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532342B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680025175.5
申请日:2016-04-27
Applicant: 东丽株式会社
IPC: D01F9/32 , B65H51/0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H51/015 , B65H51/08 , B65H2701/314 , D01F9/14 , D01F9/32 , D01H13/02 , D02G3/28
Abstract: 使彼此大致平行地行进的2根以上的碳纤维前体纱条与第一辊(1)接触后,将所述2根以上的碳纤维前体纱条分成两部分而分别与一对第二辊(2,2’)接触,由此使碳纤维前体纱条在第一辊(1)与一对第二辊(2,2’)之间大致旋转90°,接着,使自一方的第二辊(2)输出的碳纤维前体纱条依次与第三前辊(3)及第三后辊(3’)接触,使自另一方的第二辊(2’)输出的碳纤维前体纱条与第三后辊(3’)接触、而不与第三前辊(3)接触,并在第三后辊(3’)上将这些碳纤维前体纱条并纱,然后,使自第三后辊(3’)输出的碳纤维前体纱条与第四辊(4)接触,得到并纱纱条束。使第一辊(1)和一对第二辊(2,2’)的轴心间的距离L与第一辊上的碳纤维前体纱条的纱宽W的平均值之比L/W为18以上,使自第四辊输出后的并纱纱条束的张力为0.11cN/dtex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7715847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0885794.8
申请日:2017-09-27
Applicant: 武汉千瑞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0/20 , B01J20/24 , B01J20/28033 , C02F1/283 , C02F1/286 , C02F1/288 , C02F2101/30 , D01F9/1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膜聚集的,吸附性能高的,容易被回收重新再利用的高性能活性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活性碳纤维与壳聚糖聚合成复合材料,成膜性好,膜飘在水面上,容易回收再利用,即节约成本又保护环境,制备的活性碳纤维的吸附有机污染物的效率高,吸附率能达到76%,即使回收再利用的吸附效率物也无明显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7310875A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710510244.8
申请日:2017-06-28
Applicant: 常州汉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金属阻隔防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抑爆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将炭质溶胶-凝胶依次喷洒于中空螺旋纤维及改性玻璃纤维表面,并自然晾干,再将发泡材料网化处理加工形成蜂窝状芯体,并依次用喷洒炭质溶胶-凝胶后的改性玻璃纤维和喷洒炭质溶胶-凝胶后的中空螺旋纤维缠绕蜂窝状芯体外表面,得包覆芯体,最后将包覆芯体移入模具中,用发泡材料对包覆芯体外表面进行包裹,形成包覆层,经定型后即得非金属阻隔防爆材料。本发明所得产品抑爆效果优异,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机械性能较常规产品大大提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862174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221897.X
申请日:2016-04-08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金属有机配合物纤维及其衍生多孔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将一定量的前驱物(六水合硝酸锌/六水合硝酸钴)和二甲基咪唑分别加入到甲醇溶液中,磁力搅拌得到金属有机配合物纳米颗粒;将金属有机配合物颗粒分散到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加入聚丙烯腈,得到电纺溶液;通过静电纺丝技术,获得金属有机配合物/聚丙烯腈的电纺纤维,用铜网收集并剥离,得到金属有机配合物/聚丙烯腈纤维薄膜;将此薄膜煅烧,即获得多孔碳纤维。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产率大等优点;且所制备的衍生多孔碳纤维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更好的电催化活性,在能源储存和转换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471125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380037237.0
申请日:2013-07-03
Applicant: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F9/21 , D01F9/14 , D06M11/55 , D06M2101/20
