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墙坝防渗心墙施工层面凿毛杂质清理与智能加热一体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984453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320443.2

    申请日:2024-03-20

    Abstract: 一种心墙坝防渗心墙施工层面凿毛杂质清理与智能加热一体化装置,凿毛杂质清理机构后侧可拆卸连接有智能加热机构;凿毛杂质清理机构将凿毛机与吸尘吹风系统结合,合并工程程序,提升了沥青混凝土心墙层间清洁效率,缩短了沥青混凝土层间处理时间,降低施工成本,对比现有技术方案人工剔除的方式,本发明可快速、有效去除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层面上的杂质,减少人工投入,节约工期;智能加热机构为安装架底部设置有行走机构,安装架后侧通过连接件连接有红外加热机构,工作状态红外加热机构位于安装架底部,红外加热机构为安装板底部从前到后依次设置有第一温度测量器、第二温度测量器、第三温度测量器、第四温度测量器,通过精准智能的对温度进行控制,实现对沥青混凝土心墙坝防渗心墙施工层面均匀加热,避免温度过高造成沥青混凝土的老化,或温度较低导致的粘结效果不佳,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本发明集凿毛、摊铺层表面除尘、加热工艺于一体,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节省了人力。

    基于稀释法的地下水分层监测装置与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39844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879450.2

    申请日:2021-08-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稀释法的地下水分层监测装置与监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含水层位置及数量;2)确定每个导线管长度;3)将装置装配好;4)抽出装置的空气,将装置沉入钻孔;5)水泵入分层隔水囊并与钻孔内壁挤压;6)待数字压力表数值稳定后关闭水泵;7)若干传感器测量出三组钻孔内每一层地下水的参数作为初始值;8)开启投源水泵,投放固定量示踪剂溶液;9)实时记录示踪剂溶液投放后传感器输出的数据并进行分析;10)待地下水的电导率恢复初始值后,重复步骤8)‑9)三次,并对三组流速值以及流向值做均值处理。本发明可以有效避免地下水垂向流对测量精度的干扰,有效的避免投源器偏心的问题,还可以对含水层不同位置的渗流实施多层监测。

    一种多年冻土地区的隧道工程防冻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9162742B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1811306655.6

    申请日:2018-11-05

    Abstract: 一种多年冻土地区的隧道工程防冻结构,包括多根防冻管和多根冷热交换管。所述多根防冻管呈拱形横向设于隧道衬砌结构中,且位于初步支护与防水层之间,所述多根防冻管沿隧道纵向排布,且相邻的两根所述防冻管之间设有间距。所述多根冷热交换管沿隧道横断面呈放射状分布,一端与所述多根防冻管靠近所述防水层的一侧相连通,另一端穿过围岩融化圈伸入深部冻土区。所述多根防冻管和所述多根冷热交换管均为封闭结构,内部均装有用于冷热交换的媒介。该多年冻土地区的隧道工程防冻结构能够快速地实现深部冻土区和围岩融化圈之间的冷热交换,使得围岩的冰融化现象得到改善,围岩能够保持冻结状态,以解决多年冻土地区隧道工程的病害问题。

    防止排水管堵塞的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60063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116653.X

    申请日:2017-03-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3F9/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防止排水管堵塞的装置,包括排水管与定位板,在所述定位板上预留有可供排水管穿过的通孔,在排水管一端设置有引流管,在所述引流管下方设置有动力源装置,所述动力源装置通过传动装置与安装在排水管内的清理刷连接,在动力源装置的轴承内设置有线圈及磁体,所述线圈通过导线与镶嵌于排水管主体内壁的导电板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防堵效果好,具有物理与化学的双重防堵效果,并且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排水管中水量充沛时以水流为动力,缺水时可利用风力为动力,资源利用率较高。

    一种基于电场响应的堤坝渗漏入口快速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6997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078714.X

    申请日:2023-0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场响应的堤坝渗漏入口快速定位方法,涉及堤坝渗漏探测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在河流中布置探测系统;探测系统包括探测船、固定桩以及牵引绳,固定桩设置在堤坝的两侧河岸,固定桩位置设置有卷扬机,卷扬机与探测船通过钢丝牵引绳连接;在探测船上设置定位装置以及探测部件,探测电极设置在探测部件上,探测电极与控制处理装置电性连接。在本发明中,通过在堤坝表面测量电位变化情况,能够在堤坝表面直接寻找渗漏入口,从而帮助工程人员能够直接对泄漏入口进行治理,提高了检测的效率以及精准度,从而为寻找堤坝渗漏入口提供了一种更高效更便捷的方法。

