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式悬挂水闸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805811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231143.8

    申请日:2015-0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B7/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景观式悬挂水闸布置结构,包括设置在主、支流河道交汇处的开敞式水闸闸室,分别设置在闸室上、下游处的连接段翼墙;闸室的高度等于或大于河道两岸的堤顶高程,闸室的顶部搭建砼预应力空心板景观平台,砼预应力空心板景观平台四周设置不锈钢栏杆;紧邻闸室的一侧设置连接河道两岸堤顶道路的交通桥;闸室内设置悬挂式钢闸门,悬挂式钢闸门的支铰铰链设在闸室顶部,其铰座设置在闸墩牛腿上,在闸墩上设置有闸门全开自动锁定和全关电动锁定装置;用于启闭悬挂式钢闸门的液压启闭机采用双吊点悬挂式液压启闭机。本发明优点在于集防洪排涝功能与交通、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为提升现代化城市品味提供了技术支撑。

    适于城市河道的多层复合防渗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878722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311326.0

    申请日:2015-06-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于城市河道的多层复合防渗结构,由自下而上设置在河床上的下过渡垫层、土工反滤层、土工材料主防渗层、上过渡垫层、压盖防冲层构成。本发明优点体现为:1、多层复合防渗结构使得河床的抗冲能力强,解决了现有防渗结构难以满足动水条件下的防渗需要,为河道的防渗、防洪多功能需求提供了解决方法。2、土工材料主防渗层下设置土工反滤层,起到保护土工材料主防渗层、防止其渗透变形破坏的作用。3、各层材质均为常用材料,并且可以根据不同河道条件,选取适当材料,方便采购和施工。4、各层材料均为柔性材料,结构稳定性能好。5、压盖防冲层采用可透水性的多孔材料,为水下植物生长、动物栖息提供了有利场所。

    适于天然主、支流河道交汇处的透水耐冲分流坝

    公开(公告)号:CN104099896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410340764.5

    申请日:2014-07-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于天然主、支流河道交汇处的透水耐冲分流坝,包括沿所述支流河道趋势线设置在主、支流河道交汇处相对两岸之间的坝体;所述坝体由沿纵向设置的、横截面为梯形结构的中间坝体段和沿纵向衔接在所述中间坝体段左、右两侧的左岸坝体段和右岸坝体段构成;所述中间坝体段为由石块构成的堆石坝结构,所述左岸坝体段和右岸坝体段均为由铅丝石笼构成的石笼坝体结构。本发明采取控导分流结构,在天然主、支流河道交汇处的滩岸边坡之间设置透水耐冲分流坝,改善河流流势,减少河道交汇处的淤积,使河流河势处于有利形态;结构整体性好,抗冲能力强,对地形、地质条件要求不高;采用透水结构,平衡两侧水压力,结构稳定性能好。

    立面绿带式柔性挡土墙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507343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610010467.3

    申请日:2016-0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面绿带式柔性挡土墙,包括墙体,墙体由沿长度方向交替设置的刚性墙体和柔性墙体构成;柔性墙体的断面结构为:自外墙面向临土侧依次由钢筋网、生态袋和反滤土工布构成;生态袋内充填有含有草籽的种植土;钢筋网的竖向钢筋底端锚固于墙体的底板内,钢筋网的横向钢筋两端分别锚固于相邻的刚性墙体内。按照本发明建造的挡土墙不需要分缝和设置排水设施,待柔性墙体内的草籽发芽生长出来后,柔性墙体的立面即可形成自然的植物绿带区域,通过所形成的植物绿带区域进行反滤排水。在满足挡土墙挡土要求的前提下,达到兼顾生态景观、净化环境空气目的,营造出“风吹绿草遍坡花”的美好意境。并且,柔性墙体的造价低于刚性墙体。

    自嵌式生态护坡砌块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587324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87718.X

    申请日:2012-03-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嵌式生态护坡砌块,包括棱柱体,沿所述棱柱体纵向开设有上开口空腔,所述上开口空腔的底壁开设有排水口;在棱柱体的侧壁沿纵向开设有与上开口空腔连通的槽孔;在棱柱体侧壁顶部设置有凸台,在棱柱体侧壁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凸台相适应的凹槽。本发明优点在于生态护坡通过本生态砌块即可方便地砌成,大大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成本。生态砌块的空腔中放入营养土或绿化混凝土并植入植物后,空腔内不会积水,植物根系可以深入挡墙后的土体,起到加固护坡、有利于植物生长和水生物栖息的效果。

