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12809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210651459.2
申请日:2022-06-09
Applicant: 长江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液压振动冲击功能的钻机动力头。它包括液压马达、液压冲击组件、水尾组件和动力头固定架组件;液压马达与液压冲击组件上端面采用法兰连接,液压冲击组件下端面与水尾组件上端面采用法兰连接,水尾组件与动力头固定架组件铰接;液压马达与液压冲击外固定套通过法兰连接;液压冲击组件的动力头输出轴与马达输出轴通过滑动花键连接、与水尾组件的动力头水尾轴通过滑动花键连接;液压冲击过渡组件位于液压冲击组件与水尾组件之间;液压冲击过渡组件分别与液压冲击组件、水尾组件通过法兰连接。本发明具有能在传递马达输出的转速和扭矩的同时,对钻具施加冲击功,实现高效碎岩钻进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01281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653498.6
申请日:2022-06-09
Applicant: 长江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钻进松散破碎地层的全液压动力头钻机。它包括底架组件、定心夹持器、搓管机、动力头、钻机导轨、定滑轮组、支撑油缸和给进油缸;动力头与给进油缸固定连接、且与钻机导轨滑动连接;钻机导轨安装在底架组件上;定滑轮组固定在钻机导轨顶部,改变钢丝绳的方向,与钻机上的卷扬机配套形成牵引机构,在必要时将动力头和钻杆柱拉到起始位置;支撑油缸和给进油缸铰接固定在底架组件上。本发明具有实现普通岩心钻机回转给进功能的同时可实现冲击回转复合钻进、提高跟管钻进的工作效率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012809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651459.2
申请日:2022-06-09
Applicant: 长江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液压振动冲击功能的钻机动力头。它包括液压马达、液压冲击组件、水尾组件和动力头固定架组件;液压马达与液压冲击组件上端面采用法兰连接,液压冲击组件下端面与水尾组件上端面采用法兰连接,水尾组件与动力头固定架组件铰接;液压马达与液压冲击外固定套通过法兰连接;液压冲击组件的动力头输出轴与马达输出轴通过滑动花键连接、与水尾组件的动力头水尾轴通过滑动花键连接;液压冲击过渡组件位于液压冲击组件与水尾组件之间;液压冲击过渡组件分别与液压冲击组件、水尾组件通过法兰连接。本发明具有能在传递马达输出的转速和扭矩的同时,对钻具施加冲击功,实现高效碎岩钻进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914783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211679.5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长江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项洋 , 胡郁乐 , 肖冬顺 , 姚震桐 , 马明 , 周治刚 , 颜慧明 , 曾立新 , 张惠 , 雷世兵 , 丁晔 , 黄帆 , 王昶宇 , 黄炎普 , 夏骏 , 任永佳 , 杜相会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质勘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两用式工程勘察水上钻探平台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位于平台上侧的钻机、泥浆泵和相应材料、环保型泥浆循环池和槽;所述平台中间靠前方开设有钻孔口,钻孔口沿平台中轴线方向往后依次是钻机、泥浆泵和相应材料、环保型泥浆循环池和槽;所述平台四角方位焊接有四个浮力调节筒和蹼状支腿,有液压油缸与蹼状支腿相连;所述平台下侧中间固定有船体或浮体。本发明克服了一般意义的水上漂浮平台,在水位较浅、无法满足平台吃水深度的近岸环境下无法开展钻探的困难;2、结构整体性强,没有一般构架式平台的笨重,运输、安装、调整、维修和操作都很灵活,钻进工作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152330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10843903.5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点云3D模型贴图方法,通过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图像数据特征;利用PointNet点云处理网络提取点云数据特征,并采用三角网格构建点云数据的3D模型;并将3D模型和图像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对齐;将对齐后的3D模型和图像进行投影映射,将点云数据中的位置信息与图像的纹理信息进行叠加,获得融合图像1;将点云数据和图像数据的特征进行融合,得到特征融合的融合图像2;将融合图像1和融合图像2进行叠加,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获得叠加权重,生成带贴图3D模型。