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转化的多联产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09228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42900.0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转化的多联产系统及方法,属于生物质转化技术领域。该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转化的多联产系统及方法包括超临界二氧化碳反应器,与超临界二氧化碳供应系统以及生物质浆料供应系统连接,用于在其内部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转化生物质浆料的反应;水介质旋流器与固体产物出口连接用于去除生物炭表面灰分,并将处理后的生物炭输送至生物炭收集器;冷凝器与气液混合物出口连接,用于对气液混合物冷却降温,冷却降温后的气液混合物进入背压阀泄压,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进入气液分离器中分离为可燃气和废液。本发明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转化技术处理生物质废弃物可避免NOx和SOx的生成,有效地避免了环境污染,且在合适的条件下可将生物质转化为可燃气和生物炭,液体产物教少,可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一种吸附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772050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810391825.9

    申请日:2018-04-2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附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将羧甲基纤维素、明胶和吡咯单体按照质量比为0.2:4:0.136~1.358的比例混合后,加入铬酸进行原位聚合反应,即可得到吸附剂;所制备得到的吸附剂可用于吸附酸性品红。对酸性品红具有独特的吸附效果,吸附量可达到90%以上,且可以多次循环使用,去除效率几乎不变。该吸附剂稳定性好;所使用的原材料均是价格低廉且可再生的生物基质材料,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外加条件促进产品合成,易于制备,生产周期短。且制备原料均是是安全无毒的生物基质材料,易于降解,无二次污染。

    一种植物生长素缓释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918343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804827.3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生长素缓释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将海藻酸钠、壳聚糖和吡咯单体按照混合于吲哚丁酸醇溶液中,获得的混合液逐滴加入氯化钙和过硫酸铵混合溶液进行原位聚合反应,即可得到植物生长素缓释剂。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物生长素缓释剂借助组分中聚吡咯的缓慢还原,进而改变凝胶整体的带电状态,可在纯水中缓慢释放吲哚丁酸;该植物生长素缓释剂对于吲哚丁酸的缓释效应明显,且价格低廉、易于制备、反应条件温和。

    伴生矿放射性酸性废水无害化治理及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53208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0456383.8

    申请日:2022-04-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伴生矿放射性酸性废水无害化治理及资源化利用的方法,该方法能对含铀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并能回收铀;该方法将含铀与其他金属的废水经过预氧化后,调节pH至弱碱性使废水中金属元素形成沉淀,同时利用沉淀吸附废水中的铀,然后利用CO32‑与铀的络合作用,将沉淀中的铀转移至Na2CO3溶液中,溶出的U‑CO32‑络合物通过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富集回收,使用后的Na2CO3溶液能循环用于沉淀中铀的溶出。本发明工艺将废水处理与铀资源回收利用相结合,在满足废水达标排放要求的同时,降低固体废物产量及放射性活度,使产生的沉淀渣能够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进行处置,降低贮存、填埋设施建设成本以及辐射安全监管难度,且可以实现铀资源化回收。

    伴生矿放射性酸性废水无害化治理及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53208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456383.8

    申请日:2022-04-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伴生矿放射性酸性废水无害化治理及资源化利用的方法,该方法能对含铀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并能回收铀;该方法将含铀与其他金属的废水经过预氧化后,调节pH至弱碱性使废水中金属元素形成沉淀,同时利用沉淀吸附废水中的铀,然后利用CO32‑与铀的络合作用,将沉淀中的铀转移至Na2CO3溶液中,溶出的U‑CO32‑络合物通过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富集回收,使用后的Na2CO3溶液能循环用于沉淀中铀的溶出。本发明工艺将废水处理与铀资源回收利用相结合,在满足废水达标排放要求的同时,降低固体废物产量及放射性活度,使产生的沉淀渣能够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进行处置,降低贮存、填埋设施建设成本以及辐射安全监管难度,且可以实现铀资源化回收。

    一种吸附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772050A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810391825.9

    申请日:2018-04-2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附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将羧甲基纤维素、明胶和吡咯单体按照质量比为0.2:4:0.136~1.358的比例混合后,加入铬酸进行原位聚合反应,即可得到吸附剂;所制备得到的吸附剂可用于吸附酸性品红。对酸性品红具有独特的吸附效果,吸附量可达到90%以上,且可以多次循环使用,去除效率几乎不变。该吸附剂稳定性好;所使用的原材料均是价格低廉且可再生的生物基质材料,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外加条件促进产品合成,易于制备,生产周期短。且制备原料均是是安全无毒的生物基质材料,易于降解,无二次污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