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苯并咪唑/聚醚酰亚胺复合薄膜电介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081184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63486.8

    申请日:2024-0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苯并咪唑/聚醚酰亚胺复合薄膜电介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以N‑甲基‑2‑吡咯烷酮、4,4‑二氨基二苯醚、1,2,4,5‑苯四胺四盐酸盐、均苯三甲醛和双酚A二酐为原料,通过在生成聚醚酰亚胺的同时生成聚苯并咪唑,并使两者同步交联,制得的聚苯并咪唑/聚醚酰亚胺复合薄膜电介质。本发明通过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易于规模化生产的改进聚醚酰亚胺制备工艺,得到的复合薄膜电介质应用于储能电池中,具有更高的储能能量密度、更高的击穿强度等介电性能。

    一种金属纳米颗粒掺杂的碳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488440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18767.1

    申请日:2023-1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金属纳米颗粒掺杂的碳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将金属盐溶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聚丙烯腈,搅拌均匀,并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前驱体纤维;所述金属盐为Zn盐、Cu盐和Co盐中的一种;对所述前驱体纤维进行热处理,制得预氧化前驱体纤维;将所述预氧化前驱体纤维进行真空煅烧,将煅烧后的产物浸泡于盐酸溶液中处理,制得所述金属纳米颗粒掺杂的碳纤维布。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采取原位结晶法在纤维上直接结晶成核,实现了金属原子的掺杂,无需合成MOFs,简化了制备工艺,有利于规模化应用。

    一种MOF修饰的多孔柔性自支撑碳纸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5341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635367.1

    申请日:2022-12-19

    Inventor: 刘晓旭 聂婷 刘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MOF修饰的多孔柔性自支撑碳纸及其制备方法及一种负极材料。该制备方法包括将纸巾完全浸入二甲基咪唑溶液中,再加入硝酸钴水溶液与之混合反应,反应得到的产物依次经过第一次退火处理以及第二次退火处理,得到含钴碳材料;含钴碳材料依次经过酸洗过程以及在酸性体系中水热处理后,再进行第三次加压退火处理,得到所述MOF修饰的多孔柔性自支撑碳纸;所述第一次退火处理、第二次退火处理以及第三次加压退火处理的热处理温度依次升高。该制备方法设计合理、操作便捷,反应过程简单、不需要大型的设备和苛刻的条件,对环境友好、成本低;通过梯度热处理的方式对材料微观结构进行调控,有效实现了硬碳材料的可控合成。

    一种硫酸钴/硬碳/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483382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202523.5

    申请日:2022-09-29

    Inventor: 刘晓旭 张嫚 刘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硫酸钴/硬碳/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制备方法包括对GF进行酸化处理,得到含氧官能团改性的GF;将含氧官能团改性的GF加入硝酸钴与2‑甲基咪唑的混合溶液中,静置后,得到Co‑MOF/GF复合材料;对得到的Co‑MOF/GF复合材料进行热解处理,得到Co/C/GF复合材料;将得到的Co/C/GF复合材料与硫粉置于氩气与空气的混合气氛中进行高温处理,反应结束后,得到硫酸钴/硬碳/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该方法设计合理,操作便捷,得到的复合材料多级结构,有效避免了纳米粒子的团聚,确保了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当该复合材料用作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时,具有良好的充放电性能和长循环寿命。

    一种高性能聚酰亚胺碳化钛纳米片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55167B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711290940.9

    申请日:2017-12-07

    Abstract: 一种高性能聚酰亚胺碳化钛纳米片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聚酰亚胺的介电常数低和耐电晕性能不高的问题。方法:一、制备TiC纳米片;二、原位聚合法制备聚酰胺酸/TiC纳米片复合胶体;三、制备聚酰亚胺/TiC纳米复合膜,脱模,热处理,得到高性能聚酰亚胺碳化钛纳米片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材料还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其断裂伸长率为3%~18%。本发明可获得一种高性能聚酰亚胺碳化钛纳米片复合材料。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