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72685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111629215.6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IPC: G06Q10/0635 , G06Q50/26 , G06F16/23 , G06F1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WMM模型的城市暴雨内涝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评估体系中未能充分考虑气候变化要素的缺点,在综合考虑气候变化与城市化水平对城市暴雨内涝影响的基础上,基于SWMM模型对不同气候变化和城市化水平进行模拟,定量评估不同情景下的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影响,实现对城市暴雨洪水过程的有效模拟,实现对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的控制与预测,实现对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的风险管控与归因分析;本发明可为管理部门的工程运维、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960867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096900.0
申请日:2024-08-12
Applicant: 宁都县梅江灌区三峡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河道水流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明渠流量智能监测设备及系统,包括超声波换能器、水位计和主机,超声波换能器用于测量水流断面流速,水位计用于测量水位高度,主机用于控制并分析明渠流量;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安装在明渠岸边,且支撑架中间位置位于明渠水流上方;当转动带远离导向条时,转动带从环形槽内伸出,打捞杆从相互靠近状态翻转至相互远离状态,即位于转动带两侧;随着,转动带带动打捞杆进入水中,将水中的水草垃圾等漂浮物捞起,提高明渠中的清洁度,减少对超声波换能器的影响,提高超声波换能器的工作效果,从而提高明渠流量的监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754391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787203.3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2F11/143 , B01J27/051 , B01J37/08 , B01J3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FeMo‑BC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制备方法为以废弃的生物质竹粉为原料,利用高铁酸钾活化,然后与钼酸盐和含硫还原剂混合经水热法两步制备了FeMo‑BC;所述应用为将FeMo‑BC与PMS和TA构建联合调理体系用于污泥调理,其一方面可以高效活化PMS氧化破碎污泥的絮体结构,促进结合水的释放;另一方面负载金属的富碳颗粒可以发挥电中和、吸附和骨架支撑作用。本申请在调理污泥的过程中还进一步联合TA絮凝沉淀污泥中的蛋白质和细小絮体颗粒,构建了氧化‑骨架支撑‑再絮凝联合调理方法,可以促进污泥的深度脱水,降低污泥的后处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67699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00682.9
申请日:2023-05-25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在沟槽内移动的支护系统及其支护方法,该支护系统包括两组支护面板,所述两组支护面板底部之间设有管道滑台,支护面板上侧端部设有连接支架,连接支架两端均设有倾斜设置的安装座,调节油缸的尾端与安装座铰接,调节油缸的伸缩端与悬臂支架铰接,悬臂支架上端与安装座下端铰接,悬臂支架下端设有轮组,支护面板内侧设有止挡机构,止挡机构包括若干止挡板,止挡板一端与支护面板铰接,止挡板下方设有止挡油缸,止挡油缸的伸缩端对止挡板进行支撑。该支护系统,可直接在沟槽内移动,同时可以在上方下放管道,提供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254115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210920083.0
申请日:2022-08-01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轻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o/C‑TiO2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CO2光催化还原中的应用,该材料制备时,包括以下步骤:S1、将2‑甲基咪唑和钴盐加入到醇溶剂中反应5‑24h,加弱酸混匀;S2、将钛源与醇溶剂混匀,再与S1所得溶液混合搅拌反应,后静置、干燥得到凝胶;S3、将凝胶在惰性气氛下煅烧,最后清洗干燥得Co/C‑TiO2复合材料。本发明提供的Co/C‑TiO2复合材料,能有效提高TiO2对可见光的利用效率,促进光生电子与空穴的转移和分离,提高CO2的光催化还原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076511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493671.0
