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打印机的底粉盒清扫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815557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37741.0

    申请日:2022-04-25

    Abstract: 一种激光打印机的底粉盒清扫装置,包括:转轴,固定装置,连接装置,开合装置,清洁单元;所述转轴安装在底粉盒体上,由打印机的驱动电机驱动旋转;所述转轴上设有套环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一端焊接在所述套环装置上,另一端安装有所述开合装置,在所述开合装置上安装有清洁单元,所述固定装置中还安装有控制所述开合装置(8)开合的连接装置。本发明结构简单、拆装、使用方便,可以使墨粉清扫更加彻底并及时清理出墨粉底盒,避免墨粉过多的残留在底粉盒体内,使废粉和废粉盒可以重复利用,降低了使用成本。结构设计灵巧,耐用性好,有效避免了墨粉的浪费。

    显影硒鼓
    2.
    发明公开
    显影硒鼓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4895541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469407.3

    申请日:2022-04-2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打印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显影硒鼓,包括壳体、加粉装置、进粉通道、显影磁辊、第一传动杆、感应鼓、第二传动杆、充电辊和位置调节装置,加粉装置包括进粉口和搅拌装置,位置调节装置设置在壳体上并安装及调节显影磁辊、第一传动杆、感应鼓、第二传动杆和充电辊,进粉通道的一端与搅拌装置连通,另一端与显影磁辊连接;显影磁辊、第一传动杆、感应鼓、第二传动杆和充电辊通过齿轮啮合传动。通过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保证传动的稳定性,通过搅拌装置可以将墨粉均匀的导入到进粉通道内,从而保证显影磁辊均匀的吸附墨粉,通过位置调节装置调整齿轮的啮合度以及间距,使得墨粉的吸附量达到稳定,从而保证打印质量处于较佳状态。

    一种打印机墨粉补充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7606240U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20979486.8

    申请日:2022-04-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打印机墨粉补充装置,包括管壳、设置在管壳底部的连接装置、设置在连接装置上的粉筒芯片、与管壳滑动套接的推杆以及与管壳抽拉配合的加粉装置,所述管壳侧壁水平开设有与加粉装置抽拉配合的通孔,所述管壳的侧壁设置有刻度。采用本申请的打印机墨粉补充装置,一方面,加粉装置可重复利用,有利于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粉筒芯片用于向硒鼓芯片传送数据;管壳上设有刻度,当推杆推送墨粉时,可以通过刻度读出来推入的量以及控制推入的量,有利于提高墨粉添加量的精确性。

    一种配备有旋转式内壁清扫机构的打印机底粉盒

    公开(公告)号:CN217982137U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20966350.3

    申请日:2022-04-25

    Inventor: 崔冬旭 柏发俊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配备有旋转式内壁清扫机构的打印机底粉盒,包括盒体和旋转式内壁清扫机构,所述旋转式内壁清扫机构包括芯轴和多个清扫组件,所述芯轴与盒体转动装配,芯轴包括两端的螺纹段和中间的光轴段,所述螺纹段匹配装配有调节螺纹套;所述多个清扫组件依次并列与光轴段装配,清扫组件包括与光轴段滑动装配的滑动套、周向间隔布置且与滑动套外侧壁铰接的多个摆动架以及设置在摆动架远离滑动套一端的毛刷,所述相邻滑动套之间设置有与光轴段滑动装配的传动隔套,所述盒体内壁对应每个毛刷的一侧设置有挡环。本申请的打印机底粉盒,通过旋转式内壁清扫机构可对粘黏在盒体内壁的墨粉进行清理,有效提高了墨粉清理的效率和彻底性。

    一种加热辊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598144U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21026965.4

    申请日:2022-04-2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打印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加热辊,包括同步转动的铝管、第一端盖、第二端盖、辊芯、加热组件和保温组件,辊芯设置在铝管的轴线上,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分别设置在铝管的两端,加热装置包括多根加热管和隔热管,多根加热管等弧距设置在铝管上,隔热管设置在辊芯上,保温组件包括第一保温片和第二保温片,第一保温片设置在第一端盖和加热管之间,第二保温片设置在第二端盖和加热管之间。通过在铝管上等弧距设置多根加热管,在辊芯上设置隔热管,防止热量向辊芯扩散,通过在加热管两端分别设置第一保温片和第二保温片防止热量向两端扩散,使得加热管产生的热量均集中向铝管传递,减少了热量损失,降低了能耗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