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场景构建的智能建筑施工管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6707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456236.6

    申请日:2024-1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管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基于BIM场景构建的智能建筑施工管理系统及方法。其包括:BIM模型集成单元构建一个整体BIM模型;施工进度管理单元将三维BIM模型与时间维度相结合,构建4D BIM模型动态模拟施工过程,优化施工计划,实时更新施工动态数据,利用模糊逻辑系统和任务进度隶属度函数生成最优施工计划;质量管理检测单元用于监测与管理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与施工规范;安全风控管理单元用于管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与风险控制。该基于BIM场景构建的智能建筑施工管理系统及方法中使用AABB轴对齐包围盒、分离轴定理和Quickhull算法简化复杂模型,并构建4D BIM模型,利用优化算法实现施工过程的动态模拟,精确管理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

    一种装配式施工移动模架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22038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693114.X

    申请日:2022-12-2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施工移动模架,属于建筑设备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预制楼梯板堆放占用过大空间并且在堆放过程中可能出现损坏的问题,其技术中,放置盘架具有预制楼梯顶部限位组、预制楼梯底部限位组、矩形框体和若干承重钢管;所述承重钢管位于预制楼梯顶部限位组、预制楼梯底部限位组之间,承重钢管的两端搭接于矩形框体的两个矩形长边,相邻的两个承重钢管均匀间隔设置;所述预制楼梯顶部限位组可移动的安装于矩形框体上、预制楼梯底部限位组客户转动的安装于矩形框体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节省预制楼梯板的堆放占地空间,并且减少预制楼梯板堆放过程中的损坏。

    一种土岩地层隧道穿越管线渗漏区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04545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005183.5

    申请日:2023-01-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加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土岩地层隧道穿越管线渗漏区的施工方法,首先,以岩层厚度、渗漏区范围和隧道洞径为参数,判断土岩复合地层隧道穿越管线渗漏区的管线渗漏类型,然后,采用局部树脂常温固化内衬法对渗漏管线进行修复、地层注浆对管线渗漏区进行加固、上半断面注浆或超前小导管注浆对隧道施工进行加固,通过现场实际施工验证,能够应用土岩复合地层管线渗漏条件下的地铁隧道施工,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其将地下管线渗漏范围划分为四种类型,针对不同的渗漏类型对隧道开挖过程中稳定性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加固手段,包括对管线渗漏区加固以及管线渗漏区和隧道施工范围同时加固两种处治措施,有效提高地层加固质量。

    一种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计算方法及应力抵抗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738135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897750.3

    申请日:2021-08-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计算方法及应力抵抗装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搜集工程所在地区近年的气象温度,并计算出施工阶段的平均气象温度;取地下室、墙体外侧和梁板分别在顶板模架搭设前、顶板模架搭设至浇筑、顶板浇筑至地下室封闭、地下室封闭这四种工况下的混凝土结构位置点,计算气象温度和该混凝土结构位置点空气温度的差值;依据施工组织计划的工况和实际的气象温度,计算不同工况下混凝土结构位置点的空气温度。本发明提供的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计算方法,根据环境的温度来判断超长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温度,进而估算超长混凝土结构的应力大小,判断其是否可能出现裂缝,方便施工人员采取必要措施。

    一种对建筑物顶层进行施工的施工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27114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602213.3

    申请日:2020-12-29

    Inventor: 王胜 叶林 刘晓英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建筑物顶层进行施工的施工装置,包括立柱架、横梁、施工吊运装置和滑轮,所述立柱架的顶部之间固定设有横梁,所述横梁的内侧底端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经过钢绳索连接有吊环,所述吊环的底部设有挂钩,所述挂钩的外部套接分布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底部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底部固定设有吊耳,所述吊耳固定焊接于所述施工吊运装置的顶部两端,所述施工吊运装置的前端中间设有水泥浇筑管安放槽,所述施工吊运装置的前端底部连接有盖板,所述立柱架的底部固定设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连接有滑轮,支撑稳定,适用于建筑物顶层进行施工,提高了施工的效率,便于高强度的拉伸支撑,方便定位移动浇注建筑物顶层。

