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0001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47254.2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微流控领域的一种基于流速控制的巨型脂质体制备、收集装置,包括:上层电极;下层电极,表面设有微阵列结构;流体通道层,设于上层电极和下层电极之间、且与微阵列结构连通设置,流体通道层用于通入流体对脂质体完成收集;以及一种制备、收集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上层电极、下层电极以及位于两者中间的流体通道层,为脂质体的制备和收集提供环境,通过本装置和方法制备和收集的脂质体更加完整,收集的脂质体质量更高,更利于后续的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891717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35298.9
申请日:2024-07-1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18/214 , G06F18/25 , G06F30/17 , G06N3/0442 , G06N3/042 , G06N3/048 , G06N3/08 , G06F17/13 , G06F17/18 , G06F17/16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空特征交互融合网络的高速精密机床小样本热误差预测方法,并构建时空特征交互融合网络模型,该模型包括时空特征交互块、时空特征门控融合层和残差结构。门控时间卷积与多头自注意相结合,以捕捉时间信息并整合时间特征,捕捉短期和长期关系。对于空间信息,它使用图卷积网络和多头自注意,通过空间特征融合进行集成。这种方法便于同时利用时空特征。然后,通过时空特征门控融合层处理热信息数据,使用门控机制混合信息。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时空特征交互融合网络在小样本热信息预测和热误差补偿方面显著优于其他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8348083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610220.X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体声波增强的电化学检测微流控芯片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结构层、压电换能器和声波激励单元;所述结构层包括检测腔室,所述检测腔室边缘设置有微气泡捕获结构;所述压电换能器与所述结构层粘接;所述声波激励单元包括信号发生器和信号放大器,通过将产生的正弦交流信号加载到所述压电换能器上,引起所述压电换能器振荡,进而引起所述微气泡捕获结构中的气泡产生振荡,形成微流。该技术方案能够提升微芯片中电化学检测的性能,同时避免检测过程中的严重升温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46949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329290.8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场梯度、浓度梯度细胞体外培养装置及制备方法,包括细胞捕获培养芯片层和微电极层;细胞捕获培养芯片层上设置主进样段和捕获培养通道;每处捕获培养通道上设置捕获培养腔,捕获培养腔内设置若干捕获结构;微电极层上设置若干第一主电极、若干第二主电极、若干组第一叉指电极和若干组第二叉指电极,若干组第一叉指电极与若干组第二叉指电极交叉形成若干叉指电极区域;还包括有S1‑S4等制备步骤。本发明中的待培养细胞进入捕获培养腔的捕获结构后,外接电信号将引入到叉指电极上,相邻的微电极间将形成足够强度的电场,实现对片上培养的细胞间歇性电刺激,调控目标细胞的生长分化进程,捕获结构的捕获效率和捕获均一性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8146948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329288.0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细胞体外培养领域的一种浓度、气体和光照多因素的细胞培养芯片装置,包括光源板,光源板上设有发光体;气体浓度梯度芯片,气体浓度梯度芯片上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通过进气通道连通,进气通道上设有气体腔室;细胞培养芯片,细胞培养芯片设于气体浓度梯度芯片底部、光源板的上方,细胞培养芯片上设有进样口和出样口,进样口通过进样通道和出样口连通,进样通道上设有培养腔室,捕获器,捕获器设于培养腔室中;以及该芯片的制作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细胞培养芯片的上方设置光源板和气体浓度梯度芯片对细胞腔室实现光因素、气体梯度浓度和浓度多因素影响下的细胞培养,为细胞体外培养研究提供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6121031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211666131.4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流控芯片领域,公开了用于单细胞筛选的多级化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该微流控芯片包括PDMS结构层和与之键合的配套电极,PDMS结构层内设置有用于进行细胞捕获和分选的微通道结构,微通道结构包括依次连通的多级分选单元,分选单元均包括分选腔,分选腔包括分散区、捕获区和出样区。本发明设计了微陷阱阵列用于细胞/微粒捕获,捕获区的挡板结构可以大大提高样品利用率,配套的电极阵列用于负向介电泳力释放,多出口、多流路的芯片通道结构可以实现样品逐级富集、纯化、目标样品收集及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6121031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666131.4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流控芯片领域,公开了用于单细胞筛选的多级化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该微流控芯片包括PDMS结构层和与之键合的配套电极,PDMS结构层内设置有用于进行细胞捕获和分选的微通道结构,微通道结构包括依次连通的多级分选单元,分选单元均包括分选腔,分选腔包括分散区、捕获区和出样区。本发明设计了微陷阱阵列用于细胞/微粒捕获,捕获区的挡板结构可以大大提高样品利用率,配套的电极阵列用于负向介电泳力释放,多出口、多流路的芯片通道结构可以实现样品逐级富集、纯化、目标样品收集及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5895864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525198.6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流控芯片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平面电极的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包括微流控芯片、寻址式灭活控制器、压力控制器和控制单元,微流控芯片包括平面叉指电极和PDMS腔室层,PDMS腔室层包括玻璃基底和图案化金电极,玻璃基底上设置有通道结构,通道结构包括两个进样口和若干与进样口连通的捕获腔室,其中一个进样口与压力控制器连通。本发明通过对芯片上通道及捕获腔室机构的设计和优化,使得捕获腔室可实现单细胞的容纳,利用计算机程序及寻址式灭火器首先筛选所需目标细胞区域,并下发逻辑指令对其余细胞区域对应的控制电极加载足以电死细胞的脉冲电信号,灭活操作完成后,对所有细胞进行收集,得到的样本中即只存在活性的目标细胞。
-
公开(公告)号:CN115684093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61814.9
申请日:2022-11-0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1N21/552 , G01N21/01 , G02B17/08
Abstract: 本发明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色散检测的集成化波长调制型SPR检测装置,包括:入射光发生组件;四棱镜,四棱镜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镜面、第二镜面、第三镜面和第四镜面,第一镜面用于接收入射光;检测芯片,检测芯片包括层叠设置的透明基底、传感薄膜以及微流控芯片,透明基底设置在第二镜面上,微流控芯片上设有标准样本通道和待测样本通道,检测芯片用于接收经第一镜面折射的入射光;反射镜,反射镜设置在第三镜面上,反射镜用于将经检测芯片反射的入射光并将其反射至第四镜面完成色散后射出;检测组件,检测组件用于对经第四镜面射出的入射光光信号进行处理并采集样本图像,能够增加装置集成化程度,提升检测精度。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检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977203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006287.3
申请日:2022-01-0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颜伟 , 肖洋 , 肖明 , 胡显文 , 宋锐 , 夏潮 , 李志强 , 马勇飞 , 李绚绚 , 濮钧 , 王东阳 , 梁英 , 马晓光 , 霍承祥 , 陈春萌 , 程林 , 李贺文 , 杨军 , 卢国强 , 李照庭 , 甘嘉田 , 罗敏 , 丛贵斌 , 杨文丽 , 丁玉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考虑直流控制方式的交直流系统协调二级电压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接入交流系统的整流站与逆变站的外特性方程,并确定两侧换流站传输有功功率与消耗无功功率对换流母线电压幅值的偏导数;2)基于接入交流系统的整流站与逆变站的外特性方程,建立考虑直流送受端关联性的交直流协调二级电压控制模型M;3)对考虑直流送受端关联性的交直流协调二级电压控制模型M进行二次规划求解,得到交直流系统协调二级电压控制方式。本发明可对受端电网中直流近区发电机的无功出力进行协调,同时兼顾直流近区动态无功储备水平,加强受端电网电压水平的控制力度,提高电网安全运行的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