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364501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011240236.4
申请日:2020-11-09
Applicant: 鄂尔多斯市中北煤化工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 中煤航测遥感集团有限公司 , 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厚冲积层矿区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计算方法,属于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计算方法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计算方法在厚冲积层矿区的实际应用中误差较大的问题。本发明的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收集厚冲积层矿区的开采情况和地质情况的实测数据;步骤2:分析平均采厚、平均采深、推进速度、松散层厚度与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关系;步骤3:基于实测数据建立计算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计算模型。本发明的计算模型计算结果精度高,适用性强,对于矿区地表稳定性精准评估及建(构)筑物损坏防护、沉陷区土地复垦及再利用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218160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254086.6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鄂尔多斯市中北煤化工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 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点云的地表三维移动矢量同步提取方法,属于地表变形监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矿区变形监测计算复杂、误差大、无法反应变形同步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矿区的第一期云和第二期点云,分别提取出第一期点云和第二期点云中的地物点得到第一点云数据和第二点云数据;基于改进的连通域分割算法分别提取第一点云数据中的特征地物点云和第二点云数据中的特征地物点云;对第一点云数据中的特征地物点云和第二点云数据中的特征地物点云进行配准;基于配准后的特征地物点云得到矿区地表的三维移动矢量。实现了精准高效地地表三维移动的同步提取。
-
公开(公告)号:CN112364501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240236.4
申请日:2020-11-09
Applicant: 鄂尔多斯市中北煤化工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 中煤航测遥感集团有限公司 , 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厚冲积层矿区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计算方法,属于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计算方法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计算方法在厚冲积层矿区的实际应用中误差较大的问题。本发明的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收集厚冲积层矿区的开采情况和地质情况的实测数据;步骤2:分析平均采厚、平均采深、推进速度、松散层厚度与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关系;步骤3:基于实测数据建立计算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计算模型。本发明的计算模型计算结果精度高,适用性强,对于矿区地表稳定性精准评估及建(构)筑物损坏防护、沉陷区土地复垦及再利用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608527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210220706.3
申请日:2022-03-08
Applicant: 内蒙古银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 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煤矿开采地表沉陷特征的D‑InSAR和UAV摄影测量融合方法,涉及D‑InSAR和UAV融合的方法。通过D‑InSAR技术提取沉陷盆地边缘微小变形,UAV摄影测量技术获取沉陷盆地中心大梯度变形,再基于概率积分法将两者数据进行融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先获取工作面信息,并通过D‑InSAR和UAV摄影测量技术获取矿区沉陷盆地信息,借助主断面的数据,初步获取到下沉系数;预计下沉值;重新预计下沉值,并对两个格网中的下沉值进行择优处理。充分利用D‑InSAR和UAV摄影测量技术的各自优势,联合两者技术分别监测矿区沉陷盆地的边缘微小形变和中心大量级形变,最终得到完整且准确地沉陷盆地。
-
公开(公告)号:CN113010993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110070902.2
申请日:2021-01-19
Applicant: 鄂尔多斯市华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 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厚冲积层矿区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方法,属于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方法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计算方法无法适用于厚冲积层矿区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的问题。一种厚冲积层矿区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定性分析导水裂缝带高度的影响因素;步骤2:建立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模型;步骤3:将开采厚度、开采深度、冲积层厚度和工作面倾向长度代入新建模型计算导水裂缝带高度。本发明的预测方法该方法分析了开采厚度、深度、开采尺寸、覆岩岩性等因素与导水裂缝带高度之间的关系,基于此,建立了厚冲积层矿区导水裂缝带高度新的预测模型;通过验证,证明了本发明的预测方法比经验公式更适用于厚冲积层矿区。
-
公开(公告)号:CN114608527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220706.3
申请日:2022-03-08
Applicant: 内蒙古银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 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煤矿开采地表沉陷特征的D‑InSAR和UAV摄影测量融合方法,涉及D‑InSAR和UAV融合的方法。通过D‑InSAR技术提取沉陷盆地边缘微小变形,UAV摄影测量技术获取沉陷盆地中心大梯度变形,再基于概率积分法将两者数据进行融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先获取工作面信息,并通过D‑InSAR和UAV摄影测量技术获取矿区沉陷盆地信息,借助主断面的数据,初步获取到下沉系数;预计下沉值;重新预计下沉值,并对两个格网中的下沉值进行择优处理。充分利用D‑InSAR和UAV摄影测量技术的各自优势,联合两者技术分别监测矿区沉陷盆地的边缘微小形变和中心大量级形变,最终得到完整且准确地沉陷盆地。
-
公开(公告)号:CN113010993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070902.2
申请日:2021-01-19
Applicant: 鄂尔多斯市华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 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厚冲积层矿区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方法,属于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方法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计算方法无法适用于厚冲积层矿区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的问题。一种厚冲积层矿区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定性分析导水裂缝带高度的影响因素;步骤2:建立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模型;步骤3:将开采厚度、开采深度、冲积层厚度和工作面倾向长度代入新建模型计算导水裂缝带高度。本发明的预测方法该方法分析了开采厚度、深度、开采尺寸、覆岩岩性等因素与导水裂缝带高度之间的关系,基于此,建立了厚冲积层矿区导水裂缝带高度新的预测模型;通过验证,证明了本发明的预测方法比经验公式更适用于厚冲积层矿区。
-
公开(公告)号:CN119289937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431608.X
申请日:2024-10-14
Applicant: 云南滇东雨汪能源有限公司 , 华能煤炭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GNSS连续观测点的矿区地表沉陷测量方法和系统,属于矿区开采沉陷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需从煤矿工业广场中稳定的控制点进行联测,且是在地形条件限制下观测难、观测工作量大,耗时耗力的问题。具体步骤包括:在开采影响范围内的关键位置布设GNSS连续观测点;基于所述GNSS连续观测点的位置信息,统一测区的高程系统;以关键位置测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为基准,通过局部短距离的导线和水准路线,进行全面观测和日常观测,获得开采沉陷区的地表移动变形值和地表沉陷预测参数,实现了矿区地表沉陷的测量。因省略了重复的连接测量过程,提高了观测效率和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932848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513002.1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InSAR技术的深部地下空间的定位方法,具体为获取基于卫星平台SAR的地表时序形变和累积形变结果、反演基于地表时序形变数据的地下工程方位角以及基于IPIM模型的地下空间反演算法;本发明将InSAR技术和IPIM模型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深部地下空间反演精度,本发明提出基于时序LOS地表形变的纹理信息提前确定地下空间方位角,能够减少所需反演参数,并能提高反演效率,采用混合智能遗传粒子群优化算法来反演地下采空区的最优特征参数,对于深部地下空间反演精度而言,在已知地质参数情况下,反演平均精度可到达3.62%,本发明能够高精度的反演地下空间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4331905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669427.7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中煤航测遥感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AG和PSC组合的激光点云地面点提取方法,属于地面变形及地质灾害监测领域。可以将非地面点与地面点分离,从而有效降低噪声点对后续数据处理的影响。按以下步骤进行提取:S1、获取原始点云;S2、采用自适应格网法,提取地面种子点;S3、通过点与面对比算法剔除非地面点;S4、迭代更新,输出结果。本发明基于规则格网,采用自适应格网初步提取最低点,以SAG算法运算结果作为基准构建TIN网,将其视为基准面,采用点与参考面对比的方法,精细化分离地面点与非地面点数据,同时算法过程简单,数据处理效率高,适用于矿区海量点云提取地面的情况,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