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34788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310442640.7
申请日:2023-04-23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连续方程的钛白煅烧回转窑固体物料温度场计算方法,将钛白回转窑沿轴向分为多个计算段,计算初始段为回转窑固体物料入料端或固体物料出料端;将初始段作为第1计算段,第1计算段的计算结果作为第2计算段的输入值进行计算,依此类推,完成所有计算段的计算;每个计算段的计算包括:每个计算段固体物物料量变化计算、固体物水分蒸发计算、固体物反应计算、气体物质物料计算、反应热计算、固体气体物质能量平衡计算、热平衡计算、回转窑墙体内部的蓄热传热量计算。本发明基于第一性原理,建立出温度场计算体系,从而计算出轴向温度场;根据温度场分布对钛白煅烧回转窑工艺合理性作出判断。
-
公开(公告)号:CN117216891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311057034.X
申请日:2023-08-22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08 , G06F113/08 , G06F119/14 , F28D7/00
Abstract: 一种管式换热器设计方法,包括1)将一个单管换热行程分为n段;2)计算热侧出口温度;3)计算冷热侧换热系数、换热面积的修正系数;4)管壁温度验证;5)换热面积验证;6)完成所有计算段的计算,得到第一段的冷侧入口温度,如果与常温空气温度偏差过大,调整换热器结构参数,重新计算,直到第一段冷侧入口温度Tk1in在误差允许范围内;7)计算冷流体侧压力损失,如果大于规定范围,修改相应的换热器结构参数,重复计算,直到空气侧压力损失在规定范围内,换热器结构尺寸确定完毕。本发明提高计算换热器温度梯度的准确度,优化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出来的换热器提高换热效率且节省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03650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50332.9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模型的高炉热风炉煤气消耗预测方法,包括:建立热风炉的初始数字孪生模型;将实际烧炉的初始条件输入初始数字孪生模型中生成模拟的温度变化特性曲线;获取实际烧炉过程中获取的温度变化特性曲线;根据温度变化特性曲线的比较结果对初始数字孪生模型进行修正,并基于修正后的数字孪生模型生成不同初始条件的温度变化特性曲线合集;获取待预测的烧炉初始条件对应的温度变化特性曲线,根据烧炉所需总时间、煤气流量以及热风炉运行时间对煤气剩余用量和烧炉剩余时长进行预测。本发明主要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热风炉的数字孪生模型,得出煤气剩余用量和烧炉剩余时长预测值,为优化调配煤气使用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803166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50331.4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7D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加热炉燃烧控制精度的方法,包括:获取煤气总管流速和煤气支管流速;计算煤气从热值检测点到烧嘴喷口处的时间;根据煤气支管流量、当前空气过剩系数以及预设的理论空气量计算空气支管流量;计算空气支管流速;计算空气从加热炉各段控制阀到烧嘴喷口处的时间;根据煤气从热值检测点到烧嘴喷口处的时间和空气从加热炉各段控制阀到烧嘴喷口处的时间确定动作时间差,将所述动作时间差作为空气支管空气阀动作的延迟时间控制所述空气支管空气阀动作。本发明根据煤气热值检测与煤气从烧嘴口喷出的时间差,设置控制阀动作延迟时间,保证了实际燃烧空燃比为系统设值,从而减少了燃烧热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7113567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058196.5
申请日:2023-08-22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适应板式换热器设计方法,将换热行程经过温差分为多个换热单元后,确定各换热单元的各种结构参数范围,并不断调整各换热单元的各结构参数,求出不同的换热单元长度,每一换热单元的每一种结构随机进行组合,求出多种换热器结构布局,然后根据多目标优化,选取最优板式换热器结构布局。本发明减少人为干预,提高换热器设计的准确度,优化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出来的换热器为非均匀结构,体积小、成本低、换热效率高且流体的压力损失低。
-
