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424333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1910739374.8
申请日:2019-08-12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武汉船舶工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输水状态下渠道衬砌结构干地修复围堰设备及拼装方法,所述的纵向围堰(1)与所述的横向围堰(2)之间通过安装支座铰接为一体,且所述的纵向围堰(1)与所述的横向围堰(2)底部临水侧的侧壁上均围有止水水囊(5),所述的止水水囊(5)与渠底衬砌板(7.1)及渠坡衬砌板(7.2)之间紧密接触;在位于顶部设置的所述的纵向围堰(1)的两侧设置有桩腿连接架(4.1);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围堰形式还存在修复能力及范围相对有限、难以适应不同渠道断面、施工作业不方便的缺点,具有通过设置的纵向围堰的组装、下沉定位以及拆除基本上可以实现零排放,对渠道供水水质污染小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552325A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10746526.7
申请日:2019-08-12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用于渠道围堰设备防渗止水结构,所述的围堰设备(1)之间围成围堰区域(2),每侧所述的围堰设备(1)的迎水侧侧壁下部设置有水囊(3),所述的水囊(3)表面粘贴有链式胶带(8),所述的链式胶带(8)一端伸出并通过压板(4)和螺栓(6)与所述的围堰设备(1)固定;相邻壁面的所述的水囊(3)之间通过所述的拉链式胶垫(7)连接。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围堰底部设置的橡胶与渠底频繁接触摩擦,造成橡胶提前老化或损坏,整体影响防渗止水效果的缺点,具有利用水压使水囊紧贴渠底,避免了与渠道的擦碰而造成的损坏,使用寿命可长达10年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552325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1910746526.7
申请日:2019-08-12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用于渠道围堰设备防渗止水结构,所述的围堰设备(1)之间围成围堰区域(2),每侧所述的围堰设备(1)的迎水侧侧壁下部设置有水囊(3),所述的水囊(3)表面粘贴有链式胶带(8),所述的链式胶带(8)一端伸出并通过压板(4)和螺栓(6)与所述的围堰设备(1)固定;相邻壁面的所述的水囊(3)之间通过所述的拉链式胶垫(7)连接。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围堰底部设置的橡胶与渠底频繁接触摩擦,造成橡胶提前老化或损坏,整体影响防渗止水效果的缺点,具有利用水压使水囊紧贴渠底,避免了与渠道的擦碰而造成的损坏,使用寿命可长达10年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562399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1910739352.1
申请日:2019-08-12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用于渠道围堰区域的动力艇及抽、注水方法,在动力艇(10)内设置有柴油发动机(1)、离合器(2)第一液压泵(3)、第二液压泵(4)、燃油箱(5)、液压油箱(6)、自吸抽注水泵(7)和液压马达(8);且在所述的动力艇(10)甲板尾部设置有液压推进器(9);在所述的动力艇(10)内部设置有柴油发动机(1),所述的柴油发动机(1)的一端通过离合器(2)与第一液压泵(3)连接,另一端通过皮带与第二液压泵(4)连接;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土石围堰断面较大,不能重复利用的缺点,具有通过设计的液压泵减少了整个围堰区域作业的等待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0424333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739374.8
申请日:2019-08-12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武汉船舶工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输水状态下渠道衬砌结构干地修复围堰设备及拼装方法,所述的纵向围堰(1)与所述的横向围堰(2)之间通过安装支座铰接为一体,且所述的纵向围堰(1)与所述的横向围堰(2)底部临水侧的侧壁上均围有止水水囊(5),所述的止水水囊(5)与渠底衬砌板(7.1)及渠坡衬砌板(7.2)之间紧密接触;在位于顶部设置的所述的纵向围堰(1)的两侧设置有桩腿连接架(4.1);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围堰形式还存在修复能力及范围相对有限、难以适应不同渠道断面、施工作业不方便的缺点,具有通过设置的纵向围堰的组装、下沉定位以及拆除基本上可以实现零排放,对渠道供水水质污染小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562399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739352.1
