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塑型多层粘接膜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5205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380050400.0

    申请日:2023-07-14

    Inventor: 大冢良知

    Abstract: 技术问题在于,得到一种热塑型多层粘接膜,其能以能发挥充分的拉伸剪切粘接强度和90度剥离粘接强度的程度的高粘接力的方式对原本难以用一种粘接剂进行粘接的被粘物彼此进行粘接。作为解决方法,提供一种热塑型多层粘接膜,其中,具有下述树脂层A和下述树脂层B。树脂层A:含有羧酸改性聚烯烃和/或离聚物的层,树脂层B:含有如下聚合物和交联剂的层,所述聚合物是选自羧基改性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羧基改性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以及羧基改性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共聚物中的一种以上。

    一种车用发泡补强胶片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03125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968897.0

    申请日:2024-0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发泡补强胶片,由包括以下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丁腈橡胶13~19重量份;顺丁橡胶4~10重量份;环氧树脂30~38.5重量份;增粘树脂5~9重量份;填充剂10~29重量份;软化剂0.30~0.75重量份;着色剂1~4重量份;固化剂1.40~1.85重量份;硫化剂1.5~2.30重量份;发泡剂0.6~1.0重量份;增强剂5~9重量份;促进剂1~2.1重量份;防老剂0.1~0.55重量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车用发泡补强胶片采用特定含量的特定组分,实现整体较好的相互作用,产品密度低、粘接性好、抗弯强度高、发泡均匀细腻;同时制备工艺简单、工艺过程可保证胶料均匀细腻无颗粒产生,挤出过程中产品无破孔,减少报废率,且挤出后产品外观光滑无凹坑,相对环保,有良好保质期。

    硅烷化合物及其组合物

    公开(公告)号:CN113227290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1980085762.7

    申请日:2019-12-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用于得到在不产生有机高分子材料与无机材料的分散不良、粘接不良等的情况下发挥优异的粘弹性特性或粘接特性的交联物的硅烷化合物或含有该硅烷化合物的组合物。一种式(1)表示的硅烷化合物。[式中,R1、R2和R3各自独立地表示可含有氧原子或氮原子的烃基或氢原子,L为可含有选自氮、氧和硫中的至少1个杂原子的烃基,a为0或1的整数,b为0或1的整数,c各自独立地为0或1的整数,d各自独立地为0或1的整数,e为0~5的整数,R4、R5、R6和R7表示氢原子、甲基或碳原子数2~10的烷基,或者R4或R5和R6或R7中的一者可以形成-(CH2)f-表示的交联结构,f为1~5的整数,R8、R9、R10和R11表示氢原子、甲基或碳原子数2~10的烷基,或者R8或R9和R10或R11中的一者可以形成-(CH2)g-表示的交联结构,g为1~5的整数,R16为氢原子、甲基或碳原子数2~8的烷基,且R17为氢原子、甲基或碳原子数2~10的烷基,这里,R12和R13相互键合而形成双键,且R14、R15和R18为氢原子、甲基或碳原子数2~10的烷基,或,R14和R15相互键合而形成双键,且R12、R13和R18为氢原子、甲基或碳原子数2~10的烷基,或者,R16和R17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4~9元的脂环式烃,这里,R14和R15相互键合而形成双键,且R12、R13和R18为氢原子、甲基或碳原子数2~10的烷基。]#imgabs0#

    一种耐蠕变绝缘胶带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77901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0951607.2

    申请日:2022-08-0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耐蠕变绝缘胶带及制备方法,包括这样的步骤:将橡胶背衬层胶料压延得到橡胶背衬层大卷;将丁基自粘层胶料喂入挤出机,挤出在Gamma射线辐射交联的橡胶背衬层大卷上得到耐蠕变绝缘胶带,或者将丁基自粘层胶料挤出在橡胶背衬层大卷上再经过Gamma射线辐射交联得到耐蠕变绝缘胶带。由于橡胶背衬层胶料包含丁基橡胶及共轭二烯类橡胶,而共轭二烯类的聚合物如天然橡胶,SBR等在辐射下会产生交联,通过丁基橡胶、天然橡胶或SBR的复配可以获得交联程度可控的可辐射交联的混合物。辐射交联相对比与化学交联,不需要引入硫化剂等助剂,不会引入硫原子,氧原子、氮原子等杂原子,因而交联后的产品更纯净,耐热性更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