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731896B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610074901.4
申请日:2016-02-02
Applicant: 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9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构件高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养护方法,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原材料用量如下:矿渣:480~640kg,粗集料:852~969kg,细集料:771~8kg,碱组分:94~126kg,水:93~121kg,钢纤维:0~117kg,活性矿物材料:0~56kg,减水剂:6.8~9.0kg;减水剂为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本发明中通过添加碱组分、钢纤维、活性矿物材料和减水剂以及采用蒸汽养护的技术措施,使得用于预制装配构件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长期性能都显著增加;使得预制装配构件的实用性更高,使用范围更广泛,使用装配构件的建筑的抗震性、整体性更好,建筑的使用寿命更长;并且本发明中采用矿渣代替了水泥,增加了废弃资源再利用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4150803B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410425399.8
申请日:2014-08-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04B24/22 , C04B10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碱矿渣混凝土减水剂,所述减水剂按质量计包含以下组分:硝酸盐:11-23份;β-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15-25份;木质素磺酸盐:3-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盐:1-2份;所述碱矿渣混凝土为WG-矿渣混凝土(WG即水玻璃),β-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为β-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木质素磺酸盐为木质素磺酸钙,十二烷基苯磺酸盐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所述硝酸盐为硝酸钡和硝酸铅的混合物,其中硝酸钡1-3份,硝酸铅10-20份。本发明的减水剂在WG-矿渣混凝土中可达20%以上,与WG-矿渣混凝土适应性良好,能有效降低新拌WG-矿渣混凝土的初始粘度,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工作性,并减少WG-矿渣混凝土的用量,提高混凝土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193274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410431394.6
申请日:2014-08-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碱矿渣发泡混凝土,包括矿渣和碱激发剂,所述碱激发剂为氢氧化钠或水玻璃,碱激发剂为氢氧化钠时,所述碱矿渣发泡混凝土按质量计由以下组分组成:矿渣:59~65份;NaOH:5~6份;水:23~26份;发泡剂:4.8~12.2份;碱激发剂为水玻璃时,所述碱矿渣发泡混凝土按质量计由以下组分组成:矿渣:56~61份;水玻璃:9~11份;水:21~25份;发泡剂:5.0~12.2份;所述泡沫混凝土的容重为290-610kg/m3。本发明的碱矿渣发泡混凝土凝结速度短,强度发展快,而且后期强度较高,且耐水、耐候性能优异,能够长期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150803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425399.8
申请日:2014-08-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04B24/22 , C04B10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碱矿渣混凝土减水剂,所述减水剂按质量计包含以下组分:硝酸盐:11-23份;β-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15-25份;木质素磺酸盐:3-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盐:1-2份;所述碱矿渣混凝土为WG-矿渣混凝土(WG即水玻璃),β-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为β-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木质素磺酸盐为木质素磺酸钙,十二烷基苯磺酸盐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所述硝酸盐为硝酸钡和硝酸铅的混合物,其中硝酸钡1-3份,硝酸铅10-20份。本发明的减水剂在WG-矿渣混凝土中可达20%以上,与WG-矿渣混凝土适应性良好,能有效降低新拌WG-矿渣混凝土的初始粘度,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工作性,并减少WG-矿渣混凝土的用量,提高混凝土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497095B
公开(公告)日:2011-07-06
申请号:CN200910103254.5
申请日:2009-02-24
