依据,通过全影像搜索,寻找与之相似度最高的地物光谱曲线,以此光谱曲线对应地物类型作为坏线像元地物类型,并用对应光谱值修复坏线像元的像元值;该方法不再盲目的利用统计关系修复坏线,而是利用先验知识判断坏线像元的地物类型,再依靠同时成像的其他相同像元的光谱特征,填补坏线区域。这种坏线修复方法,不仅修复了破损的遥感数据,提高数据的利用率。相比较于传统的方法,该方法不盲目的依赖于统计相关性,而是依靠地物本身的光谱特征来实现坏线区域的修复,科学可靠,精度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1537510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0387802.8
申请日:2020-05-09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G01N21/84
Abstract: 一种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计量方法,它属于农田防护林规划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目前对农田防护林防风效能评价的准确性欠佳,评价结果不适合应用于指导防护林的设计的问题。本发明使用空间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了遥感的多空间尺度、多时间尺度特点,结合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对农田防护林防风效能的快速评价,同时提高了农田防护林防风效能的评价精度,保证了评价的准确性。通过实验发现,本发明对农田防护林防风效能指标的预测精度可以达到91.86%。根据评价结果可以判断防护林空间配置是否合理,为政府和防护林建设部门提供指导。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农田防护林的规划。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