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75189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11517751.5
申请日:2018-12-12
Applicant: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IPC: A61N1/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N1/0543 , A61N1/0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神经刺激电极、植入体、硅胶封装方法以及硅胶封装设备,其中,所述神经刺激电极包括电极头;所述电极头设有能与目标神经区域相接触的刺激部;所述硅胶封装方法包括在所述电极头外以露出至少部分所述刺激部的方式注塑成型一硅胶套。本申请所提供的神经刺激电极、植入体、硅胶封装方法以及硅胶封装设备能够对神经刺激电极形成有效保护,且并不干扰神经刺激电极的刺激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080893A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710231245.9
申请日:2017-04-10
Applicant: 河北盛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N1/36046 , A61F2/14 , A61F2240/00 , A61N1/0543 , A61N1/360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人造视网膜及其制造方法,解决了人造视网膜具有透水性和人造视网膜上微小密集电极阵制作问题。所述人造视网膜制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制作陶瓷片;在所述陶瓷片上冲制通孔;在所述通孔中填充金属浆料;在所述陶瓷片上印制上电极、下电极、电镀线和电镀辅助线;将印制有上电极的陶瓷片、印制有下电极的陶瓷片、印制有电镀线和电镀辅助线的陶瓷片进行层压,烧结和电镀;沿所述切割线将多层陶瓷体切割成单元。本发明还包含人造视网膜,在顶层下表面、底层上表面、电路层上表面、电路层下表面至少1个表面分布有电镀线。本发明降低了制作成本,提高了制作效率,为人造视网膜提供一种低成本、高可靠的制造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4812436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380061275.X
申请日:2013-11-04
Applicant: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N1/36125 , A61B5/04001 , A61N1/0488 , A61N1/0534 , A61N1/0541 , A61N1/0543 , A61N1/0551 , A61N1/37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多通道系统(100)和一种包括此系统的神经刺激和/或记录装置。所述多通道系统包括多个施加部件(130)(例如刺激电极)和相关联接入点(120),所述接入点通过多个电气线路(110)连接。通过将适当的调谐区段阻调整为既定目标值,例如相等的值。例如,所述线路可以在所述调谐区段中包括不同的几何形状和/或材料。(140)并入到所述电气线路中,将这些线路的电
-
公开(公告)号:CN103784251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310507675.0
申请日:2013-10-24
Applicant: 索尼公司
Inventor: 荒船晶
IPC: A61F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N1/0543 , A61N1/360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够主要使人感知颜色的视觉装置和视觉方法。所述视觉装置包括信号产生单元和至少一个探针组。所述至少一个探针组包括多个探针。所述信号产生单经配置用来产生与颜色信息相对应的刺激图案信号,且经由所述至少一个探针组中的所述多个探针将作为所产生的刺激图案信号的多个图案信号输入到具有从视网膜到视神经的范围的区域的一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2411220A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1110405247.8
申请日:2008-01-22
Applicant: E-视觉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C7/083 , A61F2/145 , A61F2/1616 , A61F2/1627 , A61F2250/0001 , A61N1/0543 , G02B1/043 , G02C7/04 , G02C7/049 , G02C2202/18 , G02C2202/20 , C08L29/10 , C08L33/24 , C08L81/06
Abstract: 一种透镜,其包括具有固定折射率的柔性折射光学镜、嵌入在该柔性折射光学镜中且具有可变的折射率的电激活元件和电连接到该电激活元件的控制器,其中,当提供给其电能时,该电激活元件的折射率被改变。
-
公开(公告)号:CN1946381A
公开(公告)日:2007-04-11
申请号:CN200480037015.X
申请日:2004-11-12
Applicant: 利兰·斯坦福青年大学托管委员会