Abstract: 本发明中公开了制备碳化聚合物(优选碳纤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用包含溶解在溶剂中的SO3的磺化剂磺化聚合物以形成磺化聚合物;用加热的溶剂处理所述磺化聚合物,其中所述溶剂的温度是至少95℃;和通过将所生成的产物加热到500-3000℃的温度对其进行碳化。本发明中还公开了根据这些方法制造的碳纤维。
-
公开(公告)号:CN104204342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380013309.8
申请日:2013-03-08
Applicant: 帝人株式会社
IPC: D06M15/59 , D01F9/14 , D06M101/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F9/14 , C08K7/06 , C09D177/06 , D01F11/14 , D04H3/002 , D04H3/04 , D06M15/59 , D06M2101/40 , D06M2200/40 , D10B2101/12 , Y10T428/29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基质树脂的粘附性和加工可操作性方面优异、且在加工步骤中不易于经受上浆剂脱落的碳纤维束。本发明的碳纤维束是具粘附到其表面的上浆剂的碳纤维束,其特征在于碳纤维束包括多个碳纤维,上浆剂包含共聚酰胺树脂,该共聚酰胺树脂具有作为重复单元特定的聚酰胺组分和作为另一个重复单元的尼龙-6和/或尼龙-66,并且该共聚酰胺树脂的熔点为180℃以下。共聚物树脂的熔点优选为60至160℃,并且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在-20至50℃的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03797243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280033577.1
申请日:2012-07-06
Applicant: LMWP专利控股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3D1/0675 , B29L2031/082 , D01F9/14 , D01F9/22 , F03D1/065 , F03D80/30 , F05B2280/2006 , F05B2280/50 , F05B2280/6003 , Y02E10/721
Abstract: 风力涡轮机叶片(1)包括由纤维增强聚合物材料制成的结构,该纤维增强聚合物材料包括聚合物基体和嵌入聚合物基体中的纤维增强材料。该纤维增强材料包括碳纤维,该碳纤维通过使前体碳化到60%到80%的碳化度来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957122A
公开(公告)日:2007-05-02
申请号:CN200480042368.9
申请日:2004-11-16
Applicant: 帝人株式会社
IPC: D01F9/14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F9/145 , D01F9/14 , D01F9/225 , Y10T428/249953 , Y10T428/249987 , Y10T428/2918
Abstract: 一种含有例如Li、Na、Ti、Mn、Fe、Ni和Co的金属元素的合计含量至多为50ppm、纤维直径在0.001~2μm范围且无分支的碳纤维以及含有多根这种碳纤维的聚集体。
-
公开(公告)号:CN1918330A
公开(公告)日:2007-02-21
申请号:CN200580004716.8
申请日:2005-02-10
Applicant: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H54/76 , D01D5/16 , D01D7/00 , D01F6/18 , D01F9/14 , D01F9/22 , D02J1/08 , D02J1/223 , D02J1/228 , Y10T428/2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将多根小丝束容易地集束成一根且在烧成时自然地分割成原来的小丝束,并且适于得到生产率和品质优异的碳纤维的碳纤维前驱体纤维束、其制造方法和装置、优异的碳纤维和其制造方法。碳纤维前驱体纤维束,由小丝束间的交织度小于等于1m-1,贮存在容器时的丝束的水分率小于10质量%的未赋予卷曲的实质上直的纤维构成,并且具有向容器贮存时及从容器拉出导入烧成工序时保持一根集合丝束的形态、在烧成工序中通过在该工序产生的张力分割成多个小丝束的宽度方向的分割能力。碳纤维前驱体纤维束的制造装置,具备丝道,该丝道具有能够使多个小丝束邻接地通过的扁平矩形截面;还具备交织赋予装置,该交织赋予装置具有在该扁平矩形的长边方向以规定间隔配置有多个,并且在该丝道上开口的喷气口。还提供使用该前驱体纤维束的碳纤维和其制造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537182A
公开(公告)日:2004-10-13
申请号:CN02814856.8
申请日:2002-06-04
Applicant: 康纳和菲利普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纤维的方法,其包括:(a)提供一种纺丝混合物,其包含一闪蒸剂及过量碳质沥青的分散体;及(b)使该纺丝混合物自一高压区域经一喷丝孔至一低压区域以形成复丝沥青纤维。视情况该沥青纤维可经进一步处理以形成复丝碳纤维或石墨纤维,其可与一树脂结合形成一轻质的传导性复合材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