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棉织物颜料着色深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58290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2010053579.3

    申请日:2020-01-17

    Applicant: 青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棉织物颜料着色深度的方法,属于纺织印染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工艺:(1)在水中加入质量比为1:1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升温至80℃,调整pH至5.0,充分搅拌溶解;(2)将棉织物浸入上述溶液中,浴比20:1,棉织物与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质量比为100:1:1,处理1h后将织物从溶液中取出并离心脱水;(3)配制保险粉和葡萄糖均为0.1mol/L的混合溶液,将棉织物浸入并在30℃处理30min;(4)将上述处理后棉织物进行常规阳离子颜料浸染染色。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复合处理的方法,对棉织物表面进行改性,可有效提高阳离子颜料着色深度。

    一种利用生物抛光废水对涤纶针织物染色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06369B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1910720909.7

    申请日:2019-08-06

    Applicant: 青岛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生物抛光废水对涤纶针织物染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工艺:(1)常规纤维素酶生物抛光处理完成后,将处理液pH调至8,升温至110℃处理15min,将处理液冷却后过滤;(2)在处理液中加入占常规用量75%的高温匀染剂,充分搅拌溶解;(3)将处理液pH调至5.5,加入分散染料对涤纶针织物进行高温高压染色,并进行常规的后处理。本发明利用纤维素酶生物抛光废水对涤纶针织物进行高温高压染色,利用残留在废水中纤维素酶的作用,不仅可达到织物均匀染色的目的,同时可降低染色时高温匀染剂的用量,节省加工成本。

    一种超细粘胶短纤维的生产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9463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80799.4

    申请日:2024-09-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细粘胶短纤维的生产方法,其单线密度为0.4~0.44dtex,长度为38~41mm,干断裂强度为2.16~2.48cN/dtex,湿断裂强度为1.20~1.49cN/dtex,干伸长率为18.21%,白度为80%~87%,疵点为0.4‑0.6mg/100g。通过调整浸渍、老化、黄化、熟成过程中的工艺参数,以及在熟成后进行过滤和脱泡,去除纺丝原胶中大直径粒子以及易沉淀杂质,保证粘胶粒子直径满足超细粘胶纤维的生产要求,同时避免出现断丝和成型不稳定的问题。设计了更适合超细粘胶纤维生产的喷丝孔,降低喷丝孔出口粘胶细流出现径向膨胀效应和大程度能量损失,从而影响粘胶可纺性的问题。制备的超细特粘胶短纤维其单线密度跨度更小,纤维质量更高。

    一种利用生物抛光废水对涤纶针织物染色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06369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720909.7

    申请日:2019-08-06

    Applicant: 青岛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生物抛光废水对涤纶针织物染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工艺:(1)常规纤维素酶生物抛光处理完成后,将处理液pH调至8,升温至110℃处理15min,将处理液冷却后过滤;(2)在处理液中加入占常规用量75%的高温匀染剂,充分搅拌溶解;(3)将处理液pH调至5.5,加入分散染料对涤纶针织物进行高温高压染色,并进行常规的后处理。本发明利用纤维素酶生物抛光废水对涤纶针织物进行高温高压染色,利用残留在废水中纤维素酶的作用,不仅可达到织物均匀染色的目的,同时可降低染色时高温匀染剂的用量,节省加工成本。

    一种石墨烯复合基材柔性电加热片

    公开(公告)号:CN117336906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170709.1

    申请日:2023-09-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石墨烯复合发热材料以及应用领域,具体的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复合基材柔性电加热片;所述加热片为三明治结构,包括上下两层共组成外层的拒水织物层和位于上下两个拒水织物层之间的石墨烯复合基材涂层发热条、铜箔电极条以及电源线;所述石墨烯复合基材涂层发热条附着于上下两个拒水织物层中的至少一个内表面上;若干墨烯复合基材涂层发热条排列成具有间隔的阵列式的石墨烯涂层条,三条铜箔电极条穿设于石墨烯涂层条上下两端和中间位置;第四条铜箔电极条将上下两端的铜箔电极条串联;上下两端的铜箔电极条串联后与中间的铜箔电极条并联,两条电源线分别与中间和两端的电极条的电极接头焊接。本发明制作的电热片具有良好的发热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