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851817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680043277.X
申请日:2016-07-27
Applicant: 京瓷株式会社
Inventor: 今仲和也
IPC: H01M8/0271 , H01M8/0282 , H01M4/86 , H01M8/023 , H01M8/04089 , H01M8/1231 , H01M8/248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61 , H01M4/86 , H01M8/02 , H01M8/0271 , H01M8/04 , H01M8/12 , H01M8/1246 , H01M8/2425 , H01M8/2475 , H01M8/2484 , H01M8/2485 , H01M2008/1293 , H01M2300/0074
Abstract: 本公开中的单元堆装置具备:将多个单元排列而成的单元堆;以及借助密封材料固定有多个单元的一端部、且用于向多个单元供给反应气体的歧管。单元具有:具有长度方向的支承基板;层叠于支承基板上且由燃料极、固体电解质层以及空气极构成的元件部;以及位于固体电解质层与空气极之间且延伸至单元的一端部、具有比固体电解质层高的气孔率的中间层。在单元的一端部处,中间层具有从空气极露出的露出部,在露出部上设有密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2484255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080029243.8
申请日:2010-06-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爱考斯研究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605 , H01M4/861 , H01M4/8636 , H01M4/8642 , H01M4/8657 , H01M8/0245 , H01M8/04119 , H01M8/04171 , H01M2008/1095 , Y02E60/5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为一直保持燃料电池中的反应层的湿润状态。作为燃料电池中处于固体电解质膜与扩散层之间的反应层,具有与固体电解质膜接触的第1层、与扩散层接触的第2层、和处于第1层与第2层之间的中间层,中间层中不存在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04518226A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310454904.7
申请日:2013-09-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96 , C01B32/05 , C01P2006/14 , C01P2006/16 , C01P2006/17 , C01P2006/40 , H01M4/861
Abstract: 一种锂·空气或锂氧电池正极用多孔碳材料,碳材料颗粒粒径为1-30um,颗粒本身呈由碳片层构成的类蜂窝状多孔结构,孔容为0.5~5cm3/g,其内部包括二种孔,一种是由碳片层作为孔壁而构成的交错贯通孔,另一种孔是均匀分布于孔壁内的孔;交错贯通孔主要为二类孔径范围分别为5~90nm和100~500nm的孔,二者占贯通孔孔体积的80%以上,二者孔体积比例为1:10~10:1,碳片层厚度为2-50nm;孔壁内的孔主要为孔径范围为1~10nm的孔,占孔壁内孔体积的90%以上。该碳材料可有效提高电池的放电比容量、电压平台及倍率放电能力,进而提高锂·空气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功率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855367A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210496352.1
申请日:2012-1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H01M4/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605 , H01M4/861 , H01M4/96 , H01M12/08 , H01M2004/868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空气电池正极用氮掺杂的多孔碳材料,具有相互贯通的分级孔结构,N均匀地掺杂于C骨架中,其中N占碳材料原子比0.2-15%,分级孔包括传质孔和沉积孔,沉积孔占总孔孔体积的40~95%,传质孔占总孔孔体积的4~55%。将该碳材料用作锂-空气电池电极材料,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碳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空间利用率,有效提高锂-空气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功率密度。本发明的优点是:制备工艺简单,材料来源广泛,分级孔碳材料孔结构可调控且调控方式多样,掺氮方式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1969132B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010289970.X
申请日:2006-08-31
Applicant: 丹麦科技大学
Inventor: 彼得·霍尔沃·拉尔森 , 安德斯·史密斯 , 莫根斯·莫根森 , 瑟伦·林德罗斯 , 彼得·旺·亨德里克森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3 , H01M4/861 , H01M4/8885 , H01M4/9033 , H01M4/905 , H01M8/0276 , H01M8/2404 , H01M8/2435 , H01M8/2483 , H01M8/2484 , H01M2008/1293 , Y02E60/50 , Y02E60/525 ,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第一构件,其包含至少一个多孔性含金属的层(1),其中至少一个层是电极层;将电解质层(4)应用在所述电极层上;在还原条件下烧结所述第一构件;将密封和/或分隔层和电极层应用在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电解质层(4)上面;提供第二构件,其包含至少一个多孔性含金属的层(1),其中至少一个层是电极层;将互连层(5)应用在所述多孔性含金属的层上;在还原条件下烧结所述第二构件;将密封和/或分隔层和接触层应用在所述第二构件的所述互连层(5)上面;以交替顺序堆叠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中的至少两个;以及密封/粘结所述堆。所得电池堆具有改进的机械稳定性和高的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484255A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080029243.8
