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火花开关、金属丝电爆炸回路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83108B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110942722.9

    申请日:2021-08-1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气体火花开关、金属丝电爆炸回路及其控制方法,气体火花开关包括上座体、下座体和外壳;上座体、下座体和外壳形成内部具有空腔的密封结构,外壳的侧壁设有气嘴;上座体和下座体均包括电极座和石墨电极,石墨电极伸入外壳的内部,电极座安装于外壳的端部;两个石墨电极相对且间隔设置。金属丝电爆炸回路包括上述的气体火花开关、以及充电电源、储能电容、泄放单元、金属丝负载和压缩空气泵;金属丝电爆炸回路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气密性检查;储能电容的充电;金属丝负载的工作;储能电容的放电;本申请解决了传统的气体火花开关通过电荷量过大时,气体火花开关的电极和绝缘材料存在严重烧蚀的问题。

    一种煤矿井下机械臂姿态检测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6197903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202452.7

    申请日:2023-03-0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煤矿井下机械臂姿态检测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涉及煤矿特种机器人及机械臂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包括:在接收到机械臂运动指令时,获取所述机械臂当前位姿数据和环境数据;获取所述机械臂当前位姿数据和环境数据;利用所述当前位姿数据进行机械臂动力学计算,得到机械臂姿态数字模型;利用所述环境数据对所述机械臂的作业空间进行三维重建,得到三维环境模型;基于所述机械臂姿态数字模型、所述三维环境模型进行避碰分析,得到当前位置下所述机械臂的安全移动路径。提升控制精度和作业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操作安全风险,实现了煤矿井下重载机械臂的自动化位姿检测和自主避碰决策,有效降低了使用过程中的设备碰撞风险,提高了煤矿机械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多自由度搬运机械臂控制方法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44509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648703.0

    申请日:2023-1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自由度搬运机械臂控制方法,涉及矿用搬运技术领域;首先根据采集的被抓取物的视频信号构建三维柱面点云分布全息模型;根据模型中包含的视觉构建云阵计算,构建点阵坐标系,得到点阵数据集;然后基于matlab框架找到有效数据,获得符合运动场景的点阵数据集;根据点阵数据集建立三维坐标系模型,最终构建6轴机械臂的标准DH参数模型;根据建立的6轴机械臂的标准DH参数模型,得到机械臂的偏距、夹角、扭脚和旋转角度数据并统计表格,生成矩阵;并对其进行逆运动学算法分解;可以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极大避免人工操作时配合效率低下、视野盲区过大、操作步骤繁琐等问题,减少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种气体火花开关、金属丝电爆炸回路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83108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0942722.9

    申请日:2021-08-1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气体火花开关、金属丝电爆炸回路及其控制方法,气体火花开关包括上座体、下座体和外壳;上座体、下座体和外壳形成内部具有空腔的密封结构,外壳的侧壁设有气嘴;上座体和下座体均包括电极座和石墨电极,石墨电极伸入外壳的内部,电极座安装于外壳的端部;两个石墨电极相对且间隔设置。金属丝电爆炸回路包括上述的气体火花开关、以及充电电源、储能电容、泄放单元、金属丝负载和压缩空气泵;金属丝电爆炸回路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气密性检查;储能电容的充电;金属丝负载的工作;储能电容的放电;本申请解决了传统的气体火花开关通过电荷量过大时,气体火花开关的电极和绝缘材料存在严重烧蚀的问题。

    一种用于金属丝电爆炸的负载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20876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110942718.2

    申请日:2021-08-1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金属丝电爆炸的负载装置及其组装方法,该负载装置包括换能器窗口、圆筒形结构的筒体、高压中心通杆、以及支撑块组;换能器窗口的侧壁设置有供冲击波通过的开口;换能器窗口的上端连接于筒体的下端,换能器窗口的底部设置有负载下连接端;换能器窗口和筒体形成向负载下连接端供电的导体;高压中心通杆的下端设置有负载上连接端,高压中心通杆的下端穿过筒体并伸入换能器窗口;负载上连接端和负载下连接端间隔设置;高压中心通杆通过支撑块组支撑于筒体内,支撑块组采用绝缘材料,支撑块组与高压中心通杆和筒体均为密封连接。本申请解决了现有金属丝安装结构在金属丝电爆炸时容易出现大幅摆动或者结构损坏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