相比于传统贴图方法,本发明的方案在地下暗光环境中也能得到很好的成像效果,并且能在保持成像准确度的基础上,更加凸显3D点云和图像的特征,以更好得满足工程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156309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0843964.1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球深部探测信号中继短节结构及电路,包括:电触柱、线圈组件、外壳、磁耦合通信电路板、中继电路板、储能电容和六芯通信电缆;外壳的一端嵌合电触柱、连接线圈组件,通过与其他接头上的电触柱相连,形成连通导体传输电流,所传输的电流经过相邻的线圈组件,根据电感效应,将电信号转化为磁场,线圈组件内嵌的导线,又将磁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这一过程实现了不同钻杆间无线方式的电信号传输;线圈组件远离外壳的一端连接磁耦合通信电路板,该磁耦合通信电路板控制上述过程中信号的传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信号更加稳定精确,能够较早地发现、处理钻探过程中发现的不良地质情况,减少钻井工艺中的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7052377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0845159.2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接触式探测信号随钻采集与传输装置和方法,包括依次连接的水辫、无接触式采集探头和智能探杆,无接触式采集探头和智能探杆的连接端均安装有电磁耦合连接的通信接头;无接触式采集探头中采集探头主控电路板设于通信接头内并与其连接,电力发送装置在探头外壳内与采集探头主控电路板连接,铠装线缆的一端与通信接头连接,另一端与水辫连接;智能探杆中电力接收线圈安装于杆体内与电力发送装置连接,多通道线缆依次连接电力接收线圈、控制芯片、通信线缆和传感器组,控制芯片和传感器组设于固定槽内,数据接头的两端分别与通信线缆和通信接头连接,通过电磁耦合原理和铠装线缆传输可以保证高效、多通道的传输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058332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0843600.3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T17/05 , G06T17/20 , G06T15/04 , G06T15/06 , G06V10/75 , G06V10/82 , G06V10/54 , G06V10/46 , G06V20/40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下空区三维成像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地下空区的空区视频图像和空区点云数据;确定姿态变换矩阵,基于姿态变换矩阵将空区视频图像和空区点云数据进行对齐;基于空区视频图像进行材质纹理的识别,得到材质纹理信息;对空区点云数据进行三角网格划分,形成初始空区三维模型;将材质纹理信息映射到空区三维模型,形成带有材质纹理属性的目标空区三维模型;基于所属的材质纹理属性,计算目标空区三维模型的BRDF;模拟全局光照,并基于所求的BRDF构建渲染方程;设定从视点发射光线,并基于渲染方程进行光线追踪,以获得高亮度的地下空区实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14546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0845122.X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随钻有线式通信接头、水辫和中继装置以及通信方法。其中通信接头包括接头和磁通信头,接头包括内设有舱体的杆体,磁通信头安装于舱体内;磁通信头包括外壳、电触柱、线圈组合、磁耦合通信电路板、储能电容和多芯通信电缆;通信接头相互连接组成集成化电力与数据传输的通道。水辫包括主轴、水辫壳和电滑环,其中主轴内贯设有通道并安装有通信接头,可与高速旋转的钻杆连接从而传输电力和数据。中继传输装置及通信方法中通过在钻杆和水辫内安装的通信接头相互连接传输电力和数据,经过中继装置放大、去噪、存储,并利用多芯通信电缆实现高效的电力和数据并行传输,从而实现随钻有线式井下通讯。
-
公开(公告)号:CN117077072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844148.2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F18/25 , G06F18/10 , G06F18/213 , G06F18/24 , G06F18/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低照度深部地层空区生物状况识别方法,包括:获取激光扫描仪、摄像机、声呐探测仪的数据,其中激光扫描仪获得三维点云数据、摄像机获得步态视频序列数据、声呐探测仪获得声呐信息数据,并对三种数据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用K‑NN分类器筛选提取出的特征,得到最优特征集合,并确定最优特征集合中各个特征权重;将符合要求的特征传送到数据中心,经过计算和分析后,生成生物状况报告。本发明可以大大提高在低照度下地下深部空区的生物状况识别的质量和精度,同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推广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