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1681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992480.4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IPC: G05D1/46 , G06N20/00 , G05D109/28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多弹的智能协同弹道在线规划方法,涉及多弹拦截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生成多弹协同系统中多枚拦截弹的时域运动模型;将时域运动模型转换至横向距离域运动模型,生成协同弹道规划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基于横向距离域运动模型、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生成基于多的弹的智能协同弹道在线规划的马尔可夫决策过程,通过强化学习训练生成多弹的智能协同弹道规划模型;将多弹的智能协同弹道规划模型作为多弹协同弹道在线生成的初始解,基于凸化并离散化后的横向距离域运动模型、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拦截弹参数,以及机动目标参数在中制导阶段之前在线优化生成多枚拦截弹的协同弹道。基于该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协同弹道在线优化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87923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878517.0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航空发动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调压结构和引射通道的旋转爆震燃烧室,包括涵道壳,涵道壳内部设置有燃烧室本体和位于燃烧室本体入口的特斯拉阀,燃烧室本体的具有环形通道,特斯拉阀包括壳体及流道,壳体的一端与涵道壳一端固定连接,壳体的另一端与燃烧室本体同轴连接,流道同轴设置在壳体内,流道入口端用于通入空气,流道出口端与燃烧室本体内部的环形通道连通;涵道壳、壳体和燃烧室本体之间形成引射通道,流道入口端以及流道出口端均设置有调压构造,调压构造包括集气腔以及用于连通集气腔与流道的进气孔,引射通道与集气腔连通。本申请具有改善压力回传造成燃烧室总压损失大的问题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86305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638081.8
申请日:2024-11-16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50/26 , G06F30/20 , G06F30/27 , G06N3/048 , G06N3/047 , G06N3/08 , G06F11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时敏目标跟踪的协同任务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无人机集群协同任务分配问题建模为Dec‑POMDP模型;步骤2:对Dec‑POMDP模型进行状态空间设计、动作空间设计和奖励函数设计,得到最终的多目标跟踪任务的优化目标函数;步骤3:利用FMASAC算法求解多目标跟踪任务的优化目标函数;步骤4:输出最优分配方案。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表明本发明所提方法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扩展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86274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952628.1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空发动机叶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表面强化航空发动机叶片疲劳极限预测方法,通过分析钛合金材料试样表面强化后的表面状态演化试验结果,构建钛合金模拟叶片的模拟叶片有限元模型进行一阶模态仿真分析,以及分析钛合金模拟叶片的一阶弯曲振动疲劳试验结果,来获得相应的结构应力参数进行预测,进而得到表面强化航空发动机叶片疲劳极限预测值。本发明通过采用考虑航空发动机叶片表面强化后表面状态及其演化规律的叶片高周疲劳强度评估方式,可以精准评估表面强化叶片的疲劳性能,解决叶片复杂结构表面强化后的高周疲劳强度预测难题,对于航空发动机叶片的制造和应用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444388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210064051.5
申请日:2022-01-16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10/0635 , G06Q50/26 , G06N3/126 , G06N7/0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生物地理学的武器目标分配优化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构建基于最大化效费比的WTA优化模型;设置种群规模popsize,随机产生种群的初始解;采用基于整数的矩阵编码策略对种群进行编码;计算适应度函数值,按从大到小进行排序,保留前k个较大的适应度值所对应的解;设计基于余弦动态自适应策略的迁移算子,进行迁移操作;设计基于共生策略的变异算子,进行变异操作;重新计算适应度函数值Z,按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并保存当前最优解;判断是否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是则输出结果;否则返回第五步。本发明能够较好地协调优化算法的局部搜索和全局搜索的能力,提高WTA问题求解的精度与效率,为指挥控制系统的研制提供方法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5091026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210731583.X
