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轴承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688561B

    公开(公告)日:2012-08-08

    申请号:CN200880015099.5

    申请日:2008-04-28

    Inventor: 堀政治 角茂治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17/107 F16C33/107 F16C237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流体轴承装置。在壳体(7)的底部(7b)设置朝向轴向下方的突出部(7b3),并将该突出部(7b3)的外周面(7b31)固定在托架(6)的内周面(6a)上。当壳体(7)的底部(7b)承担有推力载荷时,该载荷的一部分经突出部(7b3)被托架(6)支撑。因此,壳体(7)的侧部(7a)与底部(7b)的交界部(P)的强度增加,从而能够防止因过大的推力载荷而引起的交界部(P)的断裂。另一方面,由于可以使底部(7b)的壁厚保持不变,所以能够抑制由于形成在底部(7b)的内端面(7b1)上的推力轴承面的成形收缩而引起的变形。

    流体轴承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88561A

    公开(公告)日:2010-03-31

    申请号:CN200880015099.5

    申请日:2008-04-28

    Inventor: 堀政治 角茂治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17/107 F16C33/107 F16C237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流体轴承装置。在壳体(7)的底部(7b)设置朝向轴向下方的突出部(7b3),并将该突出部(7b3)的外周面(7b31)固定在托架(6)的内周面(6a)上。当壳体(7)的底部(7b)承担有推力载荷时,该载荷的一部分经突出部(7b3)被托架(6)支撑。因此,壳体(7)的侧部(7a)与底部(7b)的交界部(P)的强度增加,从而能够防止因过大的推力载荷而引起的交界部(P)的断裂。另一方面,由于可以使底部(7b)的壁厚保持不变,所以能够抑制由于形成在底部(7b)的内端面(7b1)上的推力轴承面的成形收缩而引起的变形。

    流体动压轴承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415716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280012103.9

    申请日:2012-02-28

    Abstract: 通过将烧结金属制的轴承套筒(8)的内周面(8a)及下侧端面(8b)形成为没有动压产生部的平滑的圆筒面或平坦面,由此在轴承套筒(8)的制造工序中能够省略动压产生部的成形工序,能够使模费用大幅降低。另外,通过将轴承套筒(8)的内周面(8a)形成为圆筒面,从而径向动压产生部形成在轴部(2a)的外周面(2a1)上,而由于工具容易向轴部(2a)的外周面(2a1)接近,因此能够简单且精度良好地形成径向动压产生部,且通过径向轴承间隙的精度的提高而使轴承刚性提高。

    流体轴承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184929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0680018807.1

    申请日:2006-03-20

    Abstract: 一种提高相对于力矩载荷的负载能力的流体轴承装置。在两端开放的壳体(7)的内周固定圆筒状套筒部(8),再在套筒部(8)的内周插入轴构件(2)。在轴构件(2)上从轴方向两侧夹着套筒部(8)固定密封部(9、10),在两密封部(9、10)的外周面(9a、10a)和壳体(7)的内周面(7a)之间形成具有润滑油油面的密封空间(S1、S2)。在形成套筒部(8)的内周面(8a)和轴构件(2)的外周面(2a)之间的径向轴承间隙的同时,在密封部(9、10)的端面(9b、10b)和与之对置的套筒部(8)的端面(8b、8c)之间形成推力轴承间隙,在各轴承间隙产生的润滑油的动压作用下沿径向及推力方向非接触支承轴构件(2)。

    流体轴承装置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405512B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0780009490.X

    申请日:2007-03-13

    Abstract: 提供一种实现轴承刚性的提高进一步低成本化的流体轴承装置。在第一以及第二径向轴承部(R1、R2)的径向轴承间隙形成油膜,将轴构件(2)支承为可以旋转。在外壳(7)的内部收容轴承套筒(8)以及轴构件(2),润滑油充满外壳(7)的内部空间,外壳(7)的开口部被密封构件(9)密封。由密封构件(9)的内周面(9a2)形成第一密封空间(S1)。外壳(7)以及密封构件(9)通过树脂的注射成形形成。

    动压轴承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523065A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780036219.5

    申请日:2007-10-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33/107 F16C17/107 F16C33/74 F16C237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力矩荷载的负荷能力高,轴承套筒的制造容易,且减少了零件个数及组装机工序的动压轴承装置。动压轴承装置(1)具备:壳体(2);在轴方向上相互离开的位置固定在壳体(2)上的两个轴承套筒(3)、(4);插入到轴承套筒(3)、(4)的内周的轴部件(5)。壳体(2)具备比固定轴承套筒(3)、(4)的内周面(2a)、(2b)更向内径侧突出的衬套部(2c)。在衬套部(2c)上设有轴方向的流体通路(2c1),流体通路(2c1)与通过轴承套筒(3)、(4)的轴方向槽(3d1)、(4d1)形成的流体通路连通。

    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00904A

    公开(公告)日:2009-04-01

    申请号:CN200680053796.0

    申请日:2006-11-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33/107 F16C17/107 Y10T29/49639

    Abstract: 一种避免组装精度和轴承性能降低、且具有高的抗弯刚性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本发明中,沿轴向排列多个轴承套筒,在各轴承套筒的内周面上形成的径向轴承面的同轴度设定为3μm以下。从而,确保径向轴承间隙的宽度精度,避免轴承性能的降低和由于轴构件与轴承套筒接触造成的摩损等不合理情况。另外,本发明中,在至少一个轴承套筒上设置第一径向轴承面和第二径向轴承面,因此,在由多个轴承套筒构成的套筒组件的组装工序中,套筒组件在轴向的至少三个部位以上由销支承,因此能够防止2个轴承套筒的中间弯折,能够在两轴承套筒间确保高精度的同轴度的同时开展组装作业。

    流体轴承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31332A

    公开(公告)日:2008-12-24

    申请号:CN200680047723.0

    申请日:2006-12-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高精度地对轴承套相对于壳体进行定位的流体轴承装置。在壳体(7)的内周上,隔开固定有第一轴承套(8)及第二轴承套(9)。在轴承套(8)、(9)之间配置有由树脂构成的隔圈(10)。隔圈(10)的轴方向刚性比第一轴承隔圈(8)及第二轴承隔圈(9)的轴方向刚性小。因此,在第一轴承隔圈(8)及第二轴承隔圈(9)相对于壳体(7)定位固定后的状态下,隔圈(10)与轴承套(8、9)相比在轴向上被更大压缩。

    流体轴承装置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600892B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0780050909.6

    申请日:2007-08-09

    Inventor: 堀政治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33/74 F16C17/107 F16C33/107

    Abstract: 本发明的流体轴承装置能够可靠地防止防油膜的剥离。流体轴承装置(1)具备:轴部件(2);在轴部件(2)固定的作为密封部的第一及第二凸缘部(9、10)。在第一及第二凸缘部(9、10)的外周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密封空间(S1)及第二密封空间(S2)。在第一凸缘部(9)及第二凸缘部(10)的与外部空气接触的端面,与组装时承受加压力的受压面(12)相分离地设置防油膜(11)。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