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1573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784141.7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青岛农业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27/416 , B01L3/00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多种农药检测的微流控平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共轭体用于多种农药检测的微流控平台及其应用。基于生物共轭体用于多种农药检测的微流控平台包括生物共轭体电极和传感器,所述生物共轭体电极由生物共轭体通过酰胺键连接于蛇形激光诱导石墨烯电极形成的电极,所述生物共轭体是修饰农药适配体兼包裹葡萄糖的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材料适配体/葡萄糖/PMSN、与修饰DNA单链的氨基化水铁矿纳米复合材料NH2‑Fh‑ssD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的,记为NH2‑Fh‑dsDNA/葡萄糖/PMSN。本申请提供微流控平台基于微流控技术,将溶液转移、目标捕获、试剂混合和分离、生物/化学反应和检测(信号输出)等一系列功能集成于核心层传感模块,可实现多种农药的同时、精准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144638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032209.5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青岛农业大学
IPC: C12N11/089 , C08G73/06 , C12P23/00 , B01D53/84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离子型有机共轭微孔聚合物‑类球红细菌生物杂化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离子型有机共轭微孔聚合物‑类球红细菌生物杂化体及其制备方法、应用。离子型有机共轭微孔聚合物与类球红细菌在无氧、无碳条件下构建离子型有机共轭微孔聚合物‑类球红细菌生物杂化体;构建的所述有机共轭微孔聚合物‑类球红细菌生物杂化体在无氧条件下固定CO2并生成类胡萝卜素。本发明构建的离子型有机共轭微孔聚合物‑类球红细菌生物杂化体在无氧条件下,对CO2具有较高固定量,使用CO2作为唯一碳源进行代谢,可高效合成类胡萝卜素。
-
公开(公告)号:CN113281289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554047.2
申请日:2021-05-20
Applicant: 青岛农业大学
IPC: G01N21/33
Abstract: 本发明基于CeO2仿有机磷水解酶和仿氧化物酶活性的比率传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比率传感检测方法的构建,具体构建方法为:步骤一:不同浓度对氧磷标准样品与二氧化铈纳米酶孵育,离心取出上清液测紫外可见吸收得到对硝基苯酚信号A400;步骤二:步骤一离心后得到的沉淀,用醋酸缓冲溶液溶解,然后取上述溶液与配置好的TMB反应测紫外可见吸收,得到氧化态TMB的吸收峰A653。最后通过对硝基苯酚的信号与氧化态TMB的信号作比值。本发明该传感方法检测过程中实验成本低、准确性好、选择性高、检测速度快,因此,本发明设计的基于CeO2仿有机磷水解酶和仿氧化物酶活性的比率传感检测方法,可快速灵敏的检测对氧磷。
-
公开(公告)号:CN106645062B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611082336.2
申请日:2016-11-30
Applicant: 青岛农业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潜在指纹显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运用核酸适配体与溶菌酶识别,形成G四链体扦插荧光分子进行荧光检测潜指纹的方法。所述包括以下步骤:①按捺指纹:在样品表面获得汗潜指纹;②配制荧光显色溶液:将DNA溶解于包含NaCl、MgCl2和KCl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然后加入NMM溶液充分混合;③荧光显现潜指纹:将步骤②得到的溶液滴涂到步骤①的潜指纹样品表面反应后,用去离子水快速清洗干燥后的样品,于黑暗处在紫外光源下照射,即可获得纹路清晰的指纹图案,通过相机获得该指纹图像。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高效快速、成像清晰易保存等优点,在刑侦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26926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160320.9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青岛农业大学
IPC: G01N27/26 ,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汗液中葡萄糖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汗液中葡萄糖原位检测用柔性可穿戴自供能传感器系统及其应用。本发明公开的柔性可穿戴自供能传感器系统,包括阳极和阴极,在所述阳极,具有模拟葡萄糖氧化酶活性的纳米酶Au NPs,催化汗液中的葡萄糖氧化,生成电子并通过外电路到达所述阴极;在所述阴极,具有模拟漆酶活性的Pt NPs纳米酶得到电子,催化氧气还原,构成回路;所述传感器系统通过开路电压信号的变化实现对汗液中葡萄糖的原位检测。本发明所述的传感器系统融合纳米酶与自供能传感器的独特优势,构建新型柔性可穿戴自供能传感器可用于人体汗液中葡萄糖的原位、实时准确检测,真正实现“无创、无痛、无异感、无感染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9115845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810840794.0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青岛农业大学
