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4325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680846.8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流域治理和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壤抗蚀性能评价指数的获取方法。通过测定方法获取目标区域的土壤抗蚀性能指标;土壤抗蚀性能指标包括:土壤粘结力、饱和导水率、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贯入阻力和土壤可蚀性K因子;对土壤抗蚀性能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根据归一化后的土壤抗蚀性能指标采用加权平均方法获取综合土壤抗蚀性能指数。本发明从不同角度量化土壤抗蚀性能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将多种指标融合为一个指标来综合评价土壤抗蚀性能,可用于不同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的快速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2479496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011318077.5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C02F9/14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消落带面源污染防控人工湿地系统,自下而上包括防渗夯实层、吸附填料层、底泥种植层、水流分布调节组件;防渗夯实层位于湿地最底部;吸附填料层位于防渗夯实层上方,由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无机填料组成,吸附填料层中添加有厌氧微生物,防渗夯实层上部、吸附填料层底部设置若干出水管;底泥种植层包括底泥层,底泥层下部铺设分离筛网,底泥层上模块化种植适合于消落带地区的耐水淹植物;水流分布调控组件用于控制水体流速,使水流均匀分布且增加在湿地的停留时间。本发明利用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得到适用于消落带地区的可高效拦截、消耗面源污染物的人工湿地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消落带面源污染阻控。
-
公开(公告)号:CN111781333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700289.3
申请日:2020-07-20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无级变速的节水型野外降雨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喷淋装置、传动装置与回水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包括进水管、旋转接头、固定横杆、喷头、区域控制器,所述进水管通过旋转接头与固定横杆连接,所述喷头通过螺旋接头固定于固定横杆中间,区域控制器位于喷头正下方,所述区域控制器形成降雨区及位于降雨区外围的回流区;所述传动装置用于驱动喷头在降雨区与回流区以一定频率和方式来回摆动;所述回水装置包括回水管路、与回水管路连通的回水箱,回水管路用于将喷头喷洒在回流区的水回流至回水箱。本发明通过挡流板控制受雨范围,提高降雨有效覆盖率,同时利用回水装置进行回收,实现回水全利用,提高野外试验可持续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7039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01610.X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区域尺度泥沙来源的判别方法,涉及泥沙来源判别技术领域。具体步骤为:将大区域尺度流域划分为不同的子区域;采集所述子区域中的泥沙样品,制备泥沙沉积物样品溶液;基于指纹识别因子库绘制校准曲线;依次将制备好的所述泥沙沉积物样品溶液在相应校准曲线下测定,得到泥沙样品中的金属元素含量,确定所述子区域的泥沙指纹元素特征;利用复合指纹识别技术求解各个所述子区域的入库泥沙贡献率。本发明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利用多元混合模型和复合指纹识别技术准确求解了各产沙片区的泥沙贡献率;通过对入库泥沙量和入库泥沙来源的准确估算可以实现库区泥沙的合理调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580915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910063300.7
申请日:2019-01-23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力侵蚀运移过程物理模拟装置,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沟道系统、设于沟道系统中的定向动力驱动装置、以及设于沟道系统上部的过程降雨模拟装置,所述沟道系统由多条沟道组成闭合循环回路,相邻沟道形成弧形沟道连接处,外侧弧形沟道处设置定向动力驱动装置,所述过程降雨模拟装置按规程固定安装在任一沟道上,用于人工模拟降雨。本发明还涉及使用该水力侵蚀运移过程物理模拟装置进行模拟的方法,使用该方法能够模拟自然条件下径流-泥沙运移特征以及运移过程中降雨对径流-泥沙体系的协同作用,克服了自然条件下对水力侵蚀运移过程参数进行有效观测的不确定性,进而为水力侵蚀运移过程相关机理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7228879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27300.9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C02F9/00 , C02F1/00 , C02F3/30 , C02F101/1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包括顺次设置的沉淀池、厌氧池、生物滤池、二沉池和清水池,农村各户的生活污水通过沉淀池拦截颗粒污染物及浮渣,同时通过厌氧消解,降解部分有机物;厌氧池出水自流进入生物滤池,沉淀池和厌氧池对污水进行前期处理,避免较大的悬浮物进入生物滤池造成堵塞,同时对污水进行氮、磷和有机物等污染物的进行初步去除,流入生物滤池后进行深度处理,再出水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后排出。沉淀池和二沉池内沉淀的污泥定期清理,用作农肥,需要菜园灌溉时,可以利用厌氧池和二沉池内的污水;清水池中流出的清水可以用来洗衣洗菜等,从而实现污水的处理以及水资源的充分再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972991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591266.2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V20/10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V10/44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崩岗的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DOM和DSM数据样本,将DSM数据样本叠置到所述DOM数据样本上,并对叠置后的数据进行崩岗区域范围标注;将样本数据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以训练集为输入,以划分后的崩岗区域标记范围为标签对基于RefineNet框架的通道交换网络模型进行训练,训练过程中,通过通道交换的方式将DSM数据和DOM数据进行互补融合,使两个模态中有价值的信息得到充分利用;得到训练好的模型之后利用该模型对待识别数据进行崩岗识别。本发明有利于提高识别精度、降低成本,提升模型对地形变化的强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972991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91266.2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崩岗的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DOM和DSM数据样本,将DSM数据样本叠置到所述DOM数据样本上,并对叠置后的数据进行崩岗区域范围标注;将样本数据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以训练集为输入,以划分后的崩岗区域标记范围为标签对基于RefineNet框架的通道交换网络模型进行训练,训练过程中,通过通道交换的方式将DSM数据和DOM数据进行互补融合,使两个模态中有价值的信息得到充分利用;得到训练好的模型之后利用该模型对待识别数据进行崩岗识别。本发明有利于提高识别精度、降低成本,提升模型对地形变化的强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4296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01704.7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空间尺度流域泥沙输移沉积的分析方法,涉及泥沙沉积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步骤为:在流域内的每个采样点采集多个泥沙沉积物样品;通过粒径级配分析所述泥沙沉积物样品获得样品颗粒分析结果;根据所述样品颗粒分析结果生成粒径级配分布曲线;通过所述粒径级配分布曲线,依据其中各粒径组份所占比例,结合侵蚀量和泥沙输移比,进行泥沙概算。本发明应用粒径级配分析法对大空间尺度流域进行泥沙概算,得到不同粒径组侵蚀泥沙在流域中的堆、沉积和输送情况,推算结果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7213414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057657.7
申请日:2023-08-22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土壤冻融与重力侵蚀强度动态监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供电单元、线性轨道单元、数据采集单元、数据记录和处理单元,供电单元与线性轨道单元和数据采集单元连接,所述数据记录和处理单元包括笔记本电脑、以及安装在笔记本电脑上的数据显示和处理软件。本发明将差分相位干涉测量技术、线性调频频率连续波技术和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相结合,能够实时、连续、全面地对易发生微小位移变化的被测物体进行精确的变形监测,从而得到重力和冻融侵蚀强度,且不受气候条件干扰,本发明可及时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与失稳预警、土体冻融与重力作用下侵蚀形变预报和侵蚀防护措施效果监测等,极大的减少或避免风险灾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