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42087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110332126.9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陕西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电催化双功能氮掺杂碳负载碳包覆磷化钴核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将六水合硝酸钴和2‑甲基咪唑分别溶于甲醇中得A、B溶液;将B溶液倒入A溶液中磁力搅拌、无水乙醇离心洗涤真空干燥得到ZIF‑67粉体;将ZIF‑67粉体分散于无水乙醇中再分别加入植酸乙醇、三乙胺进行超声、无水乙醇离心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前驱体PA‑ZIF‑67;将前驱体PA‑ZIF‑67氢氩混合气的管式炉中烧结得电催化双功能氮掺杂碳负载碳包覆磷化钴核壳纳米材料。本发明合成的氮掺杂碳负载碳包覆磷化钴核壳纳米材料由于其氮掺杂的碳基底具有极高的电导率,磷化钴中碳的掺杂与其形成了相互交错包覆的结构,提供结构保护的同时也提高了电导率,使其具有高效率的电催化性能的同时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930803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298395.4
申请日:2021-11-04
Applicant: 陕西科技大学
IPC: C25B11/091 , C25B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碳负载钴钌纳米粒子全解水电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溶剂热法合成CoRu‑ZIF‑67前驱体,然后在氢氩气气氛中热解生成CoRu/NC全解水电催化剂,制备出微观形貌为规则的十二面体,棱角分明,表面粗糙,面微向内凹陷的氮碳负载钴钌纳米粒子全解水电催化材料,该方法制备的CoRu/NC电催化剂具有高效的活性,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并且合成方法简单,条件温和,在实现低负载贵金属钌的同时,表现出低于商业贵金属催化剂铂和氧化铱全解水的过电位,成本对比纯贵金属电催化剂有大幅度降低,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极大的商业化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468150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2010452838.X
申请日:2020-05-26
Applicant: 陕西科技大学
IPC: B01J27/185 , C25B11/06 , C25B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勒烯纳米棒/过渡金属磷化物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1)、采用液-液界面沉淀法合成富勒烯纳米棒,并对其进行退火处理;(2)、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对退火处理后的富勒烯纳米棒改性;(3)采用两步法将改性后的富勒烯纳米棒、两种过渡金属盐、尿素进行加热回流,对回流产物进行干燥得粉末样品;(4)对粉末样品进行高温磷化,得到富勒烯纳米棒/过渡金属磷化物电催化剂。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反应受热均匀,易控制,所使用原料成本低、易得到目标产物、操作简单易行;本发明的富勒烯纳米棒/过渡金属磷化物电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824304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0579275.X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陕西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Fe2N/Fe2P/FeS/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包括:1)取100~200mgHemin分散于125~150mL异丙醇得溶液A;2)按富勒烯与Hemin的质量比1:(1~2)取富勒烯分散于25~100mL邻二氯苯,过滤得溶液B;3)按体积比(2~3):1将溶液A加入溶液B,抽滤得固体C;4)固体C放入培养皿冷冻干燥得Hemin/C60;5)取50~100mgHemin/C60分散于10~20mL甲醇得溶液D;6)以Hemin/C60的质量为准按质量比1:(2~3):(4~6)取三聚氯化膦腈和4,4′‑二羟基二苯砜加入10~20mL甲醇溶解后得溶液E;7)将溶液E滴加至溶液D,再加入三乙胺,抽滤冷冻和干燥得到Hemin/C60@PZS;8)将Hemin/C60@PZS粉末铺展于磁舟中以2~5℃/min升温至700~850℃并保温使其充分热解碳化,得Fe2N/Fe2P/FeS/C复合材料,其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889630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111150641.1
申请日:2021-09-29
Applicant: 陕西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阴极用复合结构氧还原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将四吡啶基卟啉、六水合三氯化铁和DMF溶剂冷凝回流并使用旋转蒸发除去溶液,将剩余物置于培养皿中冷冻后的固体转移至冷冻干燥机中干燥得四吡啶基铁卟啉;取富勒烯C70和四吡啶基铁卟啉加入甲苯溶液超声分散得混合溶液;向混合液中加入异丙醇静置反应后进行抽滤洗涤,真空干燥获得复合样品前驱体;取复合样品前驱体均匀铺满于磁舟中,放入氢氩混合气作保护气氛的石英管中,在700~900℃保温2~4h自然冷却至室温,研磨后得到复合结构氧还原电催化剂。本发明工艺操作简单,所选用的原料生产成本低,易于工业化生产。获得的C70/FeTPPy复合结构有望成为贵金属催化剂的替代品。其半波电位可以达到0.87V(vs.RHE)。