申请日:2022-05-07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重庆市三峡生态环境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IPC: F16L55/28 , F16L55/46 , F16L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模块化管道检测机器人系统,包括机器人本体、检测单元、控制终端和自动收放线单元,所述机器人本体包括内支撑模块、驱动模块、高压水冲洗模块和控制及通讯模块;所述检测单元包括视频检测、倾角检测、压力检测、温度检测和声呐检测,所述模块化管道检测机器人系统还包括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控制终端和自动收放线单元内部供电,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各驱动单元和检测单元均为模块化设计机器人,方便损坏后对应部件快速更换,维修效率高、成本低,且设备自重小,动力大,操作安全性和信息安全好。
-
公开(公告)号:CN11903794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15693.9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九江市三峡智慧水管家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餐厨垃圾车载预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升降机构、搅拌装置、模组装置、搅碎装置、集水装置和收集装置,箱体内设置有工作腔,模组装置均匀的安装在工作腔内,搅碎装置和集水装置上均设置有贯穿孔,模组装置穿过贯穿孔与搅碎装置和集水装置滑动连接,箱体上贯穿设置有收集槽,收集装置穿过收集槽和箱体滑动连接,箱体上设置有安装座,升降机构穿过安装座和箱体转动连接,搅拌装置均匀的安装在升降机构上。还提供了一种餐厨垃圾车载预处理方法,通过将垃圾倒入集成式的垃圾桶内直接进行处理,以此来简化餐厨垃圾的处理步骤和工序,以此来提高餐厨垃圾处理的便捷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78006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072952.4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九江市三峡智慧水管家有限公司
IPC: C02F1/32
Abstract: 一种自适应式明渠紫外线消毒装置,属于紫外线设备附属装置技术领域,该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明渠紫外线消毒器对明渠尺寸适应性差、调节性能不佳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安装架和消毒装置的组合设计,其中消毒装置包括支撑装置、升降机构、辅助装置、调节装置、杀毒装置和密封装置,支撑装置可滑动调节以适应不同大小明渠,升降机构通过伺服电机驱动实现高度调节,辅助装置增强稳定性,调节装置顶紧明渠边壁定位污水流向,杀毒装置灵活装夹紫外线灯进行消毒,其提高了设备的适应性和工作效率,保障了污水处理的生物安全性,便于设备的维护和紫外线灯的更换,为用户提供了更为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推动了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明渠水处理领域的广泛应用与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6375305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29985.1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2F11/06 , C02F11/143 , C05F7/0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脱水污泥处理工艺及所得排尾水在液体肥中的应用,具体步骤为S1、取脱水污泥,加入氧化剂进行调理,氧化剂包括含磷物质与双氧水;调理反应时间为10min;S2、将S1所得物料输入板框压滤机进行压滤,控制泥饼的含水量在55%以下,收集滤液即为排尾水,稀释后作为液体肥。本发明在对脱水污泥进行氧化调理时,采用磷酸亚铁盐类化合物与双氧水同时作为氧化剂,磷酸亚铁盐类化合物对消化脱水污泥中高含碳有机物和不溶态的腐殖质进行针对性的氧化降解,生成溶解态碳源和小分子腐殖酸进入自由水中,同时磷酸亚铁盐类化合物的掺入也增加了自由水中的磷含量,最终采用机械压榨的方式将尾水排出,使得尾水可以直接作为液体肥进行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952771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493667.4
申请日:2022-05-07
Applicant: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重庆市三峡生态环境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箱式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机器人多关节式摆臂机构及越障方法,包括机器人主体,机器人主体的前后两侧设有两组多关节摆臂组件,多关节摆臂组件包含主动摆臂与从动摆臂,主动摆臂的表面开设有传动孔,主动摆臂通过开设的传动孔与机器人主体的驱动控制组件相连接。本发明中通过多关节的设置,使得多关节式摆臂由机器人内部电机通过传动轴驱动主动摆臂旋转,由主动摆臂通过摆臂轴及限位结构带动从动摆臂旋转,主动摆臂与从动摆臂可调节成各种姿态以应对不同的地形,再由从动摆臂与履带啮合传动,履带与地面接触摩擦运动,从而使机器人实现前进、后退、越障、越沟壑、爬坡等动作,有效地提高了机器人的通过效率和行驶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