Applicant: 四川省宜宾普什模具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IPC: B21D2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零件拉延成型中拉延筋设置判断方法,先确定断面差异较大的两断面,其间距为L;再确定两断面轮廓间的断面弧长L1、L2和轮廓间的平面距离a1、a2;计算每一断面材料单边的流入量b1=(L1-1.06a1)/2,b2=(L2-1.06a2)/2,其中1.06为材料的塑性变形率;根据公式求出θ;如果θ<7°,则设置单筋;如果7°≤θ≤15°,则设置双筋;如果θ>15°,则需要提出产品的设计变更。本发明数学计算简单、步骤少,计算量非常少,确定起来快速、准确,一般不超过十分钟。
-
公开(公告)号:CN101497095A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910103254.5
申请日:2009-02-24
Applicant: 四川省宜宾普什模具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IPC: B21D2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零件拉延成型中拉延筋设置判断方法,先确定断面差异较大的两断面,其间距为L;再确定两断面轮廓间的断面弧长L1、L2和轮廓间的平面距离a1、a2;计算每一断面材料单边的流入量b1=(L1-1.06a1)/2,b2=(L2-1.06a2)/2,其中1.06为材料的塑性变形率;根据公式tanθ=|b1-b2|/L求出θ;如果θ<7°,则设置单筋;如果7°≤θ≤15°,则设置双筋;如果θ>15°,则需要提出产品的设计变更。本发明数学计算简单、步骤少,计算量非常少,确定起来快速、准确,一般不超过十分钟。
-
公开(公告)号:CN110105032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420553.5
申请日:2019-05-2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尾矿集料透水混凝土路面材料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该路面材料包括基层材料和面层材料,基层材料按质量份计,包括粒径为5-10mm的铁尾矿75-81份、高炉矿渣12-18份、碱激发剂3-6份、水2-4份;面层材料按质量份计,包括粒径为0.3-0.6mm或0.6-1.18mm的铁尾矿85-92份、环氧树脂3-6份、聚酰胺1.8-3.6份,颜料0.5-1份。利用本发明中的路面材料制作路面,既可以循环利用工业废弃物,节约天然资源,又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9988451A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910284748.1
申请日:2019-04-10
Applicant: 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9D7/61 , C09D5/16 , B01J27/06 , B01D53/86 , G01N21/31 , G01N23/2005 , G01N23/207 , G01N23/2202 , G01N23/2251 , G01N23/227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自清洁预制构件的光催化施工工艺,拟由纳米光催化剂与装配式预制构件相结合,有效地将光催化材料的功能体现在室内外表面的建筑材料中,不仅可作为建筑结构材料也可作为功能材料使用,在应用方面实现改善室内外环境安全性、舒适度和提升建筑节能的效果,使其向功能化、生态化和无害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在其开发过程中,采用绿色建筑节能措施,减少能源和资源的使用,打造生态、可持续的绿色开发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4792257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171427.2
申请日:2015-04-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1B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测量早龄期混凝土内部多处应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用粘接剂将多根碳纤维丝相互垂直粘贴成网状结构,然后使用粘接剂将电阻应变片沿着碳纤维丝主轴方向并顺其轴向粘贴于碳纤维丝上;步骤2、在电阻应变片粘贴处和接线端子位置表面涂0.5mm~1.0mm粘胶涂覆层,再在电阻应变片、接线端子以及引出线上覆一层塑料薄膜用于防潮;步骤3、将经步骤1和步骤2处理的带电阻应变片的碳纤维网整体埋入浇筑试件中,并对碳纤维网进行固定;步骤4、利用电阻应变仪测量混凝土内部的电阻应变片产生应变的数据。本发明的优点是:能够在埋设应变片时保证应变片的相对位置和相互角度;能够保持电阻应变片的测量位置和测量方向,测量结果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4048591A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410321054.8
申请日:2014-07-0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1B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早龄期混凝土内部应变的碳纤维丝应变片组合。它包括有碳纤维丝(1)和电阻应变片(2),在碳纤维丝(1)上粘贴有电阻应变片(2)和接线端子(4),电阻应变片(4)的两条引出线(3)与两根输出导线(5)对应连接在接线端子(4)两端。在电阻应变片(2)、接线端子(4)以及引出线(3)的上表面涂有粘胶涂覆层(6),并覆盖有塑料薄膜(7)。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能测量出混凝土内部的真实应变数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