-
公开(公告)号:CN111822054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815395.6
申请日:2020-08-14
Applicant: 陕西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多孔材料阳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包括:(1)、以Ni(NO3)2·6H2O、TCD、K3[Fe(CN)6]为原料,采用沉淀法一步合成NiFe-PBA;(2)、将所得NiFe-PBA分散于异丙醇中得分散液,将分散液与含有PVP的异丙醇溶液混合得混合溶液;(3)、将所得混合溶液进行溶剂热处理后离心、洗涤、干燥,得到纳米多孔材料阳极催化剂。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整体流程简单,反应条件不苛刻,适合大规模量产制备,所制备的纳米多孔材料阳极催化剂比表面积大、催化活性位点多,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787805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1030122.4
申请日:2019-10-28
Applicant: 陕西科技大学
IPC: B01J23/755 , C01B32/154 , C01B32/1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勒烯纳米棒/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包括:1)、对富勒烯自组装纳米棒(FNR-150)进行改性处理:2)、采用共沉淀法将过渡金属盐、富勒烯纳米棒、尿素进行加热回流,抽滤洗涤后得富勒烯纳米棒/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电催化剂;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所采用的原料廉价易得,制备成本低,所得产物电催化活性高且稳定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632624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010574999.6
申请日:2020-06-22
Applicant: 陕西科技大学
IPC: B01J31/18 , B01J35/10 , C25B1/04 , C25B11/0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解水用阳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采用沉淀法合成PBA立方体及切角多面体;采用钴锡不同摩尔比例,最终得到形貌最佳的切角多面体,即为电解水用阳极催化剂;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常温合成,易控制,所使用原料成本低、易得到目标产物、操作简单易行,所得PBA的形貌好、易调控,具有优异的电解水OER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990575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46333.6
申请日:2022-06-09
Applicant: 陕西科技大学
IPC: C25B1/04 , C25B1/50 , C25B11/0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花衍生的碳负载镍颗粒的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包括:1)按比例1g:(5~8g):(850~1350ml)取四苯基卟啉、六水合硝酸镍和氮,氮‑二甲基甲酰胺于三口烧瓶中并接好冷凝回流装置,搅拌并通入氮气,待溶解后加热升温至140~160℃反应6~8h得反应液A;2)将反应液A移至烧杯并加入1.5~2倍体积的超纯水静置、抽滤、水洗、冷冻干燥后得NiTPP粉末;3)分别配制1~3mgmL‑1的C60‑甲苯溶液和NiTPP‑异丙醇悬浊液;4)按体积比(1~3):1将NiTPP‑异丙醇悬浊液缓慢注入C60‑甲苯溶液,静置、抽滤、洗涤、冷冻干燥、研磨得到C60/NiTPP粉末;5)取C60/NiTPP粉末铺展于磁舟并放于充有氢/氩混合气的石英管以5~7℃min‑1升温至800~1000℃保温2~3h,充分热解碳化,冷却得到碳负载镍颗粒的电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13036140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0258733.5
申请日:2021-03-10
Applicant: 陕西科技大学
IPC: H01M4/62 , H01M4/58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边形块体CoSbSe/GO双金属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通过简单水热法在硒化锑制备过程中引入钴,从而改变了晶格,形成了一种双金属复合的晶相,最终得到一种多边形块体CoSbSe/GO双金属复合纳米材料,制备工艺简单,制备的材料的双金属结构的形成使相界面产生晶格缺陷,从而得到更多反应活性位点,应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能够有效提高材料电化学活性,能有效提升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导电性及循环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