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82562B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110868292.0
申请日:2021-07-30
Applicant: 长江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覆盖层可取芯触探试验装置。它包括内层结构和设置在内层结构外周的外层结构,内层结构和外层结构均为金属件;外层结构包括扩径管靴、厚壁接头、以及多个标准套管组合结构,扩径管靴、厚壁接头、以及多个标准套管组合结构由下至上依次连接;内层结构包括覆盖层取芯器和配重锤;覆盖层取芯器与配重锤由下至上依次连接;扩径管靴、覆盖层取芯器、厚壁接头、标准套管组合结构均呈上下端开口的中空结构;配重锤为边缘设置多个上下贯通缺口的金属圆柱,配重锤的顶端与绳索连接;覆盖层取芯器的底部设置钢丝结构。本发明具有在进行触探试验时同步取得岩芯的优点。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的覆盖层可取芯触探试验装置的使用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8734782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1810524857.1
申请日:2018-05-28
Applicant: 长江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冯明权 , 韩旭 , 尹春明 , 罗登昌 , 张石虎 , 王启龙 , 巫玉皇 , 张少锋 , 李林 , 詹伟 , 潘坤 , 王锐 , 张丙先 , 张必勇 , 张召松 , 占艳平 , 冯进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ATIA三维地质模型属性信息的表达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建立CATIA三维地质模型,根据项目的需求及特点,梳理CATIA三维地质模型的属性信息;选择地质模型对象,提取CATIA三维地质模型对象零件的关键标识;通过二次开发的地质属性软件界面在对象零件的关键标识中添加、输入CATIA三维地质模型的属性信息;通过二次开发对文字和图像进行转换,然后保存在当前的模型零件中;重新打开三维地质模型,并运行二次开发的地质属性软件界面,点击获取CATIA三维地质模型对象后,对所有该对象的地质属性进行查询、编辑,并可对图像进行放大显示。本发明具有能实现对地质模型的地质属性信息的表达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482562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868292.0
申请日:2021-07-30
Applicant: 长江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覆盖层可取芯触探试验装置。它包括内层结构和设置在内层结构外周的外层结构,内层结构和外层结构均为金属件;外层结构包括扩径管靴、厚壁接头、以及多个标准套管组合结构,扩径管靴、厚壁接头、以及多个标准套管组合结构由下至上依次连接;内层结构包括覆盖层取芯器和配重锤;覆盖层取芯器与配重锤由下至上依次连接;扩径管靴、覆盖层取芯器、厚壁接头、标准套管组合结构均呈上下端开口的中空结构;配重锤为边缘设置多个上下贯通缺口的金属圆柱,配重锤的顶端与绳索连接;覆盖层取芯器的底部设置钢丝结构。本发明具有在进行触探试验时同步取得岩芯的优点。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的覆盖层可取芯触探试验装置的使用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8734782A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810524857.1
申请日:2018-05-28
Applicant: 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武汉)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冯明权 , 韩旭 , 尹春明 , 罗登昌 , 张石虎 , 王启龙 , 巫玉皇 , 张少锋 , 李林 , 詹伟 , 潘坤 , 王锐 , 张丙先 , 张必勇 , 张召松 , 占艳平 , 冯进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ATIA三维地质模型属性信息的表达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建立CATIA三维地质模型,根据项目的需求及特点,梳理CATIA三维地质模型的属性信息;选择地质模型对象,提取CATIA三维地质模型对象零件的关键标识;通过二次开发的地质属性软件界面在对象零件的关键标识中添加、输入CATIA三维地质模型的属性信息;通过二次开发对文字和图像进行转换,然后保存在当前的模型零件中;重新打开三维地质模型,并运行二次开发的地质属性软件界面,点击获取CATIA三维地质模型对象后,对所有该对象的地质属性进行查询、编辑,并可对图像进行放大显示。本发明具有能实现对地质模型的地质属性信息的表达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952602B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1911119108.1
申请日:2019-11-15
Applicant: 长江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丙先 , 黄振伟 , 柯蔚春 , 李爱国 , 万永良 , 陈思佳 , 丁淑平 , 高志林 , 周治刚 , 苏志远 , 杜胜华 , 韩旭 , 余昊 , 李林 , 刘宇 , 雷明 , 袁洋洋 , 张涛 , 周新开
IPC: E02D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护壁套管估算桩基土的极限侧阻力的方法,涉及岩土工程勘探和测试技术领域。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利用钻机起吊套管置于钻孔中并固定,然后起吊穿心吊锤;步骤2:测量穿心吊锤距套管盖头顶面的距离、套管盖头距地面的距离和套管已进入土层的长度;步骤3:穿心吊锤采用自动落锤方式锤击套管;步骤4:重复上述步骤2‑3,锤击套管至预定深度;步骤5:得出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是对钻孔下套管工序的兼顾利用,既不增加工序,也不增加设备,方法简单,节省了试验时间和试验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326595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918322.9
