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44222A
公开(公告)日:2012-02-08
申请号:CN201010240579.0
申请日:2010-07-29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 上海斯美市政工程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防控活性污泥膨胀功能的氧化沟工艺,其特征在于污水首先进入厌氧区,在厌氧区内与预缺氧区输出的污泥进行混合反应,厌氧区输出的混合液进入氧化沟,混合液在氧化沟发生反应后通过氧化沟出流通道进入二进沉池进行泥水分离,二沉池产生的上清液从出水口出水,二沉池产生的一部分污泥回流进入预浓缩池,剩余污泥排出系统外,预浓缩池底部形成的高浓度污泥输送至预缺氧池,在预浓缩池上部形成的上清液通过上清液输送管道送至氧化沟出流通道与氧化沟出流混合后进入二沉池。该工艺不仅能够在系统内维持高污泥浓度,显著提高污染物去除速率,而且可以有效防控氧化沟常见的活性污泥膨胀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344222B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010240579.0
申请日:2010-07-29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 上海斯美市政工程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防控活性污泥膨胀功能的氧化沟工艺,其特征在于污水首先进入厌氧区,在厌氧区内与预缺氧区输出的污泥进行混合反应,厌氧区输出的混合液进入氧化沟,混合液在氧化沟发生反应后通过氧化沟出流通道进入二进沉池进行泥水分离,二沉池产生的上清液从出水口出水,二沉池产生的一部分污泥回流进入预浓缩池,剩余污泥排出系统外,预浓缩池底部形成的高浓度污泥输送至预缺氧池,在预浓缩池上部形成的上清液通过上清液输送管道送至氧化沟出流通道与氧化沟出流混合后进入二沉池。该工艺不仅能够在系统内维持高污泥浓度,显著提高污染物去除速率,而且可以有效防控氧化沟常见的活性污泥膨胀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691268A
公开(公告)日:2010-04-07
申请号:CN200910195867.6
申请日:2009-09-17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 上海斯美市政工程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脱氮除磷工艺。本发明在一个脱氮除磷工艺流程中设置了厌氧区、第一缺氧区、第一好氧区、第二缺氧区、第二好氧区、第三缺氧区、第三好氧区等7个生化处理单元,污水经厌氧区与污泥混合后,按比例分流入3个缺氧区,沉淀池污泥回流至第一缺氧区,第一缺氧区末端部分混合液回流至厌氧区。本发明可在较短的反应停留时间内,以较低的能耗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悬浮固体、氮、磷等污染物,确保达到排放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201526515U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0920208873.6
申请日:2009-09-17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 上海斯美市政工程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气提泵,泵体下端设进水口,上端设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泵体内设有空气释放器,压缩空气管从泵体下端伸入泵体与空气释放器连接。泵体上端设有排气管,排气管设常闭排气阀。压缩空气管上端布置在泵体外,下端伸入泵体内,压缩空气管上端设有空气调节阀。由压缩机压缩空气送入压缩空气管,在空气释放器释放,使含有悬浮填料的混合液从泵体中提升上来,经过泵体由出水管抽出,泵体内的空气经出水管和混合液一起排出,出水管较长情况下定期从排气管排放残余的空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悬浮填料基本无磨损,不易堵塞,便于维修,因而使用寿命较长。
-
公开(公告)号:CN201770582U
公开(公告)日:2011-03-23
申请号:CN201020276033.6
申请日:2010-07-29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 上海斯美市政工程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防控活性污泥膨胀功能的氧化沟系统,包括厌氧区,其特征在于厌氧区的第一输入端与系统进水端连通,厌氧区的第二输入端与预缺氧区的输出端连通,厌氧区的输出端与氧化沟的输入端连通,氧化沟的输出端通过氧化沟出流通道与二沉池的输入端连通,二沉池上部设有出水口,二沉池底部设有出泥端,二沉池的出水口与系统出水端连通,二沉池的出泥端通过污泥回流管道与预浓缩池的输入端连通,预浓缩池底部设有污泥输出端,该污泥输出端通过污泥管道与预缺氧区的输入端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不仅能够在系统内维持高污泥浓度,显著提高污染物去除速率,而且可以有效防控氧化沟常见的活性污泥膨胀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838262A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110169395.4
申请日:2011-06-22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厌氧消化的化学强化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污泥中投加高铁酸盐生产废液,并且控制污泥pH值不超过11;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将污泥投加到厌氧消化系统进行中温厌氧消化。本发明预处理后污泥的厌氧消化产气量比未经处理原污泥厌氧消化产气量提高60%以上。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效率的同时,解决了高铁酸盐生产废液的处理与处置问题,避免因排放而对环境和公众健康产生的危害,实现了高铁酸盐生产废液的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713078A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申请号:CN200910196136.3
申请日:2009-09-22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水处理药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解制备高铁酸盐的装置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以平板式电解槽为基础进行高铁酸盐的制备,向阳极电解液NaOH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过碳酸钠,并以小孔径的聚偏氟乙烯膜(PVDF)为隔膜隔开阳极、阴极电解液;通过这些改进,再控制适当的反应电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可有效制得高浓度高铁酸钠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钾,制备得高铁酸钾。本发明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适合于大规模生产高铁酸盐。
-
公开(公告)号:CN101565262A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910052495.1
申请日:2009-06-0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34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联合预处理提高污泥破解效果并强化后续厌氧消化的方法。具体步骤为: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沉池产生的剩余污泥经过重力沉降浓缩后,送入超声波反应器中进行超声波辐照,并投加NaOH。经超声波和NaOH的共同作用后,送入污泥厌氧消化反应器中进行后续的中温厌氧消化;消化产生的沼气经过气体收集装置进行收集和测定甲烷产量。本发明首次将超声波和NaOH联合用于污泥处理,经处理后污泥液相中的溶解性COD浓度提高了约52倍,产甲烷量提高了40.6%。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超声波能耗较高应用受到限制的问题。本发明适用于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处理,针对不同规模的污水处理厂,需在污水处理厂现有的处理设施上做相应改造即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549933A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910051854.1
申请日:2009-05-22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 上海建瓴建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主要包括池体,池体上部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池体下部为活性污泥区,上部为轻质滤料区,进水管与池体下部的活性污泥区连通,出水管设在滤料区上方。本发明的积极效果体现在:复合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将厌氧活性污泥法和厌氧生物膜法相结合,污染物去除效率高,出水水质好;复合厌氧生物处理装置上层填充轻质滤料,起到良好过滤作用,可防止污泥流失,降低出水悬浮固体浓度;复合厌氧生物处理装置占地面积小、无动力消耗,操作简单、管理方便,满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1251473A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申请号:CN200810035364.8
申请日:2008-03-28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微生物活性检测方法,包括人工湿地微生物取样、培养、萃取、测定和计算的基本步骤,本发明采用碘硝基四氮唑作为电子受体,基于INT的强电子亲和性取消除氧步骤,培养时间为2h,以乙醇为萃取剂常温提取微生物细胞内的INTF。本发明的积极效果体现在:INT的电子亲和力大,与氧竞争电子能力强,并可用于检测人工湿地系统中好氧、厌氧及反硝化脱氮微生物的电子传递体系活性,在常温条件下完成萃取过程,避免了高温产生的萃取不完全、萃取剂蒸发等问题;将微生物干重直接测定法与微生物电子传递活性检测过程相结合,避免了因基质和植物根际生物量不同和取样不均而导致的误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