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33726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550840.9
申请日:2024-05-07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IPC: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河道枯水位下降抑制节点识别与分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典型河道水文与水下地形观测资料;筛选深泓高凸的枯水位控制节点区;计算枯水流量沿程水面线;识别枯水位下降分级抑制节点区。本申请精确模拟河道的枯期水面线,采用河段出口水位不同幅度定量下降的思路,计算深泓高凸段节点抑制下游枯水位下降的有效系数,进一步识别抑制河道枯水位下降的节点,并对节点的抑制作用进行分级,为评估河床冲刷下切过程中,下游河道枯水位下降对上游河道的影响及预测枯水位下降趋势等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982917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72107.0
申请日:2023-03-20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F30/18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平原河流枯水位卡口识别方法、系统及介质,方法包括步骤1. 收集平原河流水文与河道观测资料;步骤2. 从河道纵剖面和平面形态初步筛选出初筛卡口河段;步骤3. 计算含初筛卡口河段在内的长河段枯水沿程水面线;步骤4. 识别平原河流的枯水位卡口河段。本申请可以对长距离、长历时、高强度冲刷背景下的平原河流枯水位下降趋势预测形成较好的支撑作用,进而更好地保障河流引调水、航运等基本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982917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272107.0
申请日:2023-03-20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F30/18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平原河流枯水位卡口识别方法、系统及介质,方法包括步骤1.收集平原河流水文与河道观测资料;步骤2.从河道纵剖面和平面形态初步筛选出初筛卡口河段;步骤3.计算含初筛卡口河段在内的长河段枯水沿程水面线;步骤4.识别平原河流的枯水位卡口河段。本申请可以对长距离、长历时、高强度冲刷背景下的平原河流枯水位下降趋势预测形成较好的支撑作用,进而更好地保障河流引调水、航运等基本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821609B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090471.1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IPC: G06F18/15 , G06F18/211 , G06F123/02
-
公开(公告)号:CN118133726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550840.9
申请日:2024-05-07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IPC: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河道枯水位下降抑制节点识别与分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典型河道水文与水下地形观测资料;筛选深泓高凸的枯水位控制节点区;计算枯水流量沿程水面线;识别枯水位下降分级抑制节点区。本申请精确模拟河道的枯期水面线,采用河段出口水位不同幅度定量下降的思路,计算深泓高凸段节点抑制下游枯水位下降的有效系数,进一步识别抑制河道枯水位下降的节点,并对节点的抑制作用进行分级,为评估河床冲刷下切过程中,下游河道枯水位下降对上游河道的影响及预测枯水位下降趋势等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6821609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1090471.1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IPC: G06F18/15 , G06F18/211 , G06F123/0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支流入汇顶托作用转换点识别与强度分区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步骤1.收集交汇河段干支流的流量与水位观测资料;步骤2.计算入汇支流的逐日平均流量汇流比和入汇口上游、下游干流河道的水面比降;步骤3.识别入汇支流对干流产生顶托作用的转换点,明确转换点对应的汇流比取值;步骤4.划分入汇支流对干流顶托作用的不同强度区,明确强顶托作用的发生时间。本申请建立汇流比与干流上下游河道水面比降及比降差的相关关系,识别顶托作用点,实现顶托作用强度的分区,确定顶托作用时期,可以对干支流交汇河段水动力条件分析与数值模拟及防洪安全保障等提供较好的支撑作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