申请日:2019-08-12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用于渠道围堰区域的动力艇及抽、注水方法,在动力艇(10)内设置有柴油发动机(1)、离合器(2)第一液压泵(3)、第二液压泵(4)、燃油箱(5)、液压油箱(6)、自吸抽注水泵(7)和液压马达(8);且在所述的动力艇(10)甲板尾部设置有液压推进器(9);在所述的动力艇(10)内部设置有柴油发动机(1),所述的柴油发动机(1)的一端通过离合器(2)与第一液压泵(3)连接,另一端通过皮带与第二液压泵(4)连接;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土石围堰断面较大,不能重复利用的缺点,具有通过设计的液压泵减少了整个围堰区域作业的等待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211421046U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921305729.4
申请日:2019-08-12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用于渠道围堰设备防渗止水结构,所述的围堰设备(1)之间围成围堰区域(2),每侧所述的围堰设备(1)的迎水侧侧壁下部设置有水囊(3),所述的水囊(3)表面粘贴有链式胶带(8),所述的链式胶带(8)一端伸出并通过压板(4)和螺栓(6)与所述的围堰设备(1)固定;相邻壁面的所述的水囊(3)之间通过所述的拉链式胶垫(7)连接。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围堰底部设置的橡胶与渠底频繁接触摩擦,造成橡胶提前老化或损坏,整体影响防渗止水效果的缺点,具有利用水压使水囊紧贴渠底,避免了与渠道的擦碰而造成的损坏,使用寿命可长达10年的优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1421045U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921297965.6
申请日:2019-08-12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武汉船舶工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输水状态下渠道衬砌结构干地修复围堰设备,所述的纵向围堰(1)与所述的横向围堰(2)之间通过安装支座铰接为一体,且所述的纵向围堰(1)与所述的横向围堰(2)底部临水侧的侧壁上均围有止水水囊(5),所述的止水水囊(5)与渠底衬砌板(7.1)及渠坡衬砌板(7.2)之间紧密接触;在位于顶部设置的所述的纵向围堰(1)的两侧设置有桩腿连接架(4.1);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围堰形式还存在修复能力及范围相对有限、难以适应不同渠道断面、施工作业不方便的缺点,具有通过设置的纵向围堰的组装、下沉定位以及拆除基本上可以实现零排放,对渠道供水水质污染小的优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1001734U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921297522.7
申请日:2019-08-12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用于渠道围堰区域的动力艇,在动力艇(10)内设置有柴油发动机(1)、离合器(2)第一液压泵(3)、第二液压泵(4)、燃油箱(5)、液压油箱(6)、自吸抽注水泵(7)和液压马达(8);且在所述的动力艇(10)甲板尾部设置有液压推进器(9);在所述的动力艇(10)内部设置有柴油发动机(1),所述的柴油发动机(1)的一端通过离合器(2)与第一液压泵(3)连接,另一端通过皮带与第二液压泵(4)连接;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土石围堰断面较大,不能重复利用的缺点,具有通过设计的液压泵减少了整个围堰区域作业的等待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5094744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869065.4
申请日:2022-07-22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升大型渡槽过流能力的渡槽结构,渡槽结构包括多个沿水流方向衔接的渡槽,每个渡槽上沿水流方向均间隔设置有多个拉杆,还包括:上钢板,上钢板沿水流方向通铺于拉杆顶面,且其平行于水流方向的两侧边与渡槽顶面紧密贴合;下钢板,下钢板沿水流方向通铺于拉杆底面,并通过紧固组件与上钢板固定连接,下钢板平行于水流方向的两侧边与渡槽内侧壁紧密贴合;以及多个排气管,排气管沿水流方向间隔布置,排气管贯穿上钢板和下钢板并与之固定连接,用于连通渡槽内部和外部环境。本发明将渡槽结构变成“低有压流”结构,避免了对原渡槽混凝土结构进行破坏,显著提升大型渡槽的过流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