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轴压缩条件下观测岩石全场变形的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42207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481613.6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岩石力学性能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三轴压缩条件下观测岩石全场变形的试验方法,包括步骤a:制作岩石试件;步骤b:选用透明材料制作用于放置所述岩石试件的可封闭的压力室;步骤c、将所述岩石试件放置于所述压力室内;步骤d:设置具有压迫部的压迫机构,使所述压迫部与所述岩石试件之间为压迫配合;步骤e:安装泵机,使所述泵机与所述压力室的内侧相连通,封闭所述压力室;步骤f:安装拍摄机构,使所述拍摄机构对准放置在所述压力室内的所述岩石试件;步骤g:开启所述泵机,使所述泵机向所述压力室内泵入具有一定压力的透明液体,调节所述压迫机构,使所述压迫部压迫所述岩石试件;步骤h:开启所述拍摄机构,使所述拍摄机构对所述岩石试件进行拍摄。

    可视化三轴试验机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596861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510022910.4

    申请日:2015-01-1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视化三轴试验机,在下定位板(2)顶面的中央固定台座,台座上安装透明压力室(5),液压缸(7)活塞的下端设有加载头对透明压力室(5)的压杆,在液压缸(7)的正上方设有线性差动变压器(9),线性差动变压器(9)的探头竖直向下,并与液压缸(7)活塞的上端接触;在透明压力室(5)的外围设有四个照相机(11)和三台摄像机(12)。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组装方便,成本低,稳定性好;由硬件控制试验精度高,可靠性好,保载时间长;可直观观察试件的径向变形,通过拍摄设备并结合图像处理系统软件,更能准确的测量试件的径向变形。(8),该加载头(8)位于上定位板(4)的下方并正

    可视化三轴试验系统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614247B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510023694.5

    申请日:2015-01-1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视化三轴试验系统,透明压力室(5)由手动泵(17)供油,透明压力室(5)的正上方设有液压缸(7),液压缸(7)由变量柱塞式液压泵(34)供油,液压缸(7)活塞的下端设有加载头(8),该加载头(8)正对透明压力室(5)的压杆,在液压缸(7)的正上方设有线性差动变压器(9),线性差动变压器(9)的探头与液压缸(7)活塞的上端接触;在透明压力室(5)的外围设有四个照相机(11)和三台摄像机(12)。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组装方便,成本低,稳定性好;由硬件控制试验精度高,可靠性好,保载时间长;可直观观察试件的径向变形,通过拍摄设备并结合图像处理系统软件,更能准确的测量试件的径向变形。

    一种渗流条件下观测岩石全场变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07643A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811481593.2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石力学性能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渗流条件下观测岩石全场变形的方法,包括步骤a:制作岩石试件;步骤b:安装具有压迫部的压迫机构,使所述压迫部与所述岩石试件之间为压迫配合;步骤c:安装第一泵机,使所述第一泵机与所述岩石试件相连通;步骤d:安装拍摄机构,使所述拍摄机构对准所述岩石试件;步骤e:开启所述第一泵机,使所述第一泵机向所述岩石试件内注入渗透水;步骤f:调节压迫机构,使所述压迫机构压迫所述岩石试件;步骤g:开启所述拍摄机构,使所述拍摄机构对所述岩石试件进行拍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解决了采用引伸计观测岩石在渗透条件下的变形时,观测区域有限,无法对岩石不同部位的变形进行观测的问题。

    单轴拉压试验系统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596856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510022897.2

    申请日:2015-01-1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轴拉压试验系统,在下压头6的正上方设置液压缸(7),液压缸(7)活塞的下端设有加载头(8),线性差动变压器(9)的探头竖直向下,并与液压缸(7)活塞的上端接触;伺服阀(11)的进油口与变量柱塞式液压泵(18)的出油口连接,伺服阀(11)的回油出口与变量柱塞式液压泵(18)的回油口连接;在第二油管(17’)上接有支管(26),支管(26)与蓄能器外壳(20)底部的油嘴(24)连接,在蓄能器外壳(20)内设有囊袋(22),囊袋(22)外设有液压油(25)。本发明避免了夹具应力集中效应,试验过程中试件完全处于被拉伸状态,与实验目的是一致的,得到的实验数据非常直观、真实、可靠。

    可视化三轴试验系统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614247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23694.5

    申请日:2015-01-1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视化三轴试验系统,透明压力室(5)由手动泵(17)供油,透明压力室(5)的正上方设有液压缸(7),液压缸(7)由变量柱塞式液压泵(34)供油,液压缸(7)活塞的下端设有加载头(8),该加载头(8)正对透明压力室(5)的压杆,在液压缸(7)的正上方设有线性差动变压器(9),线性差动变压器(9)的探头与液压缸(7)活塞的上端接触;在透明压力室(5)的外围设有四个照相机(11)和三台摄像机(12)。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组装方便,成本低,稳定性好;由硬件控制试验精度高,可靠性好,保载时间长;可直观观察试件的径向变形,通过拍摄设备并结合图像处理系统软件,更能准确的测量试件的径向变形。

    可视化三轴试验机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596861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510022910.4

    申请日:2015-01-1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视化三轴试验机,在下定位板(2)顶面的中央固定台座,台座上安装透明压力室(5),液压缸(7)活塞的下端设有加载头(8),该加载头(8)位于上定位板(4)的下方并正对透明压力室(5)的压杆,在液压缸(7)的正上方设有线性差动变压器(9),线性差动变压器(9)的探头竖直向下,并与液压缸(7)活塞的上端接触;在透明压力室(5)的外围设有四个照相机(11)和三台摄像机(12)。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组装方便,成本低,稳定性好;由硬件控制试验精度高,可靠性好,保载时间长;可直观观察试件的径向变形,通过拍摄设备并结合图像处理系统软件,更能准确的测量试件的径向变形。

    煤与瓦斯突出灾变过程中人-机-环受损模拟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89859B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710492158.9

    申请日:2017-06-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与瓦斯突出灾变过程中“人‑机‑环”受损模拟试验方法,步骤为:1)组装巷道;2)安装传感器及“人‑机”模型;3)安装摄像头及高速摄像机;4)型煤制作及箱体密封;5)突出孕育;6)突出启动;7)结束试验。本发明采用模拟巷道的形式,通过高清摄像头和高速摄像机可直接观察煤与瓦斯突出发生后煤粉在巷道内的运移情况及对“人‑机‑环”的破坏情况,并且可通过安装在巷道内不同位置的传感器采集不同信号并同步处理,实现煤与瓦斯突出的可视化,该试验方法能最大程度还原现场工况并且具有巷道形式多变、采集信号丰富、操作安全等优点,为研究煤与瓦斯突出对“人‑机‑环”致灾机理提供新的试验手段及方法。

    确定水力冲孔有效抽采半径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03873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1123101.3

    申请日:2016-12-0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F7/00 E21B47/00 E21B4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水利冲孔有效抽采半径的方法,通过模拟试验水力冲孔前瓦斯抽采和水力冲孔后瓦斯抽采,并收集两次抽采的气体压力数据,根据气体压力数据获取每一断面的有效抽采面积,再计算模拟试验的有效抽采半径,从而获取模拟试验状态下水力冲孔前后的有效抽采半径比值,由于实际生产中,传统抽采方法的有效抽采半径基本是确定的,再利用模拟试验状态获取的比值即可计算出实际生产中水力冲孔的有效抽采半径;这样通过模拟试验的方式来确定水力冲孔前后有效抽采半径比值,并指导实际水利冲孔有效抽采半径的确定,避免了在现场反复测试的高成本,并且操作方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