IPC: A61K9/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N3/061 , A61N1/0543 , A61N1/30 , A61N1/326 , A61N1/36046 , C12N5/0619 , C12N2503/00 , C12N2535/10
Abstract: 提供了对神经元部位给予流体的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储库、与储库流体连通的孔、和使流体移动至或流过孔的电装置。电装置可以是电渗力、膈膜的压电运动或溶液电解的形式。电装置可位于宿主外部,植入宿主,或是光驱动的光电二极管,尤其是当神经元部位与视网膜相关时。
-
公开(公告)号:CN1431921A
公开(公告)日:2003-07-23
申请号:CN01810400.2
申请日:2001-03-15
Applicant: 奥普托拜奥尼克斯公司
IPC: A61N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N1/0543 , A61F9/08 , A61N1/36046
Abstract: 一种用于在眼内以电感应方式形成视力的视网膜植入物(10),包括一个有图象感知象素层(60)与电压和电流增益调整层(100)的叠合的微光电传感器配置。一个第一滤光器(74)安置在植入物的每个图象感知象素中的一个微光电传感器上,而一个第二滤光器(75)安置在植入物的图象感知象素中的另一个微光电传感器上,象素的每个微光电传感器响应光的一个不同波长,以产生对黑暗和光的感知。一个第三滤光器(106)安置在电压和电流增益调整层的一部分上,它暴露于光,以便能够调整器件的植入物电压和电流增益。
-
公开(公告)号:CN109125919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793086.6
申请日:2016-08-01
Applicant: 深圳硅基仿生科技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N1/0543 , A61F9/0017 , A61N1/360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固定孔的刺激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衬底,其由具有生物兼容性的柔性材料构成,并包括固定孔;以及多个刺激电极,其设置在绝缘衬底中,并且构成沿着与绝缘衬底平行的二维方向排列的阵列体,刺激电极从绝缘衬底的表面突起,多个刺激电极的各个刺激电极的电极高度大致相同,多个刺激电极的顶端与绝缘衬底的表面相距的电极距离从阵列体的中央向阵列体的边缘逐渐减小。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人工视网膜的电极阵列中,既形成了由三维刺激电极构成的阵列体,同时也降低了刺激电极之间的阻抗差异,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对视网膜进行刺激。
-
公开(公告)号:CN105163797B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480023074.5
申请日:2014-03-11
Applicant: 塞威实验室有限责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N1/0543 , A61B5/04001 , A61B5/0492 , A61B5/0496 , A61B5/6846 , A61B2562/0209 , A61B2562/046 , A61B2562/125 , A61B2562/166 , A61N1/05 , B81B3/0089 , B81B2203/04 , Y10T29/49117
Abstract: 公开了具有单独隔离的电极、其中每个电极都可配置用于包含目标的载体的多电极阵列以及用于制造该阵列的方法。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阵列包括:基板;及布置在基板上的多个电极。所述多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都具有导电的尖端和绝缘的剩余部分。所述多个电极中的第一电极具有选为使第一电极的导电尖端接近第一目标结构的第一配置,并且所述多个电极中的第二电极具有选为使第二电极的导电尖端接近第二目标结构的第二配置。第一配置和第二配置是不同的。多个触点中的第一触点可以通过基板电耦合到第一电极。
-
公开(公告)号:CN104582635B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380042808.X
申请日:2013-08-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F9/007 , A61F2/14 , A61F2250/0001 , A61N1/0529 , A61N1/0543 , A61N1/0551 , A61N1/36046 , A61N1/3605 , A61N1/3787 , C23F1/00 , H01F27/2804 , H01F2027/2809
Abstract: 公开用于视网膜外层的假体和其他植入体的三线圈的电磁感应功率传输系统。第三个缓冲线圈被布置在外部的发射线圈和埋在身体内的接收器线圈之间以提高效率和对偏差的稳健性。使用微机械的机械加工技术以将导体布置在生物相容的绝缘体的带中,在彼此之上纵向折叠绝缘导体迹线的长度,并且然后将其螺旋成环可以制造线圈中的一个或多个。迹线通过越过折叠线移位而改变在环中的轴向位置。在迹线上一个或多个U形部分可以被折叠使得邻近的迹线可以彼此相反地伸出,这延长产生的可以被卷绕成线圈的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