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6054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053232.1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对冲燃烧锅炉燃尽风自动调节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燃尽风箱,设置于燃烧锅炉的炉膛内烟道的进口处,燃尽风箱内设置有燃尽风喷口,以及设置于燃尽风喷口的进风口的流量调节件;一氧化碳浓度检测设备,设置于炉膛内烟道的出口处;换热器,沿炉膛内烟道烟气的流向上布置,并设置于烟道的进口和出口之间;温度检测设备,设置于换热器的外壁;控制装置,分别与一氧化碳浓度检测设备、温度检测设备和流量调节件电连接,控制装置根据一氧化碳浓度检测设备检测的一氧化碳浓度实际值与一氧化碳浓度预设值的比对,或控制装置根据温度检测设备检测的壁温实际值与壁温预设值的比对,控制流量调节件调节燃尽风喷口的送风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86054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053230.2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锅炉燃尽风调节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燃尽风箱,设置于燃烧锅炉的炉膛内烟道的进口处,燃尽风箱内设置有偶数个燃尽风喷口、隔板,以及设置于燃尽风喷口的进风口的流量调节件;一氧化碳浓度检测设备,设置于炉膛内烟道的出口处;换热器,沿炉膛内烟道烟气的流向上布置,并设置于烟道的进口和出口之间;温度检测设备,设置于换热器的外壁;控制装置,分别与一氧化碳浓度检测设备、温度检测设备和流量调节件电连接,控制装置根据一氧化碳浓度检测设备检测的一氧化碳浓度实际值与一氧化碳浓度预设值的比对,或控制装置根据温度检测设备检测的壁温实际值与壁温预设值的比对,控制流量调节件调节燃尽风喷口送风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59439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895641.8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陕西华电榆横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榆横发电厂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节能电厂燃烧器及其净化节能系统。燃烧器的燃烧仓用于燃料燃烧,封盖确保烟气通道密封,两组送料组件实现燃料与空气精准混合输送,集尘箱收集灰尘,粉尘滤板初步过滤烟气,点火器点燃燃料,辅助气体输送管优化燃烧。净化节能系统在燃烧器基础上,后续净化处理装置采用湿法脱硫、脱硝、布袋除尘和活性炭吸附等技术,深度净化烟气。
-
公开(公告)号:CN11943612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423693.5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材料耐烧蚀测试火焰枪、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火焰枪包括:主体(11);用于喷射火焰的内喷管(12);用于与内喷管(12)之间形成冷却气体喷出间隙的外喷管(13);用于喷射混合有颗粒的压缩气的喷砂管(14);所述内喷管(12)和外喷管(13)均与主体(11)连接,且内喷管(12)设于外喷管(13)内侧,喷砂管(14)设于内喷管(12)中心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既可模拟电池热失控燃烧时产生的颗粒状喷射火焰,也能对火焰进行降温得到500‑800度低温区间的火焰或者热风。
-
公开(公告)号:CN119393760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546415.9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北京天地融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增斌 , 苗鹏 , 姜思源 , 于海鹏 , 崔名双 , 闫黎黎 , 刘刚 , 段璐 , 张斌 , 刘振宇 , 徐伟 , 贾楠 , 贾东亮 , 裘星 , 孟长芳 , 李小炯 , 徐大宝 , 周沛然 , 张松 , 齐桐 , 杜丽伟 , 刘昕 , 王欣 , 董智 , 马慧艳 , 杨瑾琪 , 王志星 , 肖旭 , 蔡鹏 , 程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稳燃装置及使用方法,所述稳燃装置包括本体、煤粉管组件、通风管组件和燃烧组件,本体具有腔室,腔室沿第一方向延伸,腔室的一端具有回流区,煤粉管组件设在腔室内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煤粉管组件的一端具有出煤口,出煤口与回流区连通,以向回流区通入煤粉,通风管组件设在腔室内且套设在煤粉管组件外,通风管组件的一端具有出风口,出风口与回流区连通,以向回流区供风,燃烧组件设在通风管组件的一端且位于腔室的一端,燃烧组件具有燃烧室,回流区形成在燃烧室内,出风口与燃烧室连通,出煤口位于燃烧室内。