申请日:2022-06-25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IPC: B23K26/00 , B23K26/046 , B23K26/064 , B23K26/082 , B23K26/352 , B23K26/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飞秒激光提高涡轮叶片榫头微动磨损性能的装置和方法,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右侧设有移动孔,所述移动孔内设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贯穿于移动孔设置,所述移动杆位于箱体内固定连接设有激光加工头,所述移动孔内设有移动杆的卡位装置,所述箱体内左侧设有控制孔,所述控制孔内固定连接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内固定套设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贯穿于轴承和固定孔设置,所述控制杆位于箱体内固定连接设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的右侧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设有两个滑杆,两个所述滑杆贯穿于滑槽设置。本发明利用激光加工头发射飞秒激光,通过三维扫描振镜、视觉成像模块和激光焦点位置标定模块的协同配合完成对叶片榫头曲面的扫描加工,提高涡轮叶片榫头的微动磨损性能,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8740330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0491474.4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K波段航空集群协同探测低延时传输方法及装置,属于K波段电子战协同无源探测技术领域,传输装置包括协同无源探测信息处理模块、链路处理模块、基带处理模块、数模转换模块、模数转换模块、射频发射模块、射频接收模块、共址滤波器和定向天线,能实现无源探测定位协同信息的实时交互,提高系统探测精度;且帧格式短,对时变信道不敏感,适合大机动、高动态的空空移动通信场景;低延时信号的收发处理方法立足协同无源探测系统,能根据工作环境逐个分析造成信息传输时延的因素;采用优化时帧结构、高效率编译码算法等措施,能最大限度的压缩信号的传输时延,解决了现有的机载数据链系统在传输时无法达到指标要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76485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53149.1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IPC: H01Q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可调的宽角梯度超表面集成器件及其设计方法。机械可调超表面器件由M*M个超表面单元周期延拓组成;超表面单元自上而下由金属结构‑介质板‑树脂板‑介质板‑金属地板五层堆叠构成,第一层结构为十字金属贴片,第一和第五层金属均刻蚀在F4B介质板上;第三层树脂板为机械可调装置,用以单元机械翻转形成相位和幅度调控;通过3D打印技术设计出翻转支撑框架,然后将M个刻蚀金属结构的介质板与树脂板进行粘接构成翻转条带,最后把M个翻转条带沿x方向并排组装成机械可调超表面器件;本发明提供了内部结构翻转的宽角梯度超表面,实现线极化电磁波调控以及动态电磁反射‑回溯‑隐身集成器件,具有可重构、可组装和集成度高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975751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34599.9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
IPC: G01N29/04 , G01N29/265 , B64F5/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机战伤快速检测方法及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对飞机复合材料基隐身涂层的损伤类型进行分类;明确复合材料基隐身涂层损伤原位检测方式。所述检测方式为:在为穿透性损伤的情况下,采用相控阵检测手段按照预设参数对被检损伤处进行检测,确定被检损伤处破孔周边分层的损伤尺寸;在为非穿透性损伤的情况下,采用预设有激励电路的高频超声检测模块确定被检损伤处的损伤深度,其中,所述激励电路用于控制所述高频超声检测模块信号的发送与接收。本申请提供的飞机战伤快速检测方法,不仅可实现对损伤位置、尺寸以及深度的原位测量,还可以实现一机多用,满足外场保障便携化、小型化、组合化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73451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850888.8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 ,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测压结构简单的复合材料加温加压修复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修复设备包括箱壳和控制组件,箱壳具有空腔和两个真空接口,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真空泵、气流座、两个气压计和两个第一管体,真空泵电连接于控制器,气流座具有两个气流通道,两个气压计均设置于气流座,两个第一管体均一端连接于气流座,两个第一管体分别连通一气流通道,两个第一管体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一真空接口,真空泵通过抽气管路连接于气流座,且真空泵能通过抽气管路选择性地连通任一气流通道。本申请提供的修复设备的真空泵可选择性地连通任一气流通道,支持了同时进行两个部位的修复作业。两个气压计可直接检测气压,不需要设置专门的气压检测气管,简化了结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