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31224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111332734.6
申请日:2021-11-1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02F9/00 , C02F101/30 , C02F101/38 , C02F1/00 , C02F1/461 , C02F1/44 , C02F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从水中去除PFAS的可持续电化学过滤系统和方法,包括过滤器本体、纳米碳纤维膜、阳极环、绝缘环、阴极环和外接电源;纳米碳纤维膜铺设在过滤出水口上方的过滤器本体内;阳极环、绝缘环和阴极环从下至上依次布设在纳米碳纤维膜上表面。本发明中纳米碳纤维膜具有导电性能,比表面积大,电化学性能稳定,能吸附、截留原水中的PFAS和NOM。在增加外场电势的情况下,纳米碳纤维膜带正电,PFAS的吸附容量显著增加,与此同时,吸附在膜上的NOM被氧化;纳米碳纤膜吸附饱和的时候,翻转外置电势,纳米碳纤膜带负电,PFAS从膜上脱附,浓缩液被收集,过滤装置的膜表面得到再生。
-
公开(公告)号:CN111239364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037844.9
申请日:2020-01-1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污染场地土壤功能受损程度的快速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称取绿茶和博士茶茶叶装入茶袋并做好标记;S2、在污染场地中不同空间位置设置埋设点,每个埋设点内以绿茶和博士茶的茶袋各一个配对进行埋设;S3、70~90天后取回茶袋并烘干;S4、清理茶袋后称重;根据绿茶的分解数据计算污染场地土壤的稳定性系数S值,再根据博士茶的分解数据计算博士茶的分解速率k值;S5、根据污染场地土壤的稳定性系数S值及博士茶的分解速率k值评价该污染场地土壤的受损程度。本发明通过对污染土壤的有机物质分解过程进行指标量化评价,能够快速简便的评估常见污染场地土壤功能的受损级别,使得评价结果更具有环境与生态指示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684350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954422.6
申请日:2024-07-1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02F3/32 , B09C1/10 , C02F101/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沉水及挺水植物对痕量PFAS污染场地修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受痕量PFAS污染的场地处,通过种植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形成多个植物带;其中,植物带以分区种植的形式形成,其至少包括从受污染场地的岸边到水深处依次种植形成的挺水植物带、组合植物带和沉水植物带,组合植物带由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共同形成。借助于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形成的多种植物带,能够长期稳定地维持水体的清洁状态,搭配种植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可以形成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净能力。这种多样化的植物配置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水体空间,还能为各种水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地,从而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6216874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0288356.9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C02F1/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体生态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蓝藻水华的水体修复剂、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纳米纤维载体、负载于纳米纤维载体上的纳米聚硅酸和附着于纳米纤维载体上的硅藻。其能够在藻类富集区域为硅藻提供生长附着位点,稳定持续释放纳米硅酸,在带入适量目标硅藻的同时有助于土著硅藻快速生长,建立水体硅藻屏障,使硅藻在与蓝藻竞争营养盐时获得优势,抑制蓝藻繁殖。搭载的修复剂在封闭水体或流动水体中均不会流失,无需人力维护和多次投加,可从原位上长期控制蓝藻水华爆发。
-
公开(公告)号:CN116216874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288356.9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C02F1/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体生态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蓝藻水华的水体修复剂、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纳米纤维载体、负载于纳米纤维载体上的纳米聚硅酸和附着于纳米纤维载体上的硅藻。其能够在藻类富集区域为硅藻提供生长附着位点,稳定持续释放纳米硅酸,在带入适量目标硅藻的同时有助于土著硅藻快速生长,建立水体硅藻屏障,使硅藻在与蓝藻竞争营养盐时获得优势,抑制蓝藻繁殖。搭载的修复剂在封闭水体或流动水体中均不会流失,无需人力维护和多次投加,可从原位上长期控制蓝藻水华爆发。