    一种建筑梁体加固钢结构及其加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59524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362215.X

    申请日:2020-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梁体加固钢结构及其加固方法,包括主体、梁体、安装板以及加固架,所述主体的外部设有梁体,所述梁体的侧面固定连接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安装在主体的侧面,所述安装板和主体之间采用第一螺栓进行固定,所述主体和梁体之间设有加固架,所述加固架套接在主体和安装板的外部。本发明通过在立柱和梁体之间增设特殊结构的加固架,较好的解决了传统建筑梁体加固效果较差的问题,这样即可在加固架加固立柱和梁体的基础上,再次提高加固架和立柱之间的稳定性和连接强度,这样就可以分散加固架和梁体之间的承受强度能力,二者相互结合可以大大提高该建筑梁体加固钢结构的加固效果,整体结构简单,应用时稳定性较强,较为的实用。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通风系统及其建筑物

    公开(公告)号:CN110986239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911339921.X

    申请日:2019-12-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太阳能的通风系统及其建筑物,所述的冷源包括空气,所述的空气加热后输送到建筑物房间内,从而形成送风系统,还包括过滤模块,用于过滤进风,过滤模块设置在进风通道中,所述过滤模块中依次设置有初效过滤器、静电除尘器、活性炭过滤器及高效过滤器;所述的初效过滤器为无纺布、尼龙网、蓬松玻纤毡、塑料网或金属丝网中的一种或几种;静电除尘器包括静电除尘段,静电除尘段包括两个阶段,沿着空气的流动方向分别是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电场强度不同;所述的高效过滤器材质为PP滤纸、玻纤纸、PET滤纸中一种或几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新风系统设置新的过滤模块,能够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

    一种用于上部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防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40278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030905.6

    申请日:2019-01-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上部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防裂方法,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对上部超长混凝土结构独特的温差条件和约束条件的研究分析,确定了各种温差的取值方法和参考值,针对不连续约束提出相应的等效计算法,进而给出了框架结构最大约束应力的简化计算方法以及不同间歇时间下对应的框架结构的最大约束应力的简化计算方法,提出了施加预应力之后的最大约束应力的计算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能够更加方便地指导上部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间歇时间、分块长度以及其他相应附加措施的选择以尽可能地减小上部超长混凝土的开裂几率,提高了经济效益,对上部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种地下结构边界渗流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23025A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811625101.2

    申请日:2018-1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渗流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地下结构边界渗流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给水装置、模拟箱体和支撑装置;所述给水装置与供水管道连接;所述模拟箱体包括模拟箱本体、恒定排水装置和测量排水装置,使用时将预设不同厚度不同材料回填土填入模拟箱本体,利用该试验装置进行测量。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地下结构边界渗流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操作简单易行,能够有效模拟不同水头高度、不同边界条件和不同土层厚度的边界渗流情况,从而分析边界效应对基坑渗流的影响。

    一种钢结构立柱抗震型预埋地基座

    公开(公告)号:CN109680707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11531943.1

    申请日:2018-12-14

    Inventor: 叶林 李翠翠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结构立柱抗震型预埋地基座,包括钢结构立柱(1)和基坑(2),钢结构立柱(1)为工字钢,钢结构立柱(1)的下端埋设于基坑(2)内,基坑(2)内浇筑有混凝土(4),浇筑的混凝土(4)位于基坑(2)的内部中、上段,基坑(2)内部下段设置有夯土层(3);所述基坑(2)内设置有将钢结构立柱(1)固定于混凝土(4)内的内部固定板层,内部固定板层固定于钢结构立柱(1)下段并预埋于基坑(2)内浇筑的混凝土(4)内。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