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加热的门条的多门制冷器

    公开(公告)号:CN101512268A

    公开(公告)日:2009-08-19

    申请号:CN200780032069.0

    申请日:2007-08-06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制冷器,包括:本体单元(1)和一对门(4,5),所述一对门(4,5)铰接到本体单元(1)的相对侧(2,3),且共同限界出第一内部空间(7)。所述一对门(4,5)中的第一门(4)支撑条(9),所述条在第一门(4)处于关闭位置时咬入内部空间(7)中,且所述条设有接触表面(12),当两个门(4,5)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二门(5)的后侧靠触在所述接触表面(12)上,且所述条装配有电加热装置(17)。供电触点(25)连接到内部灯(22)的壳体,所述壳体安装在本体单元(1)上。当第一门(4)关闭时,供电触点(25)导电地连接到第一门(4)的互补触点(26),电加热装置(17)的供电电路传导经过供电触点(25)。

    具有可加热的门条的多门制冷器

    公开(公告)号:CN101512268B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0780032069.0

    申请日:2007-08-06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制冷器,包括:本体单元(1)和一对门(4,5),所述一对门(4,5)铰接到本体单元(1)的相对侧(2,3),且共同限界出第一内部空间(7)。所述一对门(4,5)中的第一门(4)支撑条(9),所述条在第一门(4)处于关闭位置时咬入内部空间(7)中,且所述条设有接触表面(12),当两个门(4,5)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二门(5)的后侧靠触在所述接触表面(12)上,且所述条装配有电加热装置(17)。供电触点(25)连接到内部灯(22)的壳体,所述壳体安装在本体单元(1)上。当第一门(4)关闭时,供电触点(25)导电地连接到第一门(4)的互补触点(26),电加热装置(17)的供电电路传导经过供电触点(25)。

    用于制冷单元的门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26407A

    公开(公告)日:2009-05-06

    申请号:CN200780013997.2

    申请日:2007-04-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47F3/043 E06B3/7001

    Abstract: 一种用于制冷单元的门包括可铰接到制冷单元的本体(1)上的门页(2)、和装饰元件(3),所述装饰元件(3)以位置可调节的方式加装到门页(2)上。装饰元件(3)具有中心切口,门页(2)的中心区域通过所述中心切口外露。向着该中心区域敞开的凹槽(22)形成在门页(2)上,以容纳型材元件(30),所述型材元件(30)遮盖门页(2)与装饰元件(3)之间的缝隙(19)。

    包括加强框架的冷藏器或冷冻器

    公开(公告)号:CN101317056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0680044800.7

    申请日:2006-10-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D23/062 E05Y2900/31 F25D2323/0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装置(1),特别是冷藏器和/或冷冻器,其包括具有顶部(3)、底部(4)、侧壁(5、6)的壳体(2)以及至少一个通过铰链(7、8)连接的门(9)。在所述壳体(2)上设有加强框架(10),所述门(9)通过所述铰链(7、8)连接到所述加强框架(10)上。所述加强框架(10)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所述铰链(7、8)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连接到所述加强框架(10)上、形成袋状件(13)并且至少部分地稳固围绕铰链(7、8)。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借助于加强框架(10),可以获得壳体(2)的特别高的机械稳定性,因而可以可靠地连接非常大且重的门(9)并保持安全运行。

    包括加强框架的冷藏器或冷冻器

    公开(公告)号:CN101317056A

    公开(公告)日:2008-12-03

    申请号:CN200680044800.7

    申请日:2006-10-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D23/062 E05Y2900/31 F25D2323/0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装置(1),特别是冷藏器和/或冷冻器,其包括具有顶部(3)、底部(4)、侧壁(5、6)的壳体(2)以及至少一个通过铰链(7、8)连接的门(9)。在所述壳体(2)上设有加强框架(10),所述门(9)通过所述铰链(7、8)连接到所述加强框架(10)上。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借助于加强框架(10),可以获得壳体(2)的特别高的机械稳定性,因而可以可靠地连接非常大且重的门(9)并保持安全运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