申请日:2022-08-01
Applicant: 长江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碎石土和强风化岩的野外卸荷剪切试验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现场选择试验场地;步骤2:开挖试坑测定现场碎石土或强风化岩的重度;步骤3:顺坡向实测斜坡的地形断面;步骤4:沿地形断面两侧开挖分割槽,留出一个长方体的试样;步骤5:开挖前缘卸荷槽;步骤6:在分割槽内实测剪切滑动面;步骤7:根据实测的地形断面和剪切滑动面绘制滑动体断面图,将滑动体划分成若干条块;步骤8:在试验场地的相邻位置重复上述步骤,绘制另一个滑动体断面图;步骤9:根据上述步骤所获得的两个滑动体断面图,求得试样的抗剪强度参数。本发明模拟了现场岩土体的失稳模式,具有可靠性高、精度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481958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242352.7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西藏大唐扎拉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 长江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超大粒径粗粒土颗粒级配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地表面上分别圈定大正方形框、小正方形框;步骤二:采用近景测量摄影和图像处理技术,计算大正方形框内粒径大于100mm的各粒径组颗粒质量;步骤三:进行试坑取样和颗粒分析试验,称量小正方形框内粒径小于200mm的各粒径组颗粒质量;步骤四:通过等量替代,计算确定全级配超大粒径粗粒土各粒径组颗粒质量百分比。本发明具有结果准确、操作简单、提高工效、保障安全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404066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110603364.9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长江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玮鹏 , 崔梦轩 , 刘加龙 , 曾光辉 , 孟照蔚 , 唐志强 , 黄振伟 , 吴树良 , 李波 , 刘彬 , 张石虎 , 孙韬 , 张丙先 , 潘坤 , 杜胜华 , 马力刚 , 闵征辉 , 肖伟 , 徐昆振 , 卢增木 , 刘光彪 , 肖碧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边坡稳定支护的组合式支挡结构。它本包括支挡组件、栽植件和第一网板,所述支挡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挡板、第二固定挡板及活动连接设置在两者之间的两组相互平行的活动挡板,活动挡板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栽植件插接设置在通孔内,当边坡基层产生较小形变或崩塌时,将带动活动挡板进行相应的位置调整,而第一固定挡板和第二固定挡板始终保持相互平行且与边坡基层稳定连接的状态,抗压基层能够实时的对因活动挡板位置变化而产生的空隙进行填充,配合栽植件来对种植基层进行稳固处理,使得该支挡结构具有很强的适应调节能力和稳定支护能力。本发明具有整体支护稳定性强,适用性强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404066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603364.9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长江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玮鹏 , 崔梦轩 , 刘加龙 , 曾光辉 , 孟照蔚 , 唐志强 , 黄振伟 , 吴树良 , 李波 , 刘彬 , 张石虎 , 孙韬 , 张丙先 , 潘坤 , 杜胜华 , 马力刚 , 闵征辉 , 肖伟 , 徐昆振 , 卢增木 , 刘光彪 , 肖碧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边坡稳定支护的组合式支挡结构。它本包括支挡组件、栽植件和第一网板,所述支挡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挡板、第二固定挡板及活动连接设置在两者之间的两组相互平行的活动挡板,活动挡板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栽植件插接设置在通孔内,当边坡基层产生较小形变或崩塌时,将带动活动挡板进行相应的位置调整,而第一固定挡板和第二固定挡板始终保持相互平行且与边坡基层稳定连接的状态,抗压基层能够实时的对因活动挡板位置变化而产生的空隙进行填充,配合栽植件来对种植基层进行稳固处理,使得该支挡结构具有很强的适应调节能力和稳定支护能力。本发明具有整体支护稳定性强,适用性强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86884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21716.3
申请日:2024-01-05
Applicant: 长江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奥法施工的隧道临时支护装置,涉及隧道临时支护技术领域。它包括弧形段、支撑顶力段和支撑腿,弧形段紧贴顶拱,弧形段与支撑腿连接;支撑顶力段与支撑腿连接,支撑顶力段顶紧隧道的边墙;支撑腿底部抵住边墙与渣堆的结合处。隧道常规开挖循环中隧道掌子面爆破后,碎块石渣堆一般形成三角堆积体,渣堆长度一般超过本循环爆破进深,掌子面处渣堆高度一般不超过一半洞高;本发明中利用可多点施力的隧道临时支护装置和渣堆,将循环调整为掌子面爆破—通风除尘—排险+支护—钻探炮眼+出渣,可节省掌子面施工台车搬运时间,有利于减少围岩松弛卸荷时间。本发明还公开了这种新奥法施工的隧道临时支护装置的支护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