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车辆行驶工况的动力电池瞬态产热率的测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25324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110571229.0

    申请日:2021-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车辆行驶工况的动力电池瞬态产热率的测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不同工况因素下测量电池的过电位与温熵系数;获取不同工况因素对应的电池产热率;基于不同工况因素对应的电池产热率拟合获取关于温度、充放电倍率和放电深度的三阶瞬态产热率模型;根据车辆行驶的实时功率计算电池充放电倍率,并结合即时温度和即时放电深度,且带入三阶瞬态产热率模型计算获得车辆动力电池瞬态产热率。上述基于车辆行驶工况的动力电池瞬态产热率的测算方法,采用拟合获取连续可导的三阶拟合函数,大大提升了产热率模型的拟合精度和在线适用性,测量费用较低、工作量较小并能够在车辆行驶工况下实时估算车辆动力电池瞬态产热率。

    动力电池热管理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823858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110930095.7

    申请日:2021-08-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箱体、热扩散板和加热部件;热扩散板安装在所述箱体内,热扩散板上具有多个贯通的套筒,套筒用于嵌套电池并与电池进行热交换;加热部件呈薄膜状,并贴合在热扩散板的表面,加热部件上间隔开设尺寸大于套筒的套接孔,套接孔套接在对应套筒上。上述动力电池热管理装置,通过在箱体内安装热扩散板,并将热扩散板套装在多组电池上,在电池高温时通过空气流通对电池进行降温,在电池处于低温时热扩散板表面的加热部件对电池进行升温,本方法既能对高温电池进行降温、也能对低温电池有效加热,具有双向调温功能,具有优良的热管理性能。

    基于内阻测试的动力电池瞬态产热率的测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25327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110571217.8

    申请日:2021-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内阻测试的动力电池瞬态产热率的测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不同影响参数下测量电池的过电位与温熵系数;获取不同影响参数对应的电池产热率;基于不同影响参数对应的电池产热率拟合获取关于温度、放电倍率和放电深度的三阶瞬态产热率模型;根据车辆行驶的实时功率计算电池放电倍率,并结合即时温度和即时放电深度,且带入三阶瞬态产热率模型计算获得车辆动力电池瞬态产热率。上述基于内阻测试的动力电池瞬态产热率的测算方法,采用统计学混合水平全阵列正交实验并进行响应曲面法拟合获取连续可导的三阶拟合函数,提升了电池内阻与产热率模型的拟合精度和适用性,可以准确估算动态工况下电池瞬态产热率。

    基于内阻测试的动力电池瞬态产热率的测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25327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571217.8

    申请日:2021-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内阻测试的动力电池瞬态产热率的测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不同影响参数下测量电池的过电位与温熵系数;获取不同影响参数对应的电池产热率;基于不同影响参数对应的电池产热率拟合获取关于温度、放电倍率和放电深度的三阶瞬态产热率模型;根据车辆行驶的实时功率计算电池放电倍率,并结合即时温度和即时放电深度,且带入三阶瞬态产热率模型计算获得车辆动力电池瞬态产热率。上述基于内阻测试的动力电池瞬态产热率的测算方法,采用统计学混合水平全阵列正交实验并进行响应曲面法拟合获取连续可导的三阶拟合函数,提升了电池内阻与产热率模型的拟合精度和适用性,可以准确估算动态工况下电池瞬态产热率。

    基于车辆行驶工况的动力电池瞬态产热率的测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25324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571229.0

    申请日:2021-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车辆行驶工况的动力电池瞬态产热率的测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不同工况因素下测量电池的过电位与温熵系数;获取不同工况因素对应的电池产热率;基于不同工况因素对应的电池产热率拟合获取关于温度、充放电倍率和放电深度的三阶瞬态产热率模型;根据车辆行驶的实时功率计算电池充放电倍率,并结合即时温度和即时放电深度,且带入三阶瞬态产热率模型计算获得车辆动力电池瞬态产热率。上述基于车辆行驶工况的动力电池瞬态产热率的测算方法,采用拟合获取连续可导的三阶拟合函数,大大提升了产热率模型的拟合精度和在线适用性,测量费用较低、工作量较小并能够在车辆行驶工况下实时估算车辆动力电池瞬态产热率。

    动力电池热管理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823858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0930095.7

    申请日:2021-08-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箱体、热扩散板和加热部件;热扩散板安装在所述箱体内,热扩散板上具有多个贯通的套筒,套筒用于嵌套电池并与电池进行热交换;加热部件呈薄膜状,并贴合在热扩散板的表面,加热部件上间隔开设尺寸大于套筒的套接孔,套接孔套接在对应套筒上。上述动力电池热管理装置,通过在箱体内安装热扩散板,并将热扩散板套装在多组电池上,在电池高温时通过空气流通对电池进行降温,在电池处于低温时热扩散板表面的加热部件对电池进行升温,本方法既能对高温电池进行降温、也能对低温电池有效加热,具有双向调温功能,具有优良的热管理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