    一种针对深厚覆盖层土石围堰渗漏快速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09139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92127.4

    申请日:2022-05-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围堰渗漏快速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针对深厚覆盖层土石围堰渗漏快速修复方法,包括S1:对渗漏区域进行清理,埋设传感器;S2:布置用于数据采集、上传、分析判断的物联网设备;S3:在渗漏区域布置土工织物;S4:根据围堰修筑材料的成分,选择相匹配粒径的填筑颗粒;S5:填筑颗粒材料;S6:分析判断孔隙压力与孔隙流速的变化趋势;S7:根据S6的判断,对S5中的填筑顺序进行实时调整;S8:采用调整后的颗粒进行填筑;S9:重复S7和S8,直至孔隙流速减小至满足施工要求;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对深厚覆盖层封堵施工难、质量不均匀、经济成本高和施工周期长的问题,适用于深厚覆盖层土石围堰渗漏的快速修复。

    一种用于快速测量隧道拱顶沉降的自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58983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910015127.3

    申请日:2019-0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快速测量隧道拱顶沉降的自测装置及方法,自测装置包括通过吊环膨胀螺栓和膨胀螺栓挂钩安装在隧道测量点处的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对称固定在其内部左右两侧的通电螺线管,所述装置本体的中部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光滑导杆,所述光滑导杆上活动套有磁针,所述装置本体的正面底部依次安装有报警器开关、电源指示灯和报警灯,所述装置本体内部左右两侧通电螺线管的后面分别设置红外发射和接收头,所述装置本体上还设有用于安装电源的电源盒。本发明有效的克服了目前使用铟钢尺拉拔产生误差的技术缺陷,具有成本低廉,这样可以方便快捷的通知相关监测人员关于隧道拱顶沉降的危险信号,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隧道围岩中地下水流速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771332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23854.5

    申请日:2017-0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P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隧道围岩中地下水流速测试装置,包括平板型底座和紧贴设置在钢花管上的流速显示器、流速计、止水阀,所述钢花管一端穿过底座中部,在所述底座外沿上设置有与之在同一平面上的若干受力杆,所述受力杆等距设置,在所述受力杆上设置有与之垂直的锚杆,所述流速显示器、流速计、止水阀与锚杆分别位于底座两侧。本发明结构简单,能有效长期监测初支形成后隧道洞周水流速变化,为二衬动态设计参数调整提供数据支撑,效果好,成本低适宜推广应用。

    一种用于逆向侵蚀管涌内部水动力特性及颗粒运动的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0419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964397.6

    申请日:2024-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逆向侵蚀管涌内部水动力特性及颗粒运动的测试方法,涉及管涌测试技术领域,a:试验材料的准备;b:连接设备;c:试样制备;d:试样饱和;e:测量开始前需将盛水容器注满溶液;f:逆向侵蚀管涌发展测量;g:将微距相机二录制的视频按照不同光源和位置剖面进行截取,对于微距相机一根据不同光源和剖面进行截取。本发明通过熔融石英颗粒模拟堤基泥沙,能够直观观察土壤内部的泥沙流失情况和水流对泥沙的侵蚀情况,为人们分析管涌现象提供了直观的观察对象,实现了非侵入式测量,并能获得逆向侵蚀管涌发展过程的细观规律,包括内部的水动力特性和细颗粒的运动状态。

    一种河流补给与降雨作用的基坑抽排水自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5673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14270.9

    申请日:2024-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流补给与降雨作用的基坑抽排水自动控制方法,涉及基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测量基坑所在区域的含水层参数;步骤S2、计算初始抽水流量Q0;步骤S3、经过抽水时间t,读取观测点水位h和抽水流量Qw1,上传至中央处理模块;步骤S4、比较观测点水位h和目标水位h0,若观测点水位h大于或等于目标水位h0,停止抽水;步骤S5、若观测点水位h小于目标水位h0,计算△h;步骤S6、计算新的抽水流量Qw2,调节抽水流量。本发明建立河流与基坑降水的联系,并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基坑水位的远程自动控制,可以减少人工长期巡检的投入,提高排水效率,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