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84974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064688.8
申请日:2025-01-1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场景兼容的水面逸出气体采集装置,属于气体采集技术领域。包括浮板、与所述浮板上端连接的采集主体、与所述采集主体连接的固定牵制组件和气体采集检测组件;在采集主体上端设置收口罩,使采集主体整体为下宽上窄的结构,同时,在采集主体上设置上端为开口结构的收口罩,在设置曝气装置时,有助于外侧风体会形成涡流,不会经该开口结构倒灌入采集主体内,有效规避了对水面气体逸出能力的抑制,同时,本发明通过待采集水域的不同工况提供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气体采集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929438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527705.9
申请日:2024-10-30
IPC: G06F40/258 , G06F16/353 , G06F40/289 , G06F16/34 , G06F16/31 , G06F40/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文本数据驱动的标准体系框架构建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从报告、文献、专利、案例及标准五类文本中利用LDA模型识别出t个主题并映射为标准体系的一级子体系;计算各主题的主题词归类至该主题下的共现关系,根据共现关系利用共现网络分析法,识别出m个子聚类并映射为标准体系的二级子体系;最后根据一级子体系和二级子体系构建标准体系框架。“规划设计‑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实际应用‑标准制定”全链条文本数据的输入保证标准体系框架具备完整性和前瞻性,LDA主题模型和主题词共现网络的联合使用保证标准体系框架具备客观性和层次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86403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99643.3
申请日:2023-07-2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判断图神经网络模型中子结构活性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首先在图神经网络模型中匹配含有第一子结构的所有化合物的集合,提取在所述化合物中含有该第一子结构的第二子结构集合,然后利用所述图神经网络模型计算每个第二子结构的活性或毒性预测值,以及每个第二子结构掩蔽第一子结构的活性或毒性预测值;计算第一子结构对于每个化合物的活性的贡献值;最后将所有贡献值的均值与阈值比较,判断所述第一子结构在所述图神经网络模型中是否为活性子结构;本发明在图神经网络模型中进一步探究结构‑活性关系,提供模型可解释性,深化领域理解,且计算结果准确可信,对推动图神经网络模型在化学、药物计算学等领域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552849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31126.6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12N11/10 , C02F1/72 , C02F3/34 , C02F3/32 , C12N11/04 , B01J31/22 , B01J35/39 , C02F101/30 , C02F101/16 , C02F101/10 , C12R1/645 , C12R1/125 , C12R1/8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用双包埋颗粒及其在去除污水中混合雌激素中的应用,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以包埋有光催化剂和白腐真菌的人工光合颗粒和包埋有细菌和绿藻的自然光合颗粒进行耦合制备得到双包埋颗粒。所述双包埋颗粒对污水中结合态雌激素以及人工合成的自由态雌激素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所述双包埋光合颗粒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生物处理降解效率低、高级氧化处理毒性削减效果差的问题,为污水处理提供了新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8005192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313354.5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菌藻共生颗粒储存碳源提高污水处理效果的方法。本发明以菌藻共生颗粒为核心,通过不同调控手段,实现高效积累菌藻颗粒中的糖原、脂质和聚羟基脂肪酸酯(PHB),对新污染物去除具有良好效果。菌藻共生颗粒作为生物催化剂代谢污水中有机物的同时将剩余底物储存为糖原和脂质,进一步转化为PHB形成胞内碳源,从而实现了污水中有机碳的回收和持续利用。通过调控糖原、脂质及PHB的释放进一步为微生物提供碳源,以增加菌藻共生颗粒对新污染物(雌激素)和剩余氮的持续去除提供便利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6535018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750056.8
申请日:2023-06-2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见光催化与生物降解近场耦合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可见光催化与生物降解的耦合体系;(2)构建近场耦合反应器;(3)在近场耦合反应器中进行污水的降解处理。本发明通过可见光催化材料在光激发下产生的活性物种将污水中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中间产物,中间产物被微生物进一步降解矿化,光催化和生物降解在近场耦合反应器中同时同步进行,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时,能够同步削减毒性。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生物处理降解效率低,高级氧化处理毒性削减效果差,而高级氧化串联生物处理会导致高级氧化产生生物抑制性产物,从而抑制后续生物处理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80860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625511.2
申请日:2024-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性有机化学品迁移能力评估方法及系统,所述评估方法包括建立迁移能力评估数据源,并基于评估数据源构建中性有机化学品有机碳归一化吸附系数KOC预测模型;基于有机碳归一化吸附系数KOC值构建连续性迁移能力评估指标M,根据M的评估限值评估该中性有机化学品的迁移能力;待评估化学品分类及迁移能力评估。本发明能够体现中性有机物质的迁移能力大小且提高评估准确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