公开(公告)号:CN113154382B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110399966.7
申请日:2021-04-14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NOx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煤气连接管,一次风连接管,二次风连接管,高温烟气管,低温烟气管及烧嘴砖;所述二次风连接管与烧嘴砖的烧嘴口连接,二次风连接管依次嵌套煤气连接管和一次风连接管,煤气连接管内设有换热器,换热器一端与高温烟气管连接,另一端与低温烟气管连接。本发明在煤气管道内设有金属催化球,利用加热炉内烟气余热加热金属催化球,使煤气中的NH3发生高温分解形成N2和H2,之后脱氨的高温煤气进行燃烧,大幅降低由于燃料氮所产生的NOx。实现煤气的清洁燃烧。同时提高煤气以及中心风的预热温度,降低燃料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4353541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017265.7
申请日:2022-01-07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加热炉余热锅炉运行稳定性的系统,加热炉的排烟管道上设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上设有余热锅炉,第二支路上设有储热装置,加热炉的排烟管道上设有、加热炉烟道闸阀,余热锅炉的前端设有余热锅炉烟气量调节闸阀,余热锅炉的后端设有余热锅炉引风机,储热装置的前端设有储热装置烟气量调节闸阀,储热装置的后端设有储热装置引风机,储热装置引风机的后端设有储热装置排烟闸阀,储热装置和储热装置引风机之间外接引风管,引风管上设有储热装置吸风闸阀。本发明采用储热装置降低加热炉烟气量不足时对余热锅炉运行影响,从而提高余热锅炉运行的稳定性。储热装置内安装折流板增强对流换热,减少换热死区。
-
公开(公告)号:CN116822393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310440935.0
申请日:2023-04-23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钛白煅烧回转窑固体物料温度场计算方法,包括:固体物料、固体物反应、固体物水份蒸发、气体物质物料、固体物质能量守恒、气体物质能量守恒、能量平衡计算,联立求解,将回转窑沿长度方向进行等分离散处理;以回转窑入口和出口处的固体物质和气体参数为边界条件,计算出回转窑内部长度方向上的温度场。本发明解决了硫酸法钛白煅烧回转窑固体物质轴向温度场难以测量的难题,根据回转窑内部烟气和固体物质输运方程及固体物料化学反应对气体和固体物料沿回转窑轴向变化进行计算,结合热平衡关系,建立出温度场计算体系,从而计算出轴向温度场,为钛白煅烧回转窑工艺优化和钛白新产品实验方案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936654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23343.X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物体移动状态下的精确测温装置及方法,包括自转球、热电偶、热电偶连接导线、温度显示仪表、手持柄和支架,所述手持柄连接在支架的尾部,所述温度显示仪表设置在手持柄上,所述热电偶连接导线布置在支架上,所述热电偶具有热电偶接触端,所述热电偶连接导线的两端分别与温度显示仪表和热电偶接触端相连,所述热电偶接触端与自转球相连,所述自转球置于支架的前部,用于与被测物体的表面接触。本发明采用接触式测温技术,解决高温移动的物体表面温度精确测量,该测温方法具有结构简单、测量稳定性好、测量精度和灵敏度高、不受环境影响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113566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311057373.8
申请日:2023-08-22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6/28 , G06F16/23 , F28D9/00 , G06F119/08 , G06F119/14 , G06F113/08 , G06F111/06 , G06F11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结构推演设计方法,本发明编写智能优化程序,在只给出换热器流动参数的情况下,实现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参数的推演,对板式换热器各换热单元的结构参数进行不断调整,完成多种结构的板式换热器设计方案,然后将各种设计的板式换热器结构输入到数据库中,根据多目标优化规则,选取最优的非均匀结构板式换热器设计方案,使换热器的设计精确度大幅度提升,确保各换热单元换热效率尽可能达到最大,减少板式换热器的体积,降低换热器重量和制造成本,节省设计时间,降低流体压力损失。可以作为换热器设计软件的基础思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