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86215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154801.2
申请日:2019-11-22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用处理装置,所述机体的侧壁上具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的风道,所述进口滤网与所述机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进风口,所述净化组件置于所述风道的内部,所述出口滤网与所述机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机体的出风口,所述风机与所述风道固定连接,并为位于所述风道的内部;所述混合型活性炭过滤器、所述碳纤维过滤器和所述3MHEPA滤网分别与所述风道固定连接,均位于所述风道的内部,且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碳纤维过滤器和3MHEPA滤网依次排布。达到提升空气净化装置的净化效果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0935193A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911154315.0
申请日:2019-11-22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IPC: B01D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西药成分萃取装置,所述储液罐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所述萃取罐的进口端连通,所述冷凝件呈倾斜设置,所述冷凝件的进口端通过管道与所述萃取罐的侧壁的出气端连通,所述冷凝件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收集罐的进液端连通,所述收集罐的出气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泵体连通,所述加热件与所述萃取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超声控制件与所述萃取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超声片与所述萃取罐固定连接,所述出液管的一端与所述萃取罐连通,并位于所述萃取罐的底端的侧壁上,所述出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阀固定连接。达到提高了西药成分萃取装置的萃取效果和萃取效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1036373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154348.5
申请日:2019-11-22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IPC: B02C21/00 , B02C19/20 , B02C7/08 , B02C7/12 , B02C18/10 , B02C18/14 , B02C18/18 , B02C23/14 , B02C2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料加工用研磨处理装置,所述入料件与所述筒体固定连接,所述入料件上具有入料通道,所述盒体上具有储料腔,所述盒体与所述筒体固定连接,且所述储料腔与所述入料通道连通,所述盒体与所述筒体的连接处设置有所述出料网,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贯穿所述盒体,并与所述推板固定连接,且所述推板位于所述储料腔内;所述过渡盘的轴心处具有过渡孔,所述过渡盘与所述筒体固定连接,所述研磨盘上具有多个漏料孔,所述研磨盘与所述筒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研磨盘传动连接,所述出料口设于所述筒体的底部。达到提升研磨设备研磨出的物料细度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836841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10147745.5
申请日:2015-03-31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67/025 , G06F17/30926 , H04L61/1511 , H04L61/203 , H04L67/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感器网络传感节点标识解析过程信息的管理方法,属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技术领域。通过对传感节点标识解析过程信息的管理,确保传感节点标识解析过程的规范性和标识解析过程信息的规范性。该方法主要包括传感节点身份标识符编码一致性管理、标识解析NAPTR规则记录完整性管理、节点地址信息一致性管理和节点基本信息规范性管理,通过以上四个模块分别实现对节点身份标识符、域名解析NAPTR规则记录、标识符解析NAPTR规则记录、网关IP地址、节点通信地址、节点感知信息等标识解析过程信息的管理,同时,本发明提出一种改进的Sunday字符串匹配算法提高传感节点身份标识符编码一致性管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363250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56294.9
申请日:2024-10-17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IPC: H04B15/00 , H04W24/02 , H04W24/06 , H04B17/391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离散柔性演员‑评论家算法(MA‑DSAC)的多用户协同抗干扰策略,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该发明为了同时解决多用户场景下存在的外部恶意干扰和内部各通信收发对之间的同频干扰,联合频率域、功率域和调制编码域,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离散柔性演员‑评论家算法的多用户协同抗干扰策略。在该策略中,首先,引入马尔科夫博弈对多用户抗干扰问题进行建模和分析;接着,对柔性演员‑评论家算法进行离散化处理以应对多维离散动作空间;最后,通过各通信收发对之间的信息交互,基于集中训练和分布式执行的框架,将其拓展为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算法,以实现高效的多用户协同抗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1086340A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1911154788.0
申请日:2019-11-22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IPC: B42B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装订机的压铆装置,通过将需装订文件放置在所述装订台上,移动至所述压铆筒体的下方,打开开关,使控制器控制所述压铆筒体向下移动,所述刀头和所述刀身进入装订文件内,同时所述测距尺被装订文件朝向反方向抵制,所述位移感应器接收到垂直方向的位移距离,并传输到控制器进行铆管截断长度计算,控制器控制所述滑动驱动带动所述传送带和所述滑动板移动,然后使所述伸缩驱动带动所述截断刀具对铆管进行截断,并掉落至装订文件的孔内,通过所述压铆筒体对铆管进行压紧,如此简化了压铆装置的复杂结构,使打孔和压铆在同一装置上进行,减少操作误差,使装订效果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4886621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324253.9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个性化距骨置换假体,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假体主体,假体主体为注塑假体主体,假体表面为解剖状弧形;假体主体外表面设有微米级周期性微结构;假体主体内部设有金属多孔支架。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根据CT或核磁共振获取数据得到注塑假体主体,与待植入关节面相匹配,假体完全符合个体距骨表面解剖形状,微米级周期性微结构具有生物学功能,便于假体主体与邻近关节面快速成骨融合生长;假体主体设有金属多孔支架,便于接近自然骨解剖结构,增加生物力学功能。本发明设计了一种个性化距骨置换假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植入人工关节假体存在应力遮蔽的技术缺陷,实现快速修复、重建距骨生物力学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086340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911154788.0
申请日:2019-11-22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IPC: B42B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装订机的压铆装置,通过将需装订文件放置在所述装订台上,移动至所述压铆筒体的下方,打开开关,使控制器控制所述压铆筒体向下移动,所述刀头和所述刀身进入装订文件内,同时所述测距尺被装订文件朝向反方向抵制,所述位移感应器接收到垂直方向的位移距离,并传输到控制器进行铆管截断长度计算,控制器控制所述滑动驱动电机带动所述传送带和所述滑动板移动,然后使所述伸缩驱动气缸带动所述截断刀具对铆管进行截断,并掉落至装订文件的孔内,通过所述压铆筒体对铆管进行压紧,如此简化了压铆装置的复杂结构,使打孔和压铆在同一装置上进行,减少操作误差,使装订效果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04836841B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510147745.5
申请日:2015-03-31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感器网络传感节点标识解析过程信息的管理方法,属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技术领域。通过对传感节点标识解析过程信息的管理,确保传感节点标识解析过程的规范性和标识解析过程信息的规范性。该方法主要包括传感节点身份标识符编码一致性管理、标识解析NAPTR规则记录完整性管理、节点地址信息一致性管理和节点基本信息规范性管理,通过以上四个模块分别实现对节点身份标识符、域名解析NAPTR规则记录、标识符解析NAPTR规则记录、网关IP地址、节点通信地址、节点感知信息等标识解析过程信息的管理,同时,本发明提出一种改进的Sunday字符串匹配算法提高传感节点身份标识符编码一致性管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546593B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310520353.X
申请日:2013-10-29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IP与非IP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标识符解析方法,用于获得传感节点生产应用属性信息、具体环境下的应用属性信息和实时数据信息,包括基于互联网的传感节点标识符解析与传感网内传感节点标识符解析两个过程;传感节点生产应用属性信息是通过基于互联网的传感节点标识符解析,获得传感节点生产厂商的地址进而查询得到;传感节点具体环境下的应用属性信息和实时数据信息是通过传感网内传感节点标识符解析获得。本方法不用改变现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遵循的协议规则,能很好地与现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融合,实现了对传感节点进行定位,填补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无法对传感节点进行定位的缺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