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94981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101310.2
申请日:2024-08-12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CO2相变聚能测试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试验箱,试验箱内设置有套筒和用于夹持套筒的夹紧器;套筒为两端开口的金属圆筒,试验时致裂管伸入套筒中;套筒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应变组件;应变组件和夹紧器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本发明将研究人员惯常使用的爆破对象岩石替换成了金属套筒,将岩石爆破的问题转化成薄壁圆筒受压爆破的研究模型,可以延长数据采集时间以及便于直接观测聚能效应导致套筒产生的形变。并且夹紧器对套筒施加的径向压力可以模拟不同埋深、不同地应力中的径向压力,使试验更接近真实工况。
-
公开(公告)号:CN11879498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101304.7
申请日:2024-08-12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CO2相变聚能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组装试验装置,试验装置包括套筒、夹紧器和工业相机;在套筒壁上粘贴若干个应变组件,将致裂管伸入套筒中,并固定致裂管;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夹紧器夹紧套筒,记录夹紧器的夹持力;引爆致裂管,并采用应变组件实时采集并记录套筒的应变数据,采用工业相机采集并记录套筒的变形过程;根据应变组件采集的数据,计算同一套筒在不同部位的峰值应力,并绘制套筒的应力情况分布图;更换不同直径的套筒,进行若干组试验,根据各组试验得到的应力分布情况,绘制应力情况分布图。本发明可以提高数据采集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便于直观体现超临界CO2相变致裂的聚能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8706644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39527.X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CO2致裂试验装置,包括致裂管、岩石和包围岩石的防护钢筒,岩石上固定有数据采集组件;致裂管伸入岩石内部的致裂孔中;致裂管外套设有抱箍器,抱箍器通过至少两根铁链与防护钢筒连接。每根铁链上均设置有收紧器,收紧器包括盒体和固定于盒体内部、用于限制主动齿轮转动的制动组件,盒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齿轮的中心轴固定连接;主动齿轮的两侧均啮合有收卷齿轮,收卷齿轮与供铁链缠绕的绞盘固定于同一根转轴上,转轴通过轴承与盒体转动连接。可以通过收紧器和抱箍器与铁链将致裂管限位,避免其受力发生位移而影响试验结果或者飞管造成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8706644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0739527.X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CO2致裂试验装置,包括致裂管、岩石和包围岩石的防护钢筒,岩石上固定有数据采集组件;致裂管伸入岩石内部的致裂孔中;致裂管外套设有抱箍器,抱箍器通过至少两根铁链与防护钢筒连接。每根铁链上均设置有收紧器,收紧器包括盒体和固定于盒体内部、用于限制主动齿轮转动的制动组件,盒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齿轮的中心轴固定连接;主动齿轮的两侧均啮合有收卷齿轮,收卷齿轮与供铁链缠绕的绞盘固定于同一根转轴上,转轴通过轴承与盒体转动连接。可以通过收紧器和抱箍器与铁链将致裂管限位,避免其受力发生位移而影响试验结果或者飞管造成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976053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22894.2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G06F18/2415 , G06F18/27 , G06F1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CO2相变破岩半径控制方法,涉及破岩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结合一维爆生气体膨胀理论建立了岩体裂纹半径预测模型,在使用CO2相变致裂替代传统爆破方法时,能够根据爆破参数准确模拟预估现实爆破过程中的破岩半径,由此,建立扩增数据库后,能够根据目标破岩半径选择合适的破岩参数,通过对破岩参数的选择,实现对破岩半径的控制。为超临界CO2相变致裂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972053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790479.3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7/18 , G06N7/01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CO2相变致裂诱发地表振动速度控制方法,涉及爆破致裂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短柱药包爆破理论建立了地表质点振动速度计算模型,在使用CO2相变致裂替代传统爆破方法时,能够准确模拟预估现实爆破过程中,所需的地表质点峰值振动速度,并根据试验采集整合地表质点峰值振动速度和对应的致裂参数,形成数据集,能够快速根据所需的地表质点峰值振动速度选择合适的致裂管,通过对不同参数下致裂管的选择,实现对地表振动速度的控制。为超临界CO2相变致裂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8794980B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101304.7
申请日:2024-08-12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CO2相变聚能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组装试验装置,试验装置包括套筒、夹紧器和工业相机;在套筒壁上粘贴若干个应变组件,将致裂管伸入套筒中,并固定致裂管;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夹紧器夹紧套筒,记录夹紧器的夹持力;引爆致裂管,并采用应变组件实时采集并记录套筒的应变数据,采用工业相机采集并记录套筒的变形过程;根据应变组件采集的数据,计算同一套筒在不同部位的峰值应力,并绘制套筒的应力情况分布图;更换不同直径的套筒,进行若干组试验,根据各组试验得到的应力分布情况,绘制应力情况分布图。本发明可以提高数据采集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便于直观体现超临界CO2相变致裂的聚能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8794981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101310.2
申请日:2024-08-12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CO2相变聚能测试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试验箱,试验箱内设置有套筒和用于夹持套筒的夹紧器;套筒为两端开口的金属圆筒,试验时致裂管伸入套筒中;套筒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应变组件;应变组件和夹紧器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本发明将研究人员惯常使用的爆破对象岩石替换成了金属套筒,将岩石爆破的问题转化成薄壁圆筒受压爆破的研究模型,可以延长数据采集时间以及便于直接观测聚能效应导致套筒产生的形变。并且夹紧器对套筒施加的径向压力可以模拟不同埋深、不同地应力中的径向压力,使试验更接近真实工况。
-
公开(公告)号:CN118706643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39517.6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CO2相变聚能致裂岩石试验方法,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固定有应变组件和速度传感器的岩石,将致裂管放入岩石的致裂孔中,固定致裂管;开启应变组件和速度传感器,引爆致裂管,试验过程中应变组件和速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并记录;岩石破碎后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破碎岩石断面形态的点云数据,获得其三维形貌;根据应变组件、速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计算拟合超临界CO2相变致裂的聚能程度。本发明可以探明在聚能效应下岩石周围产生的振动程度和应变差异,以及岩石破坏形态,为CO2破岩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高效利用提供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780339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708665.3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相变脉冲动力响应规律的实验方法,涉及临界二氧化碳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自主设计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相变脉冲压力测试系统,开展了不同活化剂质量、二氧化碳充装量和泄能板厚度下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相变脉冲动力试验,分析了不同因素影响下致裂管内脉冲压力动态响应特征及变化规律,利用夹紧圆板冲击极限荷载计算模型推导了脉冲压力峰值计算公式,结合高斯函数建立了考虑活化剂质量和泄能板厚度的相变脉冲压力及脉冲能量时程计算模型,研究成果可为超临界二氧化碳相变压力及能量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