    用于河道工程的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846778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231169.2

    申请日:2015-0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B3/12 E02B3/125 E02B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工程的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结构,包括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所述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由底部的水生植物层、中部的滨水步道层和上部的堤顶道路层构成;所述水生植物层与滨水步道层之间为通过高0.8-1.2m的生态土工袋砌筑的直立墙相衔接;所述滨水步道层与堤顶道路层之间通过生态互锁砖及边坡为1:2或1:3的草皮护坡相连接。本发明优点主要体现在河道工程采用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使整治后的河道既能满足河道周边地区的排涝需求,又能形成观光休闲滨水带,通过这种不同水面高程的较大槽蓄差别,提高了水面率,利于解决河道周边地区蓄涝与征地的矛盾问题,放缓了河道的整体边坡,有利于河道边坡的稳定。

    一种管道供水工程进水池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7419599U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721531941.3

    申请日:2017-11-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供水工程进水池结构,包括蓄水池以及与其相连通的进、出水管,蓄水池的下部位于地平面以下,蓄水池顶部水平设置有由顶板构成的景观平台;景观平台的中心处设置有景观小亭,位于景观小亭正下方的蓄水池底板上垂直向上设置有支固景观小亭的排架支柱;在蓄水池前侧壁中部纵向开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上连通有开敞式前池,进水管连通于前池前侧壁上;在前池内靠近进水口处垂直设置有拦污栅,在景观平台一侧边沿外设置有踏步台阶;在蓄水池和前池的顶部边缘设置有铁艺护栏,位于地平面以上的蓄水池和前池外壁上贴覆有墙面防护砖。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施工简便,美化环境,增强实用性、观赏性,营造景观节点。

    景观式悬挂水闸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4626346U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20292698.9

    申请日:2015-05-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景观式悬挂水闸布置结构,包括设置在主、支流河道交汇处的开敞式水闸闸室,分别设置在闸室上、下游处的连接段翼墙;闸室的高度等于或大于河道两岸的堤顶高程,闸室的顶部搭建砼预应力空心板景观平台,砼预应力空心板景观平台四周设置不锈钢栏杆;紧邻闸室的一侧设置连接河道两岸堤顶道路的交通桥;闸室内设置悬挂式钢闸门,悬挂式钢闸门的支铰铰链设在闸室顶部,其铰座设置在闸墩牛腿上,在闸墩上设置有闸门全开自动锁定和全关电动锁定装置;用于启闭悬挂式钢闸门的液压启闭机采用双吊点悬挂式液压启闭机。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集防洪排涝功能与交通、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为提升现代化城市品味提供了技术支撑。

    适于天然主、支流河道交汇处的透水耐冲分流坝

    公开(公告)号:CN203960807U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420395689.8

    申请日:2014-07-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于天然主、支流河道交汇处的透水耐冲分流坝,包括沿所述支流河道趋势线设置在主、支流河道交汇处相对两岸之间的坝体;所述坝体由沿纵向设置的、横截面为梯形结构的中间坝体段和沿纵向衔接在所述中间坝体段左、右两侧的左岸坝体段和右岸坝体段构成;所述中间坝体段为由石块构成的堆石坝结构,所述左岸坝体段和右岸坝体段均为由铅丝石笼构成的石笼坝体结构。本实用新型采取控导分流结构,在天然主、支流河道交汇处的滩岸边坡之间设置透水耐冲分流坝,改善河流流势,减少河道交汇处的淤积,使河流河势处于有利形态;结构整体性好,抗冲能力强,对地形、地质条件要求不高;采用透水结构,平衡两侧水压力,结构稳定性能好。

    用于河道工程的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4626337U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20293294.1

    申请日:2015-05-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工程的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结构,包括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所述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由底部的水生植物层、中部的滨水步道层和上部的堤顶道路层构成;所述水生植物层与滨水步道层之间为通过高0.8-1.2m的生态土工袋砌筑的直立墙相衔接;所述滨水步道层与堤顶道路层之间通过生态互锁砖及边坡为1:2或1:3的草皮护坡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优点主要体现在河道工程采用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使整治后的河道既能满足河道周边地区的排涝需求,又能形成观光休闲滨水带,通过这种不同水面高程的较大槽蓄差别,提高了水面率,利于解决河道周边地区蓄涝与征地的矛盾问题,放缓了河道的整体边坡,有利于河道边坡的稳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