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7818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245693.0
申请日:2024-09-06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0 , G06F30/27 , G06F30/13 , G16C60/00 , G06F18/27 , G06N20/00 , G06F119/12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自膨胀颗粒防渗效果评价方法,本发明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多个关键因素,如渗透系数、流量和防渗有效时间等对自膨胀颗粒防渗效果的影响,而不仅仅局限于分析单一因素的作用。这种方法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全面捕捉复杂系统中的多重交互效应,避免因忽略某些变量而导致的评价偏差。通过同时纳入多个因素进行分析,多元回归不仅可以揭示这些因素对防渗效果的独立影响,还能够识别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或相互依赖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1911856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15117.1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C04B26/16 , E02B3/16 , C04B1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极端环境的堤坝防渗材料及其应用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而成:自膨胀颗粒30‑50份、环氧树脂10‑20份、水性聚氨酯固化剂0.2‑2份、复合剂1‑10份。本发明通过在自膨胀颗粒表面仅涂抹一半的粘性薄膜,可以在不影响自膨胀颗粒膨胀性能的情况下,使得粘性薄膜紧密贴合于颗粒表面。这种涂抹方式保留了颗粒的膨胀能力,因为未涂抹部分的表面积仍然可以自由吸水和膨胀,而涂抹部分则通过形成紧密的薄膜层来增强颗粒之间的粘附力和稳定性。涂抹一半的设计在颗粒膨胀过程中不会限制其吸水膨胀的能力,同时也提供了额外的结构支持和抗冲击能力,从而显著提高了后续粘合的整体稳定性和防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44634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266045.3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G16C60/00 , C01B33/18 , G06F30/10 , G06F30/28 , G06F119/02 , G06F119/14 , G06F11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膨胀颗粒级配组成设计及防渗性能的研究方法,本发明通过筛分仪精确获取所需大小的自膨胀颗粒,并在泰波法的基础上计算各粒径范围的通过率,确保了颗粒分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次,配制和混合不同粒径的颗粒,得到目标级配,提升了颗粒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确保防渗效果的均匀和持久。通过实验验证和反复测试,进一步优化颗粒级配,确保在实际应用中的防渗性能达到最优,减少工程风险,提升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64224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214354.6
申请日:2024-08-31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渗流条件下自膨胀颗粒自膨胀特性的测试装置,包括装配架结构、承压容器、进水排水管路系统、流量监测系统以及压力控制系统。所述装配架结构主要包括下底板、上顶板和支撑柱。所述承压容器主要包括耐压外筒、透明金属杯以及托架结构。所述进水排水管路系统主要包括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压力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安全阀和试压泵。所述流量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流量计和第二支管。通过承压容器、进水排水管路系统、流量监测系统和压力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使用,能够设置不同的水压力环境,测试不同压力下自膨胀颗粒的膨胀特性,通过对不同水压力环境下自膨胀颗粒膨胀性能的测试,为自膨胀颗粒在渗漏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