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74833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010416155.9
申请日:2020-05-1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耐磨聚苯硫醚/再生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含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聚苯硫醚(PPS)50‑100份;聚四氟乙烯(PTFE)5‑40份;再生碳纤维5‑45份;纳米粒子填料0.5‑5份。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配比称取50‑100份的PPS,5‑40份PTFE以及0.5‑2份的纳米粒子填料于高混机中,混合均匀;将上述制备完全的原料分别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主喂料口和副喂料口中,熔融共混,挤出,水拉,拉条切粒得到聚苯硫醚/再生碳纤维复合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聚苯硫醚/再生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耐摩擦,力学性能优异的特点。与此同时,碳纤维的回收利用也具有节能环保,成本低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574833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416155.9
申请日:2020-05-1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耐磨聚苯硫醚/再生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含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聚苯硫醚(PPS)50-100份;聚四氟乙烯(PTFE)5-40份;再生碳纤维5-45份;纳米粒子填料0.5-5份。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配比称取50-100份的PPS,5-40份PTFE以及0.5-2份的纳米粒子填料于高混机中,混合均匀;将上述制备完全的原料分别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主喂料口和副喂料口中,熔融共混,挤出,水拉,拉条切粒得到聚苯硫醚/再生碳纤维复合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聚苯硫醚/再生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耐摩擦,力学性能优异的特点。与此同时,碳纤维的回收利用也具有节能环保,成本低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225109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111576067.6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IPC: A61L27/22 , A61L27/52 , A61L27/50 , A61L27/54 , A61K38/39 , A61K9/06 , A61P25/02 , C08F289/00 , C08F220/06 , C08F220/58 , C08F220/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神经鞘水凝胶修复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明胶为2‑3、甲基丙烯酸酐改性明胶为0.5‑1、丙烯酸为30‑35、多巴胺接枝丙烯酸为1‑1.5、单宁酸为6‑8、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铵氯化物为1‑1.6。通过调配各个组分的含量,在热引发的条件下3D聚合制备仿生人工神经鞘水凝胶修复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得到的人工神经鞘水凝胶修复系统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以及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对大鼠的切断的坐骨神经具有良好的修复和再生效果,为受损神经组织的修复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225109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576067.6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IPC: A61L27/22 , A61L27/52 , A61L27/50 , A61L27/54 , A61K38/39 , A61K9/06 , A61P25/02 , C08F289/00 , C08F220/06 , C08F220/58 , C08F220/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神经鞘水凝胶修复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明胶为2‑3、甲基丙烯酸酐改性明胶为0.5‑1、丙烯酸为30‑35、多巴胺接枝丙烯酸为1‑1.5、单宁酸为6‑8、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铵氯化物为1‑1.6。通过调配各个组分的含量,在热引发的条件下3D聚合制备仿生人工神经鞘水凝胶修复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得到的人工神经鞘水凝胶修复系统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以及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对大鼠的切断的坐骨神经具有良好的修复和再生效果,为受损神经组织的修复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239800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310246771.8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冻保湿的高强度细菌纤维素基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细菌纤维素5‑10、N‑[三(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10‑20、N‑丙烯酰天冬氨酸20‑30。通过调配各个组分的含量,在紫外光或者热的条件下聚合制备了高强度的细菌纤维基水凝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水凝胶具备优异的抗冻和保湿性能、抗拉强度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其在伤口修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239800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246771.8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冻保湿的高强度细菌纤维素基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细菌纤维素5‑10、N‑[三(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10‑20、N‑丙烯酰天冬氨酸20‑30。通过调配各个组分的含量,在紫外光或者热的条件下聚合制备了高强度的细菌纤维基水凝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水凝胶具备优异的抗冻和保湿性能、抗拉强度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其在伤口修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46310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91651.2
申请日:2024-11-0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复合材料和智能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基于Ag‑S配位的高恢复力形状记忆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聚氨酯材料内形成多级动态网络结构,多级动态网络结构中包括Ag‑S配位键、银纳米粒子单体。所述的多级动态网络结构还包括二硫键、PCL和PEG链段。包括如下质量分数的原料:60‑80wt%的半结晶型化合物、5‑10wt%的异氰酸酯、5‑10wt%的扩链剂、5‑10wt%交联剂、0.5~5wt%的硝酸银。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体系内原位还原的银纳米粒子,利用银‑硫配位作用构建多级动态网络结构,在复合材料仍具有回收能力和永久形状可编程性的前提下,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形状记忆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1777664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517819.0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再生玻璃纤维增强的蒸压粉煤灰砖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再生玻璃纤维10‑100份,超分散剂1‑10份,粉煤灰500‑650份,生石灰粉100‑120份,砂100‑350份,掺合料30‑80份,水100‑10000份,将其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胚料制备、压制成型、高压蒸汽养护即可制得再生玻璃纤维增强的蒸压粉煤灰砖。与现有技术相比,玻纤作为增强相可大幅提高粉煤灰砖的韧性和力学强度,此外,超分散剂和木质纤维素的引入有效调控再生玻璃纤维表面特性以及复合材料体系的结合,实现了大掺量下再生玻璃纤维在粉煤灰基复合材料体系中的超分散,实现了对废弃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及粉煤灰的高值循环利用,具有突出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716428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0954619.5
申请日:2023-07-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04B28/00 , C04B14/38 , C04B24/38 , C04B111/9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电磁屏蔽性能的再生纤维增强水泥的制备方法。它包括:获取再生碳纤维;切割再生碳纤维;预分散再生碳纤维;制备水泥砂浆;混合料搅拌,将纳米纤维素作为分散剂,实现不同长度的再生碳纤维在水泥基体中的均匀分散,从而构建均质导电网络,将5~6cm长度的再生碳纤维构建成均质导电网络的骨架部分,增强水泥基体的力学强度,将0.1~0.2cm长度的再生碳纤维分散于均质导电网络的间隙部分,增强水泥基体的导电性能和吸收应力;成型、养护,获得具有电磁屏蔽性能的再生碳纤维增强水泥。本发明有效调控再生碳纤维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体系中的超分散以及结合力,得到力学性能优异的高电磁屏蔽水泥;同时促进CFRP循环高值绿色再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748905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010542418.0
申请日:2020-06-1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D04H1/4242 , D06M10/02 , D01G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收碳纤维的再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回收碳纤维制成回收碳纤维毡体;(2)将回收碳纤维毡体清洗,干燥,除去表面杂质;(3)在回收碳纤维毡体的两端接上引耳,通过引耳与电源连接,进行高压电处理,处理后取下引耳,进行清洗,干燥,即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适用范围广,可适用于具有不同树脂残留、利用不同方法回收的碳纤维制品。同时,处理时间短,可保证在较低能耗下实现碳纤维性能的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