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457324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178744.7
申请日:2018-10-10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高活性难熔金属聚合物纤维的不熔化处理装置,包括箱体(2)、上密封盖(1)和下密封盖(3)、接收窗(4)、纤维张力控制支架(10)、气氛控制设置和循环水冷设置;箱体(2)为上下端开口的桶状;上密封盖(1)用于将接收窗(4)固定在箱体(2)的上端开口并密封接收窗(4)与箱体(2)的结合处;下密封盖(3)用于密封箱体(2)的下端口部;气氛控制设置用于为箱体(2)内部提供所需的气氛环境,以控制箱体(2)的反应环境;纤维张力控制支架(10)用于缠绕待处理的高活性难熔金属聚合物纤维,并且控制对聚合物纤维的预加张力和聚合物纤维交联过程中的收缩;循环水冷设置用于为水箱(2)提供水冷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107988660A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711120919.4
申请日:2017-11-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F9/21 , D01F9/22 , D01F9/24 , D01F11/12 , D01F11/128 , D01F11/14 , D01F11/16 , H05K9/0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化学气相沉积制备三维石墨烯纤维的方法及其应用,在这种纤维中石墨烯片固定在纤维上,片的厚度、密度、生长速率可通过改变生长气氛和温度来调控,解决了石墨烯团聚的问题,石墨烯片边缘层数可达单层,片与片彼此接触形成了良好的三维的导电网络,电导率高达1.2×105S m-1。这种三维石墨烯纤维材料具有超疏水的功能,接触角达到165°,同时对有机物有很好的吸附作用,接触角接近0°。此外,三维石墨烯纤维具有出色的电磁屏蔽功能,3μm厚的自支撑三维石墨烯纤维材料的比电磁屏蔽效能高达60932dB cm2/g。由于三维石墨烯纤维材料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其在功能复合材料、水处理、电磁屏蔽、传感器和能源领域具有多方面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502995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670077.3
申请日:2017-08-08
Applicant: 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褶皱结构的石墨烯纤维和石墨烯纤维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该石墨烯纤维表面含有大量褶皱的微结构,且可用于构成多褶皱结构石墨烯纤维无纺布,使得无纺布的比表面积得到显著增加,而石墨烯纤维及由纤维构成的连通网络结构同时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能和柔韧性,因此可作为柔性电极材料在可穿戴储能器件中得到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702538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1121811.2
申请日:2016-12-08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性能活性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属于碳纤维技术领域。在连续式活化设备上,采用聚丙烯腈基纤维为原料,先将原料纤维表面浸渍化学试剂,而后借助物理‑化学协同活化法,以水蒸气体积分数为变量(调控值在0.4×10‑4~4.5×10‑4范围内)制备出比表面积不小于1500m2.g‑1、拉伸强度不低于0.5GPa的高性能活性碳纤维。本发明所用到的方法简单、制备效率高、成本较低,所得样品比表面积高、力学性能优异,可形成各种形状的制品用于气体净化、污水处理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4838051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380063131.8
申请日:2013-02-19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F11/16 , C07D471/22 , D01F11/129 , D10B2101/12 , D10B2321/10 , H01M4/96 , H01M6/34 , H01M12/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和氮共掺杂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该氧和氮共掺杂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由原料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经过电化学改性制备得到,使其表面具有含氧活性官能团和含氮活性官能团组成的活性层,其中,含氮活性官能团是由原料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中自身含有的掺杂氮经过电化学改性被活化而得到的。该氧和氮共掺杂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原料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置于电解质溶液中,经过在电化学氧化和电化学还原之间的循环处理后,得到所述氧和氮共掺杂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本发明的氧和氮共掺杂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同时具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准电容特性和对氧阴极还原反应的电催化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351583B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0680033746.6