申请日:2010-06-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爱考斯研究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605 , H01M4/861 , H01M4/8636 , H01M4/8642 , H01M4/8657 , H01M8/0245 , H01M8/04119 , H01M8/04171 , H01M2008/1095 , Y02E60/5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为一直保持燃料电池中的反应层的湿润状态。作为燃料电池中处于固体电解质膜与扩散层之间的反应层,具有与固体电解质膜接触的第1层、与扩散层接触的第2层、和处于第1层与第2层之间的中间层,中间层中不存在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01378132B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0810210151.4
申请日:2008-08-29
Applicant: 丹麦技术大学
Inventor: 拉森·霍尔沃·皮特 , 亨德利克森·范戈·皮特 , 林德罗斯·索伦 , 莫根森·莫根斯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857 , C23C28/042 , C23C28/044 , C23C28/048 , H01M4/861 , H01M4/8636 , H01M4/8642 , H01M4/8657 , H01M4/8835 , H01M8/1213 , H01M8/124 , H01M2004/8684 , H01M2008/1293 , H01M2300/0094 , Y02P70/56 , Y10T156/108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化学和电子装置的水平梯度结构。本发明提供一种梯度多层结构,其包含支撑层(1)和形成梯度层的至少10层(2,3),其中所述至少10层(2,3)的每一层至少部分地与所述支撑层(1)接触,其中所述至少10层(2,3)在选自层组成、孔隙率和电导率的至少一种性质上彼此不同,且其中将所述至少10层(2,3)排列以使层组成、孔隙率和/或电导率水平于所述支撑层(1)在总的层区域内形成梯度。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梯度多层结构,其包含支撑层(1)和形成梯度层的至少两层(2,3),其中所述至少两层(2,3)的每一层至少部分地与所述支撑层(1)接触,其中所述至少两层(2,3)在选自层组成、孔隙率和电导率的至少一种性质上彼此不同,其中将所述至少两层(2,3)排列以使层组成、孔隙率和/或电导率水平于所述支撑层(1)在总的层区域内形成梯度,且其中包含所述至少两层(2,3)的梯度层的总厚度为大于5μm。
-
公开(公告)号:CN101047259B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申请号:CN200710087563.9
申请日:2007-03-30
Applicant: 新光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657 , H01M4/861 , H01M4/8626 , H01M4/881 , H01M4/8825 , H01M4/8885 , H01M8/1213 , H01M2008/1293 , Y02P70/56
Abstract: 一种固体电解质燃料电池,其具有:形成在固体电解质层10的一侧上的阴极层16和形成在固体电解质层10的另一侧上的阳极层18,其中,阴极层16包含与固体电解质层接触的第一阴极层12和覆盖第一阴极层12的第二阴极层14,第二阴极层14的孔隙率比第一阴极层12的孔隙率高,并且第一阴极层12被分成多个岛状部分12a、12a…。
-
公开(公告)号:CN101385169A
公开(公告)日:2009-03-11
申请号:CN200780005203.8
申请日:2007-01-09
Applicant: 圣戈本陶瓷及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61 , C04B35/01 , C04B35/486 , C04B35/6455 , C04B2235/3246 , C04B2235/3279 , C04B2235/5436 , C04B2235/5445 , C04B2235/5472 , C04B2235/656 , C04B2235/6562 , C04B2235/77 , H01M4/8621 , H01M4/8657 , H01M4/8885 , H01M4/9066 , H01M8/0236 , H01M8/1213 , H01M8/2404 , H01M8/2425 , H01M2008/1293
Abstract: 一种SOFC组件,其包括第一电极、覆盖在第一电极上的电解质和覆盖在电解质上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包含主体层部分和功能层部分,所述功能层部分是在电解质和第二电极的主体层部分之间延伸的界面层,所述主体层部分具有双峰孔径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00433426C
公开(公告)日:2008-11-12
申请号:CN200610099602.2
申请日:2006-05-11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3 , H01M4/8605 , H01M4/861 , H01M4/8668 , H01M4/8673 , H01M4/8807 , H01M4/8835 , H01M4/8885 , H01M8/0234 , H01M8/1004 , Y10T428/249956
Abstract: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电极基底,其包括扩散层,嵌入到该扩散层中的第一微孔层,该第一微孔层的厚度为10~30μm,及在第一微孔层的表面上与扩散层一起形成边界的第二微孔层。所述电极基底具有改进的性能如增大的燃料或氧化剂的扩散性质,增加的排水性质,及提高的电子导电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