-
公开(公告)号:CN115591926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177602.5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C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方法,包括步骤1、筛选高富集自生植物品种;步骤2、种植高富集自生植物;步骤3、自生植物收割;步骤4、秸秆粉碎;步骤5、制备生物炭;步骤6、生物炭回用修复污染土壤。本发明通过在PFAS污染物的土壤上种植自生植物,植物根系会吸附锁定长链、疏水性PFAS物质,而短链、亲水性PFAS会被植物根系吸收并转运到植物的地上部分,最终储存在叶片和枝条中。自生植物在整个生命周期不用特别管理维护,当植物长到成熟期后,可将植物地上部分进行收割,集中焚烧发电,PFAS将在高温焚烧过程中被分解,形成生物炭,再次修复污染土壤。
-
公开(公告)号:CN118561428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21460.X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受污染水体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受污染水体生物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修复材料包括聚丙烯纤维、偏硅酸凝胶、还原性铁盐和菱形藻,其中,聚丙烯纤维表面负载偏硅酸凝胶并与还原性铁盐形成交联,菱形藻包裹于负载偏硅酸凝胶并与还原性铁盐形成交联的聚丙烯纤维表面。该修复材料是利用菱形藻生长中自身释放的过氧化氢而产生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降解污染物,交联还原性铁的偏硅酸凝胶均不具有氧化性,对水生生物无生物毒性,不会破坏水体原有生态系统平衡;且该修复材料不会随水流流失,不需要持续投加。
-
公开(公告)号:CN116425250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185398.X
申请日:2023-03-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C02F1/28 , B01D36/02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田用水处理装置及方法,包括沿水流方向间隔布置的若干块处理板,单块处理板包括位于处理板正面的格栅层、位于反面的吸附层以及位于格栅层和吸附层之间的过滤层;当用于农田出水时,若干块处理板均正向沿农田出水渠水流方向间隔布置,格栅层初步拦截悬浮物和颗粒物,过滤层拦截细颗粒物、颗粒态磷,吸附层富集溶解性磷;当用于农田灌水时,若干块处理板均反向沿农田灌水渠水流方向间隔布置,在进水的物理和化学作用下,以及各层材料的弹性震动作用下,将处理板拦截的颗粒态磷和部分被吸附的磷洗脱进入灌溉水体中,恢复处理板的性能,重复使用。其能够提升农田出水水质,并实现磷资源的回用,有效控制农田面源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5524158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227912.3
申请日:2022-10-09
IPC: G01N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境土壤检测用土壤取样装置,包括工作板,所述工作板底部安装有伺服电动伸缩杆,所述伺服电动伸缩杆底端安装有底盘,所述工作板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上安装柱,所述上安装柱一侧外壁开设有滑动槽,所述上安装柱底端安装有上法兰,所述上安装柱一侧内壁安装有内固定板,所述内固定板端部安装有内置套筒;所述下安装柱一侧外表面开设有开槽,此环境土壤检测用土壤取样装置采用刨土的方式进行采集土壤,在取样时过滤掉土壤内混合的石块,检测前无需要对石块进行筛选,过程较为简便,可以根据需要探测不同深度的土壤,方便取出土壤,采集不同深度土壤的精确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031224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332734.6
申请日:2021-11-1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02F9/06 , C02F101/30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从水中去除PFAS的可持续电化学过滤系统和方法,包括过滤器本体、纳米碳纤维膜、阳极环、绝缘环、阴极环和外接电源;纳米碳纤维膜铺设在过滤出水口上方的过滤器本体内;阳极环、绝缘环和阴极环从下至上依次布设在纳米碳纤维膜上表面。本发明中纳米碳纤维膜具有导电性能,比表面积大,电化学性能稳定,能吸附、截留原水中的PFAS和NOM。在增加外场电势的情况下,纳米碳纤维膜带正电,PFAS的吸附容量显著增加,与此同时,吸附在膜上的NOM被氧化;纳米碳纤膜吸附饱和的时候,翻转外置电势,纳米碳纤膜带负电,PFAS从膜上脱附,浓缩液被收集,过滤装置的膜表面得到再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