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2647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299222.6
申请日:2025-03-13
Applicant: 佛山市艾鲲诺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刘智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纳米颗粒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属于光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一种复合纳米颗粒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Co(NO3)2·6H2O与2‑甲基咪唑溶于甲醇,沉化处理得第一中间产物;S2、将第一中间产物加入含C2H5NS的C2H6O溶液中,升温至170℃~190℃并保持2~4小时,得第一反应产物;S3、将第一反应产物在惰性气体中加热处理,得到Co9S8;S4、采用热缩聚法合成片状g‑C3N4;S5、将柠檬酸钠、氢氧化铵和二水醋酸锌溶于去离子水并超声处理,加入二水醋酸镉和硫代乙酰胺搅拌,得第二反应产物;清洗、烘干并研磨第二反应产物,得到Zn0.2Cd0.8S;S6、将Co9S8、g‑C3N4和Zn0.2Cd0.8S加入至去离子水中搅拌,得第三反应物;清洗并干燥第三反应产物,得到复合纳米颗粒。
-
公开(公告)号:CN119569980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63140.4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山东师范大学
IPC: C08G12/12 , B01J31/06 , C07C253/30 , C07C255/34 , C07C45/51 , C07C47/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孔有机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氢键COF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提供的DHTA‑BDU‑COF聚合物作为催化剂催化串联脱缩醛‑Knoevenagel缩合反应时,产率可高达99%。同时,DHTA‑BDU‑COF聚合物15次循环反应后,依旧保持90%以上的催化产率,在催化实验过程中无特殊、有毒有害试剂使用,反应条件温和,同时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和可回收性,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28352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310240450.7
申请日:2023-03-13
Applicant: 江苏馨瑞香料有限公司
IPC: C07C45/51 , C07C47/228 , C07C17/16 , C07C22/04 , C07C41/30 , C07C43/17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兔耳草醛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枯茗醇;向所述枯茗醇的配制物中加入氯化物,使所述枯茗醇与所述氯化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得到结构式如式(1)所示的中间体,#imgabs0#向所述中间体的配制物中分批加入结构式如式(2)所示的化合物#imgabs1#式(2)中,R为烷基;使所述中间体与所述化合物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反应,得到兔耳草醛。本发明兔耳草醛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对环境污染小,且得到的兔耳草醛的产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45193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280097602.6
申请日:2022-08-22
Applicant: 西姆莱斯股份公司
Inventor: 伯尔尼·赫尔舍 , 弗兰克·格斯特曼 , 斯蒂芬妮·巴尔加斯坦 , G·科隆迈耶 , 埃米莉·辛格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薄膜蒸发器中,在蒸馏条件下,在温和且节约资源的条件下,通过进行化合物的热重排反应来制备气味剂或芳香剂的方法,并且还涉及产物,即由该方法直接产生的化合物。特别地,本发明涉及在薄膜蒸发器中,经由热重排反应制备3‑(4‑异丙基环己烯‑1‑基)丙醛气味剂的一种替代性的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27819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380041317.7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巴斯夫欧洲公司
IPC: C07C29/76 , C07C33/02 , C07C29/141 , C07C29/17 , C07C45/62 , C07C45/67 , C07C29/38 , C07C29/56 , C07C41/28 , C07C41/50 , C07C45/38 , C07C35/12 , C07C43/15 , C07C43/303 , C07C47/21 , C07C45/51
Abstract: 通过使烯键式不饱和醇流与弱酸性固体吸附剂接触而从该醇流中去除有机结合的氮。痕量的有机结合的氮在使用该烯键式不饱和醇流的后续氧化5过程中倾向于使氧化催化剂中毒。
-
公开(公告)号:CN119140154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650961.7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IPC: B01J31/02 , B01J31/26 , B01J35/39 , B01J37/10 , C07C51/00 , C07C63/06 , C07C45/51 , C07C47/54 , C07C67/00 , C07C69/0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催化降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铋团簇/CTF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将铋团簇与CTF以水热法进行复合,不仅能够实现对木质素的光催化裂解,而且能够实现对光催化剂光生电子和空穴的高效分离,通过调节铋团簇前驱体添加量实现光催化剂电子结构的微调,提高光催化过程中h+和.O2‑的产生,从而提高裂解木质素制备芳香单体的产率,裂解转化率可达78.5%,苯甲酸的产率可达65.2%,苯甲醛81.4%,甲酸苯酯的产率可达52.6%,绿色,清洁和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911913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21178.9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大连工业大学
IPC: C07G1/00 , C07C45/51 , C07C47/58 , C07C47/575 , C08H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液木质素分离纯化以及催化氢解制备酚类单体的方法,通过酸析法提取亚麻黑液木质素,并使用二氯甲烷萃取提纯,所得不溶组分中仍含有40.1%具有解聚价值的β‑O‑4'结构。在此基础上,在Ru/C催化剂上对黑液木质素进行了氢解,并对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木质素的单体得率为11.7wt%。本发明为黑液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99386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89487.5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兰州大学
IPC: C07C45/51 , C07C49/78 , C07C49/84 , C07C49/76 , C07C37/055 , C07C39/04 , C07C41/26 , C07C43/23 , C07C51/255 , C07C63/06 , C07C67/00 , C07C69/07 , C07C27/00 , C07G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木质素及其模型化合物转化成高附加值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的方法,即在可见光照射下,以四溴化碳为光催化剂,多种不同来源的木质素及其模型化合物在溶液中降解,获得具有高附加值的有机小分子芳香化合物。本发明原料简单易得、无需额外添加剂、降解工艺绿色环保(常温常压、原子利用率高),具有催化剂廉价、转化率高,产率高等优势,在木质素降解和深度开发利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105744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111416153.0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国药集团威奇达药业有限公司 , 杭州国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7C45/51 , C07C45/67 , C07C47/21 , C07C49/55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较低温度下催化Claisen重排的方法,涉及催化领域,该方法使用催化剂DAPs催化烯醇的烯丙基醚通过重排得到Claisen重排产物。该反应既能降低生产能耗,又能简化操作,同时对设备要求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18874508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896157.0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滁州学院
IPC: B01J27/24 , B01J37/08 , B01J35/39 , C07B41/06 , C07B41/08 , C07C45/51 , C07C47/54 , C07C47/55 , C07C47/542 , C07C51/255 , C07C63/06 , C07C63/70 , C07C63/04 , C07D307/48 , C07D307/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层多孔氮化碳的制备及应用于断裂芳香族邻二醇C‑C键的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进行水热反应,获得管状前驱体;采用醇类回流液剥离管状前驱体得中间体;煅烧中间体得到薄层多孔氮化碳。上述方法制备的薄层多孔氮化碳具有优异的光吸收范围和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能显著提高光催化断裂具有不同取代基芳香族邻二醇C‑C键的效率。本发明制得的薄层多孔氮化碳催化剂对具有不同取代基的芳香族邻二醇C‑C键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断裂效率,原料的转化率可达97.6%,成功解决了现有氮化碳催化剂对芳香族邻二醇C‑C键光催化断裂效率低的问题,可用于高效制备芳香族醛和芳香族酸,具备较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