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344900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190635.4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拱坝谷幅绝对变形监测装置,包括两个水平位移观测墩及其配套测量设备全站仪和棱镜,水平位移观测墩上钻孔安装有测斜管及配套测斜装置,水平位移观测墩包括混凝土墩身和强制对中基座,全站仪或棱镜可放置在强制对中基座上,测斜管的钻孔位置位于谷幅测线两端水平位移观测墩的中心线上,且平行于横河谷方向,测斜管配有测斜装置。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拱坝谷谷幅绝对变形监测装置的监测方法。本发明混凝土拱坝谷谷幅绝对变形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解决现有观测方法所获测值为相对变形的缺陷与不足,实现测值的真实绝对,为边坡稳定分析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2344900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011190635.4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拱坝谷幅绝对变形监测装置,包括两个水平位移观测墩及其配套测量设备全站仪和棱镜,水平位移观测墩上钻孔安装有测斜管及配套测斜装置,水平位移观测墩包括混凝土墩身和强制对中基座,全站仪或棱镜可放置在强制对中基座上,测斜管的钻孔位置位于谷幅测线两端水平位移观测墩的中心线上,且平行于横河谷方向,测斜管配有测斜装置。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拱坝谷谷幅绝对变形监测装置的监测方法。本发明混凝土拱坝谷谷幅绝对变形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解决现有观测方法所获测值为相对变形的缺陷与不足,实现测值的真实绝对,为边坡稳定分析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213090741U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22460060.5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拱坝谷幅绝对变形监测装置,包括两个水平位移观测墩及其配套测量设备全站仪和棱镜,水平位移观测墩上钻孔安装有测斜管及配套测斜装置,水平位移观测墩包括混凝土墩身和强制对中基座,全站仪或棱镜可放置在强制对中基座上,测斜管的钻孔位置位于谷幅测线两端水平位移观测墩的中心线上,且平行于横河谷方向,测斜管配有测斜装置。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拱坝谷谷幅绝对变形监测装置,解决现有观测方法所获测值为相对变形的缺陷与不足,实现测值的真实绝对,为边坡稳定分析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9668583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1910008193.8
申请日:2019-01-04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D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弦式安全监测仪器人工快速观测装置。该观测装置,包括集线板和通道转换器,通过安装集线板,利用转换器的通道转换旋钮和芯线转换旋钮切换来读取各监测仪器的数据,有效避免人工每次使用夹子逐一夹住芯线的重复操作,可大量节约观测时间,操作简便,可有效提高观测效率;仅需在施工期电缆引入观测站时将电缆连接到集线板上,人工观测时仅需再多携带1台转换器即可快速观测,设备费用较低,特别是与每个测站安装集线箱相比费用大大降低;通过集线板直接与接线器连接,可有效避免接线错误和芯线接触不良等情况,提高观测数据准确率;提高在观测效率的基础上,可缩减观测队伍人员数量,大大节约人力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4165576A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410370966.4
申请日:2014-07-30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B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表观变形测量功能的深部变形监测装置,包括基准测杆和相对变形测杆,基准测杆比相对变形测杆长,基准测杆和相对变形测杆两端分别设有锚固杆和固定座,固定座一侧设有插孔,固定座另一侧设有传感器,基准测杆和相对变形测杆与传感器相连,传感器另一端通过电缆与检测设备相连,固定座另一侧设有保护套筒,电缆穿过保护套筒,保护套筒侧壁设有强制对中基座,强制对中基座的外端面通过连接器与观测棱镜相连,观测棱镜与强制对中基座之间设有棱镜调平装置。本发明实现了表观变形和深部变形监测数据的同步采集,可有效确定所监测项目的最大变形深度,监测过程方便快捷,可以广泛应用于安全监测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889813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671931.X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B2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捷式大裂缝变形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该装置包括设置在大裂缝两侧的混凝土基础,两侧的所述混凝土基础上设置有固定平台,两侧的所述固定平台之间设置有变形监测装置本体,所述变形监测装置本体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套设有保护筒,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监测设备,所述监测设备的电缆线沿连接杆向外延伸穿出保护筒与外部的数据采集设备相连。本发明实现了在堆积体、滑坡体大裂缝变形后,监测设备超量程或者损坏,可在大裂缝变形便捷功能的变形监测装置上,迅速便捷调整监测装置设备连接杆,如变形在极速或者缓慢增加,也可反复调整利用原有监测设备,继续对大裂缝进行观测,有效的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633217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1910007792.8
申请日:2019-01-04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人工与自动化观测相结合的水利水电安全监测仪器观测站,包括观测站、观测站门及锁扣;观测站内设有人工与自动化集线板,人工与自动化集线板上设有与一台安全监测仪器连接的人工观测端口组和自动化观测端口组;人工观测端口组中的每一人工观测端口和与连接至安全监测仪器的电缆线中一对芯线连接并且选择性地与读数仪连接,自动化观测端口组中的每一自动化观测端口和与连接至安全监测仪器的电缆线中一对芯线连接并且选择性地与自动化观测设备连接。本发明利用人工与自动化集线板,人工观测时仅需将读数仪接入人工观测端口,在施工期布置自动化观测端口组即可运行期持续使用,提高效率、降低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165576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370966.4
申请日:2014-07-30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B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表观变形测量功能的深部变形监测装置,包括基准测杆和相对变形测杆,基准测杆比相对变形测杆长,基准测杆和相对变形测杆两端分别设有锚固杆和固定座,固定座一侧设有插孔,固定座另一侧设有传感器,基准测杆和相对变形测杆与传感器相连,传感器另一端通过电缆与检测设备相连,固定座另一侧设有保护套筒,电缆穿过保护套筒,保护套筒侧壁设有强制对中基座,强制对中基座的外端面通过连接器与观测棱镜相连,观测棱镜与强制对中基座之间设有棱镜调平装置。本发明实现了表观变形和深部变形监测数据的同步采集,可有效确定所监测项目的最大变形深度,监测过程方便快捷,可以广泛应用于安全监测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88689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649128.0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勘探实物工作量统计方法及系统,划分每一类总勘探项目的深度区间,从勘探图表中提取勘探数据,所述勘探数据包括若干个子勘探项目,每个子勘探项目包括括项目编号、地层代号、地层深度、地层所属的岩土类别;以项目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遍历每一个子勘探项目;对每一个子勘探项目,以从浅到深的顺序遍历每个深度区间;对每一个深度区间,查找落在对应深度区间内的地层代号,确定地层代号对应的岩土类别和地层深度;将相同岩土类别的地层代号的地层深度进行累加,得到对应深度区间的各岩土类别对应的总累计深度。本发明不仅可以避免人工计算时出现的错漏,还可以大量减少重复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668583A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910008193.8
申请日:2019-01-04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D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弦式安全监测仪器人工快速观测装置。该观测装置,包括集线板和通道转换器,通过安装集线板,利用转换器的通道转换旋钮和芯线转换旋钮切换来读取各监测仪器的数据,有效避免人工每次使用夹子逐一夹住芯线的重复操作,可大量节约观测时间,操作简便,可有效提高观测效率;仅需在施工期电缆引入观测站时将电缆连接到集线板上,人工观测时仅需再多携带1台转换器即可快速观测,设备费用较低,特别是与每个测站安装集线箱相比费用大大降低;通过集线板直接与接线器连接,可有效避免接线错误和芯线接触不良等情况,提高观测数据准确率;提高在观测效率的基础上,可缩减观测队伍人员数量,大大节约人力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