本发明实施例的稳燃装置适用于不同煤种,适应性强,且燃烧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932156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633666.0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陕西德利恒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亭立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冷式燃烧机,属于燃烧机技术领域,该水冷式燃烧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燃烧腔,所述燃烧腔背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内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输送管。该水冷式燃烧机,通过输送管、换热管、回流管和排水管的设置,水箱内部的水通过水泵和输送管输送到换热管的内部,对燃烧腔和燃烧筒进行快速降温,避免燃料结焦,换热管为弯曲管道,不会因为温度不一致而影响燃烧的稳定性,回流管将换热后的水重新输送到水箱的内部,使得水一直循环流动,不仅能通过水冷稳定燃烧火焰,还可以降低火焰的燃烧温度,进而降低氮氧化物有毒物质的排放,不会污染环境的同时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延长装置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6425436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310367995.4
申请日:2023-04-08
Applicant: 浙江红狮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4B7/28 , C04B7/44 , C04B7/38 , F23G5/033 , F23J1/00 , F23L5/04 , B01J20/20 , B01J20/22 , B01J20/30 , B01D5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废旧小包装桶处置技术领域,具体关于一种水泥窑协同处置废旧小包装桶的方法;将小包装桶送入竖向切割机,得到物料(a)。再将物料(a)送入行车二次切割,得到物料(b);将物料(b)送入剪切式破碎机破碎后得到物料(c);将物料(c)送入平模成型机挤压得到物料(d);将物料(d)送入气化炉焚烧,排出的炉渣进入磁选皮带机,磁选后的物料送入水泥窑生料库,与石灰石、砂岩等混合配料煅烧得到水泥熟料。本方法对废气和废料都进行了资源化处理,充分利用物料,绿色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17663116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311759197.2
申请日:2023-12-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 E.C.T
Inventor: 晋均夏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质半碳化颗粒一体型流化床气化系统,包括:空气喷射单元,贯通所述供气室的垂直板,向燃烧室内部喷射空气;以及燃料供应单元,将输送管水平贯通所述燃烧室的上部以输送颗粒并对其半碳化,并向流化砂侧供应半碳化后的颗粒,通过一体化在流化系统等燃烧器同时执行颗粒的半碳化,将产品的可靠性和效率最大化,降低成本,在燃烧室侧一体形成耐火浇注料,无需任何用于供气的管道作业,安全稳定地使用高热值的燃料,将燃烧室的下端形成为多级圆形,通过形成在垂直板的第一、第二、第三空气喷嘴喷射空气来引导在燃烧室内形成漩涡,通过以不同的上下倾斜度形成来向流化砂均匀地喷射空气,从而大大提高流动运动并有效提高能量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032708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010999085.4
申请日:2020-09-22
Applicant: 广西格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固体燃料高温贫氧燃烧方法,是将固体燃料置于固体燃料高温贫氧燃烧装置内燃烧的过程;高温贫氧燃烧装置的炉膛内设置有层燃炉排和炉膛高温补氧管,炉膛的下部通过燃烧器与气体燃烧室的下部连通;燃烧器连接有补氧管;高温贫氧燃烧装置内分为三个燃烧区,第一燃烧区在层燃炉排上下面区域;第二燃烧区在层燃炉排下面和燃烧器之间区域;第三燃烧区在燃烧器和气体燃烧室内;调节供氧量让固体燃料在第一燃烧区处于半气化燃烧,未充分燃烧的可燃物在第二燃烧区继续燃烧,产生的可燃混合气体在第三燃烧区充分燃烧;燃烧过程处于负压状态下分区逐级供氧气燃烧,实现低含氧量条件下燃烧,减少氮氧化合物的产生,燃料燃烧充分,燃烧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548505B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1004891.8
申请日:2024-07-25
Applicant: 陕西上郡生态肥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发明公开了一种燃烧设备的送风系统,涉及燃烧设备送风系统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安装架座、引风电机、引风机壳和引风风道,安装架座的顶端一侧安装有引风机壳,安装架座的顶端另一侧安装有引风电机,引风机壳的出风端安装有引风风道,引风机壳的进风端安装有外进风管,引风机壳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引风叶轮,引风风道的内部安装有预热部件,引风风道的内壁安装有进气导流部件,引风风道的一侧下端安装有增氧部件,技术效果是借助引风气体吹动扇叶转动,实现对空腔的位置转换,在空腔位置不断转换的过程中,巧妙地实现取氧的目的,实现对引风风道内流通的气体进行增氧,从而达到提高引风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