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覆膜形成方法以及包覆膜形成体

    公开(公告)号:CN102753768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180008264.6

    申请日:2011-02-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D3/35 E04D13/008 E04G23/0281

    Abstract: 对于设置了金属屋顶的既存建筑物,提供了可以简便且有效地降低雨声,并且可以抑制因太阳光直射而引起的温度上升的方法。对于既存建筑物的金属屋顶的屋外侧表面,形成由在来自聚氨酯预聚物的树脂基质100重量份中分散了30~300重量份的无机质粉粒体所形成的厚度50~1000μm的中涂层,在该中涂层之上,形成含有红外线反射性粉体和/或红外线透过性粉体的上涂层,所形成的包覆膜的相对于水的接触角为70°以下。

    包覆膜形成方法以及包覆膜形成体

    公开(公告)号:CN102753768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180008264.6

    申请日:2011-02-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D3/35 E04D13/008 E04G23/0281

    Abstract: 对于设置了金属屋顶的既存建筑物,提供了可以简便且有效地降低雨声,并且可以抑制因太阳光直射而引起的温度上升的方法。对于既存建筑物的金属屋顶的屋外侧表面,形成由在来自聚氨酯预聚物的树脂基质100重量份中分散了30~300重量份的无机质粉粒体所形成的厚度50~1000μm的中涂层,在该中涂层之上,形成含有红外线反射性粉体和/或红外线透过性粉体的上涂层,所形成的包覆膜的相对于水的接触角为70°以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