IPC: G01N27/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PEFC的自供能miRNA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属于生物传感技术领域。将CdS QDs修饰到与miRNA部分互补的发卡DNA的一端,CdS QDs对光电化学材料g‑C3N4起到敏化作用。目标miRNA与其互补链的杂交配对形成刚性双螺旋结构后,CdS QDs远离g‑C3N4表面,使得CdS QDs对g‑C3N4的敏化作用减弱,导致阳极流向阴极的电子减少,引起PEFC的开路电压变化,实现miRNA的检测。该传感器检测过程中无需额外供电设备、组装简单方便、成本低廉、抗干扰能力强,DNA链的互补配对效应使该传感器具有高选择性,可实现miRNA简单、快速、灵敏、高效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6841335B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610834240.0
申请日:2016-09-21
Applicant: 青岛农业大学
IPC: G01N27/30 , G01N27/327
Abstract: 一种自供能抗生素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供能抗生素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它是基于酶生物燃料电池(EBFC)输出性能的变化实现抗生素的检测。自供能传感的设计主要集中于EBFC的阳极,DNA共轭体修饰于阳极表面,其空间位阻效应影响阳极燃料葡萄糖的质子传输,开路电压较小。当目标抗生素存在时,修饰于阳极表面的适配体识别抗生素药物导致DNA共轭体脱离,此时,阳极可有效催化葡萄糖氧化,EBFC开路电压增大,开路电压变化值与抗生素浓度呈比例关系,从而实现抗生素药物的检测。该传感器检测过程中无需额外供电设备、成本低廉、抗干扰能力强,适配体识别作用使该传感器具有高选择性。因此,该发明构建自供能抗生素生物传感器能实现抗生素药物简单、快速、灵敏、高效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6841335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610834240.0
申请日:2016-09-21
Applicant: 青岛农业大学
IPC: G01N27/30 , G01N27/3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308 , G01N27/3275
Abstract: 一种自供能抗生素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供能抗生素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它是基于酶生物燃料电池(EBFC)输出性能的变化实现抗生素的检测。自供能传感的设计主要集中于EBFC的阳极,DNA共轭体修饰于阳极表面,其空间位阻效应影响阳极燃料葡萄糖的质子传输,开路电压较小。当目标抗生素存在时,修饰于阳极表面的适配体识别抗生素药物导致DNA共轭体脱离,此时,阳极可有效催化葡萄糖氧化,EBFC开路电压增大,开路电压变化值与抗生素浓度呈比例关系,从而实现抗生素药物的检测。该传感器检测过程中无需额外供电设备、成本低廉、抗干扰能力强,适配体识别作用使该传感器具有高选择性。因此,该发明构建自供能抗生素生物传感器能实现抗生素药物简单、快速、灵敏、高效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553923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513207.2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青岛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自支撑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套娃”式多壳层同轴生物燃料电池。所述自支撑电极包括阳极,以泡沫金属为基底电极,经腐蚀配位、低温溶剂热法负载金获得的类葡萄糖氧化酶生物电极NaCl‑Au‑NF;和/或阴极,以泡沫金属为基底电极,经腐蚀配位、电嫁接3,5‑二氨基‑1,2,4‑三氮唑(Hdatrz)咪唑阳离子获得的类漆酶生物电极NaCl‑Hdatrz‑CF。本发明提供的生物燃料电极弥补了现有生物燃料电池生物酶电极种类的不足,酶催化性表现优秀,生物电极制备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套娃”式的多壳层同轴设置可固定电极之间的距离,提高生物燃料电池的输出性能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95779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310062404.2
申请日:2023-01-16
Applicant: 青岛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药丁硫克百威的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用以检测丁硫克百威的碳基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碳基纳米酶为基于金属掺杂的碳基纳米酶Ce‑N‑C或非金属掺杂的碳基纳米酶N‑C,所述纳米酶Ce‑N‑C及N‑C均具有模拟氧化酶活性;农药丁硫克百威通过影响纳米酶Ce‑N‑C或纳米酶N‑C的活性从而实现对丁硫克百威的特异性检测。本发明提供的纳米酶Ce‑N‑C和纳米酶N‑C可特异性检测丁硫克百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