申请日:2006-09-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F11/16 , C08J5/06 , D01F11/14 , D06M14/36 , D06M2101/40 , D06M2200/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改进碳纤维与同这些纤维形成复合材料的有机基质间的粘合性的方法,这一复合材料是通过让纤维与能够通过链型聚合反应固化的树脂接触和然后聚合该树脂而获得的,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纤维与树脂接触之前,在纤维的表面上接枝能够在树脂的聚合过程中用作链转移剂的基团。应用领域:航空,航天,铁路,造船业和汽车工业以及军火工业,运动和休闲制品的工业,等等。
-
公开(公告)号:CN107059160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213075.1
申请日:2017-04-01
Applicant: 卜庆革
Inventor: 卜庆革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F9/12 , D01D1/02 , D01D5/06 , D01D10/06 , D01F1/10 , D01F11/127 , D01F1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纳米银修饰的石墨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使氧化石墨烯纺丝液以螺旋流的形式挤入凝固浴,制备得到氧化石墨烯胶状纤维,该纤维在表面上具有螺旋状的排列,这种排列方式能够加强氧化石墨烯片材之间的结合,从而使最终形成的石墨烯纤维更加牢固,具有良好的力学和机械性能。同时由于石墨烯纤维表面具有纳米银层,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567158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993049.0
申请日:2016-11-11
Applicant: 宁波艾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IPC: D01F9/22 , D01F11/16 , C02F1/28 , B01J20/20 , B01J20/28 , B01J20/30 , C02F101/38 , C02F101/36 , C02F10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F9/22 , B01J20/20 , B01J20/28023 , B01J20/3085 , C02F1/288 , C02F2101/16 , C02F2101/36 , C02F2101/38 , D01F1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生物活性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多温区梯度升温,将聚丙烯腈纤维在150℃‑300℃的温度下预氧化处理30‑150min;(2)采用多温区梯度升温,将预氧化后的聚丙烯腈纤维在600℃‑1300℃的温度下碳化处理10‑30min;(3)通过活性改性方法对碳化纤维进行表面活化处理3‑10min,制得所述生物活性碳纤维。本发明通过采用活性改性方法对碳化纤维进行表面活化处理,不易对工作炉体造成损害,能够有效实现活性碳纤维表面连续处理,使得纤维表面可以产生大量酸性或碱性活性基团,亲水性提高、吸附性增强;本发明制得的生物活性碳纤维在对污水处理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与污水中的多种有机污染物进行化学吸附,提高水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4641028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480002421.6
申请日:2014-05-29
Applicant: LG化学株式会社
IPC: D01F9/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F11/16 , C01B31/00 , C01B31/0226 , C01B31/0233 , C01B31/024 , C01B32/00 , C01B32/16 , C01B32/162 , C01B32/164 , C01B2202/08 , D01F9/1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碳纳米管纤维的装置和使用所述装置制备碳纳米管纤维的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竖直反应器,具有反应区域;纺丝溶液进口,用于将所述纺丝溶液注入到所述反应器的反应区域的底部;载气进口,用于将载气注入到所述反应器的反应区域的底部;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反应区域;以及碳纳米管纤维排放部,其设置在所述反应区域的上端,其中,从所述纺丝溶液进口流入所述反应区域的纺丝溶液,在利用通过所述载气进口流入的载气而从反应区域下端上升时被碳化和石墨化,从而形成由连续的碳纳米管组构成的碳纳米管纤维。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制备的碳纳米管纤维具有长的长度和优异的电导率、拉伸强度和弹性,并且能用于多种领域,例如电化学装置,如多功能复合材料,变形/损坏探测器,输电电缆,用于感应生物材料的微电极材料,超级电容器和传动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3541043A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310332049.2
申请日:2013-08-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D5/06 , B82Y30/00 , B82Y40/00 , D01D1/02 , D01D5/14 , D01F1/09 , D01F6/50 , D01F6/90 , D01F6/92 , D01F9/12 , D01F11/04 , D01F11/16 , Y10T428/292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石墨烯复合纤维,包括石墨烯片以及将所述石墨烯片聚合在一起的聚合物,所述聚合物包括超支化聚合物以及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石墨烯片与聚合物形成相互堆叠的层状结构且所述石墨烯片沿所述石墨烯复合纤维的轴向规整排列。上述石墨烯复合纤维的制作方法选用氧化石墨烯作为原料,大大提高了石墨烯复合纤维的拉伸强度;所述聚合物的加入为复合纤维提供了良好的韧性;纺丝过程采用旋转的凝固剂,给凝胶纤维增加了拉伸力,使其具有高取向和规整度,大大提高了所得固体纤维的强度;最后的还原过程很好的恢复了石墨烯的导电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