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863611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10231198.9
申请日:2015-05-08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明流输水隧洞断面结构设计方法,所述明流输水隧洞的断面形状为三等弧形结构,即:由底弧段、左侧弧段、右侧弧段围绕构成,所述底弧段、左侧弧段、右侧弧段的弧长和圆弧半径r均相等;所述圆弧半径r和隧洞断面的过流水深h根据隧洞设计过流量方程式和拟定净空比方程式求解确定。本发明优点在于和其他断面形式相比有利于隧洞围岩结构的安全,三角形衬砌结构更稳定,相对于同条件的可选断面,开挖面积小、经济实用,同时方便预制衬砌块的实施。作为岩性较差区段的马蹄形断面结构的过渡,是很好的补充。
-
公开(公告)号:CN102677623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65771.7
申请日:2012-05-25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库进水塔布置方法,包括布置在进水沟内的三座明流塔、三座发电塔、三座孔板塔、一座灌溉塔构成的进水塔群;所述三座明流塔、三座发电塔、三座孔板塔、一座灌溉塔按照下述顺序自所述进水沟一侧岸边至另一侧岸边一字形排列布置:每个发电塔均具有两条发电洞和一条排沙洞,的两条发电洞公用一套进水口并在发电塔内通仓布置,排沙洞的进水口位于两条发电洞进水口之间的下方;沿一号明流塔一侧的进水沟岸边向上游方向布设进水导墙。本发明优点在于各进水塔闸门平面位置和底坎高程错落有致,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数量众多的洞群进水口相互呼应和相互保护。解决了多泥沙河流水库泄洪规模大、排沙要求高、排漂排污任务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677639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65784.4
申请日:2012-05-25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库多功能组合进水塔结构,包括塔体,在塔体内自下而上设置有泄水层和引水层;引水层的引水口由水平排列开设在塔体上游侧的多个引水进口组成,每个引水进口分别通过各自的进水流道与设置在塔体内的引水通仓相连通,引水通仓的内腔通过开设的两个喇叭状引水口及引水流道与开设在塔体下游侧的引水出口连通,在两个喇叭状引水口处分别设置有引水事故门;泄水层的泄水口由开设在每个引水进口正下方塔体上的泄水进口组成,每个泄水进口通过泄水流道与开设在塔体下游侧的同一个泄水出口连通。本发明优点在于将通常需要三座进水塔减少为一座进水塔,达到进水塔布置结构紧凑、运行灵活、节省进水塔混凝土工程量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204626357U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20293257.0
申请日:2015-05-08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IPC: E02B9/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明流输水隧洞断面结构,所述明流输水隧洞的断面形状为三等弧形结构,即:由底弧段、左侧弧段、右侧弧段围绕构成,所述底弧段、左侧弧段、右侧弧段的弧长和圆弧半径r均相等。为对明流输水隧洞的拱顶进行优化,所述左侧弧段与右侧弧段相交位置处设置有过渡弧段,所述过渡弧段分别与左、右侧弧段相切。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和其他断面形式相比有利于隧洞围岩结构的安全,三角形衬砌结构更稳定,相对于同条件的可选断面,开挖面积小、经济实用,同时方便预制衬砌块的实施。作为岩性较差区段的马蹄形断面结构的过渡,是很好的补充。
-
公开(公告)号:CN202577247U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1220239358.6
申请日:2012-05-25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库多功能组合进水塔结构,包括塔体,在塔体内自下而上设置有泄水层和引水层;引水层的引水口由水平排列开设在塔体上游侧的多个引水进口组成,每个引水进口分别通过各自的进水流道与设置在塔体内的引水通仓相连通,引水通仓的内腔通过开设的两个喇叭状引水口及引水流道与开设在塔体下游侧的引水出口连通,在两个喇叭状引水口处分别设置有引水事故门;泄水层的泄水口由开设在每个引水进口正下方塔体上的泄水进口组成,每个泄水进口通过泄水流道与开设在塔体下游侧的同一个泄水出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将通常需要三座进水塔减少为一座进水塔,达到进水塔布置结构紧凑、运行灵活、节省进水塔混凝土工程量目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