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804097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180644.2
申请日:2016-03-28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8 , E02D17/207 , E01C1/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合h型抗滑桩处治滑坡的悬挑结构道路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施工靠山侧抗滑桩;B.施工靠沟侧抗滑桩;C.浇筑靠山侧抗滑桩和靠沟侧抗滑桩之间的钢筋混凝土横向联系梁,形成h型抗滑桩;D.施工靠沟侧抗滑桩上的悬挑结构;E.张拉斜向预应力锚索;F.以和h型抗滑桩一体的悬挑结构为支承铺设纵向道板形成悬挑道路部分;G.完成靠山侧的边沟的施工,在悬挑结构外侧边缘安装防撞护栏,完成道路全宽范围的路面结构施工。本发明避免了在滑坡体上高填深挖,大大降低了填挖方工程数量,减小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且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0468642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910621315.0
申请日:2019-07-10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周华保
IPC: E01C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江桥梁与滨江道路相交叉的互通立交设计方法,包括S1:将滨江道路设置在地面层,将跨江桥梁设置在地面上一层;S2:自滨江道路右转至跨江桥梁以及跨江桥梁右转至滨江道路采用“S”形迂回匝道;S3:自滨江道路左转至跨江桥梁以及跨江桥梁左转至滨江道路采用苜蓿叶匝道;S4:自滨江道路右转至跨江桥梁桥头引道以及跨江桥梁桥头引道右转至滨江道路采用定向匝道;S5:自滨江道路左转至跨江桥梁桥头引道以及跨江桥梁桥头引道左转至滨江道路采用迂回定向匝道;S6:跨江桥梁跨过防洪堤后设置梯、坡道接地,并通过人行天桥、人非行道往各方向通行。
-
公开(公告)号:CN104831595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10176692.X
申请日:2015-04-14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C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越江工程跨越(或下穿)滨江路的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布局结构。其中,按照越江工程和滨江路立体交叉并互相通达,以及越江工程江面段不能分叉匝道的要求,使越江工程跨越(或下穿)滨江路后在主线两侧分叉出匝道,匝道以双向迂回调头的方式衔接滨江路,在滨江路上以平面交叉口的方式实现机动车流的互相通达。越江工程可以是跨越江河的桥梁,也可以是下穿江河的隧道。非机动车和行人在通过江面段后即以梯(坡)道的形式连接地面,在平面交叉口实现各方向的通达。本发明实现的解决方案,交通功能完备,交通转换便捷,越江工程简洁,工程造价节省,占用土地很少,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符合现在倡导的节约型社会的理念。
-
公开(公告)号:CN204608534U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20223774.0
申请日:2015-04-14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C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越江工程跨越(或下穿)滨江路的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布局结构。其中,按照越江工程和滨江路立体交叉并互相通达,以及越江工程江面段不能分叉匝道的要求,使越江工程跨越(或下穿)滨江路后在主线两侧分叉出匝道,匝道以双向迂回调头的方式衔接滨江路,在滨江路上以平面交叉口的方式实现机动车流的互相通达。越江工程可以是跨越江河的桥梁,也可以是下穿江河的隧道。非机动车和行人在通过江面段后即以梯(坡)道的形式连接地面,在平面交叉口实现各方向的通达。本实用新型实现的解决方案,交通功能完备,交通转换便捷,越江工程简洁,工程造价节省,占用土地很少,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符合现在倡导的节约型社会的理念。
-
公开(公告)号:CN205617392U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620242141.9
申请日:2016-03-28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合h型抗滑桩处治滑坡的悬挑结构道路,其特征在于:在滑坡体斜坡上设置有h型抗滑桩,在h型抗滑桩靠沟侧抗滑桩上设置悬挑结构,所述悬挑结构与滑坡体之间设置斜向预应力锚索,以悬挑结构作为支承设置纵向道板,悬挑结构靠沟侧边缘设置有防撞护栏,纵向道板上设置路面结构层,所述悬挑结构、纵向道板、防撞护栏和路面结构层共同形成滑坡体斜坡上的悬挑结构道路。本实用新型避免了在滑坡体上高填深挖,大大降低了填挖方工程数量,减小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且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