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潜流人工湿地的污水厂尾水处理系统与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86342B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610711490.5

    申请日:2016-08-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潜流人工湿地的污水厂尾水处理系统与处理方法,污水厂尾水通过进水管进入静态混合器,反硝化外加硫源通过反硝化外加硫源输送管进入静态混合器,并与污水厂尾水在静态混合器内进行混合;然后混合液流入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进行反硝化处理,完成反硝化过程的水可进入地表水受纳水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污水厂尾水与外加硫源相混合,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中进行充分的反硝化反应,硝酸盐氮污水在人工湿地反应区中以水平潜流的方式,微生物利用硫代硫酸钠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解决了人工湿地的堵塞和二次污染问题。本发明能够快速高效地去除尾水中的硝酸盐,提高处理后水的水质,降低受纳地表水体中富营养化程度。

    利用污染河流水体作为补充水的良性景观水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242169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711458.7

    申请日:2016-08-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污染河流水体作为补充水的良性景观水体系统,包括相连通的污染河流、污水处理单元、表面流人工湿地及景观水体,所述的污染河流先后经过污水处理单元与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后作为补充水进入景观水体,所述的景观水体通过回流管道将部分水体回流至表面流人工湿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将城市河流污染水体经过投药混合、絮凝、沉淀措施处理后,作为补充水流入表面流人工湿地中,经过深度净化后进入景观水体中,在景观水体的末端,设置内循环管道,将部分景观水体提升回流至表面流人工湿地中循环净化,通过“体外补水净化+体内循环处理”的模式保持景观水体的水质和水量。

    一种海水养殖废水处理系统与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86548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711536.3

    申请日:2016-08-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水养殖废水处理系统与处理方法。海水养殖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相连通的斜板沉淀池与三段式脱氮除磷池,三段式脱氮除磷池包括顺序设置的配水区、缺氧段、好氧段、除磷段和集水区,缺氧段填充砾石基质,好氧段填充沸石基质,并设置穿孔曝气管,除磷段填充除磷功能填料基质,斜板沉淀池底端设置进水管路,斜板沉淀池顶端与配水区相连通,集水区设置出水管路,集水区与配水区之间设置回流管路,使部分处理后水通过回流管路输送回配水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同时降低水体中浊度、溶解性COD和氮磷含量,创造性地将A/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与吸附除磷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海水处理领域,适用于解决大规模养殖废水净化排放的问题。

    一种有效改善河道水质的原位生态净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85128A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510958647.X

    申请日:2015-12-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C02F3/32 C02F3/02 C02F3/325 C02F3/34 E02B3/0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效改善河道水质的原位生态净化方法,属于低污染水体生态处理技术领域。主要在河道内建立复合型生态浮岛,在浮岛上面种植多年生水生植物,利用植物根系净化水质、向水体中输送氧气,在浮岛下面悬挂弹性生物填料,弹性生物填料提供土著微生物的附着生长空间;进一步在河道内还设置有扬水曝气装置,用于河道水体曝气充氧,促进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还可以在河道的一端通过回流水泵将部分水体通过回流水管输送到河道的另一端,形成循环流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河道水体中构建了具有水生植物、微生物同步生长的环境,并形成水体的流动,这些措施均能够有效地提高水体的自净化能力,有助于河道良性水生态系统的形成。

    一种提高低碳氮比的低污染水体脱氮效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56377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777631.4

    申请日:2014-12-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C02F3/305 C02F3/32

    Abstract: 一种提高低碳氮比的低污染水体脱氮效率的方法,是构建一个表面流人工湿地和一个水平流生态砾石床并将它们用管道串联,让低污染水从表面流人工湿地流进,从水平流生态砾石床流出。通过表面流人工湿地泥水界面处的反硝化作用提高脱氮效果;同时通过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吸收部分氮磷污染物,并借助植物根系的分泌以及植物残体的腐解,提高水体中可利用有机质的含量;水平流生态砾石床形成缺氧环境并有利于反硝化菌附着生长,通过砾石、沸石混合基质的吸附、过滤、沉降等作用,降低水中氨氮、悬浮物含量,提高出水透明度;同时,表面流人工湿地进水中的有机质又可以为砾石床中的反硝化作用提供物质基础,从而整体提高系统脱氮效果。

    一种海水养殖废水处理系统与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86548B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610711536.3

    申请日:2016-08-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水养殖废水处理系统与处理方法。海水养殖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相连通的斜板沉淀池与三段式脱氮除磷池,三段式脱氮除磷池包括顺序设置的配水区、缺氧段、好氧段、除磷段和集水区,缺氧段填充砾石基质,好氧段填充沸石基质,并设置穿孔曝气管,除磷段填充除磷功能填料基质,斜板沉淀池底端设置进水管路,斜板沉淀池顶端与配水区相连通,集水区设置出水管路,集水区与配水区之间设置回流管路,使部分处理后水通过回流管路输送回配水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同时降低水体中浊度、溶解性COD和氮磷含量,创造性地将A/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与吸附除磷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海水处理领域,适用于解决大规模养殖废水净化排放的问题。

    一种有效改善河道水质的原位生态净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85128B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510958647.X

    申请日:2015-12-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效改善河道水质的原位生态净化方法,属于低污染水体生态处理技术领域。主要在河道内建立复合型生态浮岛,在浮岛上面种植多年生水生植物,利用植物根系净化水质、向水体中输送氧气,在浮岛下面悬挂弹性生物填料,弹性生物填料提供土著微生物的附着生长空间;进一步在河道内还设置有扬水曝气装置,用于河道水体曝气充氧,促进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还可以在河道的一端通过回流水泵将部分水体通过回流水管输送到河道的另一端,形成循环流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河道水体中构建了具有水生植物、微生物同步生长的环境,并形成水体的流动,这些措施均能够有效地提高水体的自净化能力,有助于河道良性水生态系统的形成。

    一种提高低碳氮比的低污染水体脱氮效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56377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410777631.4

    申请日:2014-12-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一种提高低碳氮比的低污染水体脱氮效率的方法,是构建一个表面流人工湿地和一个水平流生态砾石床并将它们用管道串联,让低污染水从表面流人工湿地流进,从水平流生态砾石床流出。通过表面流人工湿地泥水界面处的反硝化作用提高脱氮效果;同时通过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吸收部分氮磷污染物,并借助植物根系的分泌以及植物残体的腐解,提高水体中可利用有机质的含量;水平流生态砾石床形成缺氧环境并有利于反硝化菌附着生长,通过砾石、沸石混合基质的吸附、过滤、沉降等作用,降低水中氨氮、悬浮物含量,提高出水透明度;同时,表面流人工湿地进水中的有机质又可以为砾石床中的反硝化作用提供物质基础,从而整体提高系统脱氮效果。

    基于潜流人工湿地的污水厂尾水处理系统与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86342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711490.5

    申请日:2016-08-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潜流人工湿地的污水厂尾水处理系统与处理方法,污水厂尾水通过进水管进入静态混合器,反硝化外加硫源通过反硝化外加硫源输送管进入静态混合器,并与污水厂尾水在静态混合器内进行混合;然后混合液流入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进行反硝化处理,完成反硝化过程的水可进入地表水受纳水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污水厂尾水与外加硫源相混合,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中进行充分的反硝化反应,硝酸盐氮污水在人工湿地反应区中以水平潜流的方式,微生物利用硫代硫酸钠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解决了人工湿地的堵塞和二次污染问题。本发明能够快速高效地去除尾水中的硝酸盐,提高处理后水的水质,降低受纳地表水体中富营养化程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