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OPC的嵌入式双核伺服控制器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42797B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1711226811.3

    申请日:2017-1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SOPC的嵌入式双核伺服控制器及其设计方法,硬件架构,包含FPGA和与之信号连接的电源系统、程序FLASH、数据FLASH、驱动器、数据指令通信单元、传感器数据读取单元等,FPGA设有两个Microblaze软核处理器来进行双核并行计算;多个IP软核通过PLB总线进行信号连接,各Microblaze软核处理器通过PLB总线与各个IP软核进行数据交互;两个Microblaze软核处理器之间进行双核数据通信。根据控制系统功能要求确定硬件架构、接口类型,然后确定软件底层架构,利用XPS工具进行编译,导出顶层接口文件,在SDK平台中进行顶层软核控制器设计开发。本发明提高了控制器的协同处理能力,具有资源丰富、可扩展性强、可靠性高、低成本以及设计容易的优点。

    采用自动齿轮磨齿技术量化控制伺服机构运行平稳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58945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801103.2

    申请日:2015-1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自动齿轮磨齿技术量化控制伺服机构运行平稳性的方法,采用自动磨合及平稳性测试系统实现,包含:S1、运动控制环节:根据运动参数和运行位置,控制伺服机构在运行位置范围内往复运动,对伺服机构传动链进行自动齿轮磨合;S2、数据采集及分析环节:在自动齿轮磨合过程中,采集工作状态参数数据,处理后实时显示;S3、磨合参数及评价标准建立环节:进行伺服机构的运行平稳性定量检测,确定伺服机构传动链的磨合工艺参数,建立磨合合格的量化评价标准。本发明以最短时间、最小人力物力完成伺服机构传动链的自动磨合,以量化评价指标实现伺服机构平稳性检测,减少故障产品,降低过程返工率,提高批生产效率以及产品可靠性。

    基于SOPC的嵌入式双核伺服控制器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42797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226811.3

    申请日:2017-1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SOPC的嵌入式双核伺服控制器及其设计方法,硬件架构,包含FPGA和与之信号连接的电源系统、程序FLASH、数据FLASH、驱动器、数据指令通信单元、传感器数据读取单元等,FPGA设有两个Microblaze软核处理器来进行双核并行计算;多个IP软核通过PLB总线进行信号连接,各Microblaze软核处理器通过PLB总线与各个IP软核进行数据交互;两个Microblaze软核处理器之间进行双核数据通信。根据控制系统功能要求确定硬件架构、接口类型,然后确定软件底层架构,利用XPS工具进行编译,导出顶层接口文件,在SDK平台中进行顶层软核控制器设计开发。本发明提高了控制器的协同处理能力,具有资源丰富、可扩展性强、可靠性高、低成本以及设计容易的优点。

    基于组合导航构建的捷联式高精度稳定平台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602263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011001.1

    申请日:2016-11-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组合导航构建的捷联式高精度稳定平台系统,通过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滚转外框架、俯仰内框架式的万向支架结构及设置于万向支架结构上的天线;设置于稳定平台的基座上的组合导航系统测量得到载机的三维位置、速度和姿态信息并实时传输给伺服控制系统,使系统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在小型化的情况下实现稳定指向;伺服控制系统控制天线伺服机构的驱动电机带动万向支架结构进行天线的运动,从而达到隔离载体平台的姿态变化对波束指向的影响来保证天线姿态和波束指向的稳定,本发明低成本实现载体挂飞时SAR高分辨成像进行运动补偿的一体化设计平台,保证在机载工作状态下的高精度稳定指向性能。

    一种新型对称式功率滤波器网络结构及其参数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88310B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611109296.6

    申请日:2016-1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对称式功率滤波器网络结构,其包含:一对电感L1,其输入端分别连接PWM驱动系统的一对输出端,用于确定系统带宽;第一电容C1,用于调节系统阻尼防止谐振,其一端连接其中一个电感L1的输出端;电阻R1,用于调节系统阻尼防止谐振,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另一端连接另一个电感L1的输出端;一对第二电容C2,用于建立系统参考地吸收高频噪声,该一对第二电容C2串联形成串联电路,且串联点接地,该串联电路两端分别连接一对电感L1的输出端;第三电容C3,两端分别连接一对电感L1的输出端以及电机负载的一对输入端。其优点是:该对称式滤波网络可以等效为一个二阶滤波器,参数设计容易,可以实现快速设计。

    采用自动齿轮磨齿技术量化控制伺服机构运行平稳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58945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510801103.2

    申请日:2015-1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自动齿轮磨齿技术量化控制伺服机构运行平稳性的方法,采用自动磨合及平稳性测试系统实现,包含:S1、运动控制环节:根据运动参数和运行位置,控制伺服机构在运行位置范围内往复运动,对伺服机构传动链进行自动齿轮磨合;S2、数据采集及分析环节:在自动齿轮磨合过程中,采集工作状态参数数据,处理后实时显示;S3、磨合参数及评价标准建立环节:进行伺服机构的运行平稳性定量检测,确定伺服机构传动链的磨合工艺参数,建立磨合合格的量化评价标准。本发明以最短时间、最小人力物力完成伺服机构传动链的自动磨合,以量化评价指标实现伺服机构平稳性检测,减少故障产品,降低过程返工率,提高批生产效率以及产品可靠性。

    一种新型对称式功率滤波器网络结构及其参数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88310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09296.6

    申请日:2016-1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H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对称式功率滤波器网络结构,其包含:一对电感L1,其输入端分别连接PWM驱动系统的一对输出端,用于确定系统带宽;第一电容C1,用于调节系统阻尼防止谐振,其一端连接其中一个电感L1的输出端;电阻R1,用于调节系统阻尼防止谐振,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另一端连接另一个电感L1的输出端;一对第二电容C2,用于建立系统参考地吸收高频噪声,该一对第二电容C2串联形成串联电路,且串联点接地,该串联电路两端分别连接一对电感L1的输出端;第三电容C3,两端分别连接一对电感L1的输出端以及电机负载的一对输入端。其优点是:该对称式滤波网络可以等效为一个二阶滤波器,参数设计容易,可以实现快速设计。

    基于输入受限式自激发驱动的多机器人协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01966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851883.1

    申请日:2015-11-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输入受限式自激发驱动的多机器人协同控制方法,抛弃了传统控制方法中需要进行周期性采样的反馈控制方式,而是在满足稳定性和优化特性前提下,等到闭环系统真正需要时,利用上一时刻智能体自身信息获取下一时刻控制量,完成自激发采样控制。此外,在上述自激发驱动机制上,采用多胞方法处理饱和非线性环节,可以有效进行输入受限系统的L1增益优化设计,该算法能有效处理输入饱和非线性因素,可有效满足多机器人协同作业的需求,且通信负担相对于传统时间驱动机制大幅降低,降低数据冗余,提升系统性能,更具工程可行性。

    基于输入受限式自激发驱动的多机器人协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01966B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510851883.1

    申请日:2015-11-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输入受限式自激发驱动的多机器人协同控制方法,抛弃了传统控制方法中需要进行周期性采样的反馈控制方式,而是在满足稳定性和优化特性前提下,等到闭环系统真正需要时,利用上一时刻智能体自身信息获取下一时刻控制量,完成自激发采样控制。此外,在上述自激发驱动机制上,采用多胞方法处理饱和非线性环节,可以有效进行输入受限系统的L1增益优化设计,该算法能有效处理输入饱和非线性因素,可有效满足多机器人协同作业的需求,且通信负担相对于传统时间驱动机制大幅降低,降低数据冗余,提升系统性能,更具工程可行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