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定非根际区土壤固氮作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71055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49466.6

    申请日:2016-11-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非根际区土壤固氮作用的方法,在生态系统中选取样地,在样地内,按野外多点混合采样方法布设取样点,选取具有植物的取样点小单元;在小单元内以植物为中心取土样混合,每方位小心挖取带有根系的土体;用已灭菌的土壤锤轻轻敲击土体,然后用已灭菌的土壤刀轻轻剔除附着在根系上的大颗粒土壤,并将土壤装入已灭菌自封袋,将取得的混合土样立即放于具有冰块的保温箱贮存,运回实验室;最后,利用土壤培养‑凯氏定氮法,测定非根际区土壤固氮作用。本发明对于进一步了解整个非根际区土壤氮素的地球生物化学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种根际区土壤纤维素分解作用的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69623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49205.4

    申请日:2016-11-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根际区土壤纤维素分解作用的测定方法,在生态系统中选取样地,在样地内,按野外多点混合采样方法布设取样点,选取具有植物的取样点小单元;在小单元内以植物为中心取土样混合,每方位小心挖取带有根系的土体;用已灭菌的土壤锤轻轻敲击土体,并轻轻抖动,用已灭菌的土壤刀轻轻剔除附着在根系上的大颗粒土壤;然后,用已灭菌的毛刷将紧贴在根系1‑5mm 的根际土壤刷入已灭菌自封袋,将取得的混合土样立即放于具有冰块的保温箱贮存,运回实验室;最后,利用土壤培养‑埋布片法,测定根际区土壤纤维素分解作用强度。本发明对于进一步了解整个根际区土壤地球生物化学碳素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种野外枯落物层厚度测量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23742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412052.9

    申请日:2016-06-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5/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野外枯落物层厚度测量装置与方法,其结构包括测量杆和测量管,测量杆的侧壁顶端设有具刻度标尺,测量杆的下端设有标杆,测量管套装在测量杆的外部,测量管的侧壁上设有缝隙槽,标杆滑动设置在缝隙槽内;测量管的上部设有固定按钮。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野外枯落物层厚度的测量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对认识枯落物发挥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种野外草本灌木高度测量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91864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07569.9

    申请日:2016-06-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5/0035 G01B5/06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外草本灌木高度测量装置与方法,其包括测量杆和测量管,测量杆的侧壁顶端设有具刻度标尺,测量杆的下端设有标杆,测量管套装在测量杆的外部,测量管的侧壁上设有缝隙槽,标杆滑动设置在缝隙槽内;测量管的上部设有固定按钮。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野外草本灌木高度的测量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对认识草本灌木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多样性、生态功能、稳定性、持续立地生产力、物流‑能流‑信息流、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营养元素的循环速率等方也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种测定非根际区土壤总硝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74093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563696.8

    申请日:2016-07-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定非根际区土壤总硝化作用的方法,在生态系统中选取20m×20m的样地,在样地内,按野外梅花形采样方法,选取10个小单元;其次,在小单元内选取具有植物的取样点,在水平距离植物的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8个方位取土样混合,每方位小心挖取带有根系的土体,用已灭菌的土壤刀轻轻剔除附着在根系上的大颗粒土壤,用已灭菌的土壤刀将非根际土壤装入已灭菌自封袋,将取得土样立即放于具有冰块的保温箱保存,运回实验室;最后,利用BaPS土壤氮循环监测系统测定非根际区土壤总硝化速率。本发明对于进一步了解整个土壤微生物区系参与地球生物化学氮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

    北方水源地低山丘陵区河流生物-物理生境系统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56761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801571.X

    申请日:2015-1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北方水源地低山丘陵区河流生物-物理生境系统的构建方法,其中,河道生物-物理生境生态系统的构建为:河道布设不同大小的砾石,河中生长有底栖藻类,河道边栽植水生植物;水陆交错带生物-物理生境生态系统的构建为:种植水生植物与草本植物,水生植物与草本植物的数量比为1:1.8~2.5;水生植物种植宽度为1~2m,草本植物种植宽度为4~6m;河岸生物-物理生境生态系统的构建为:种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本发明针对北方河流,尤其是因为挖沙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进行了长期摸索和构建。按照本发明的设计,经过2-5年的近自然生长,获得稳定的生物-物理生境生态系统,为水源地的保护提供强有力地植被措施,并能有效发挥各种生态功能。

    一种测定非根际区土壤氨化作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44834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049479.3

    申请日:2016-11-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3/00 G01N2013/0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定非根际区土壤氨化作用的方法,在生态系统中选取样地,在样地内,按野外多点混合采样方法布设取样点,选取具有植物的取样点小单元;在小单元内以植物为中心取土样混合,每方位小心挖取带有根系的土体;用已灭菌的土壤锤轻轻敲击土体,然后用已灭菌的土壤刀轻轻剔除附着在根系上的大颗粒土壤,并将土壤装入已灭菌自封袋,将取得的混合土样立即放于具有冰块的保温箱贮存,运回实验室;最后,利用土壤培养‑康维微量扩散分析法,测定非根际区土壤氨化作用。本发明对于进一步了解整个非根际区土壤氮素的地球生物化学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种根际区土壤固氮作用的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56667A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611049216.2

    申请日:2016-11-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1/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根际区土壤固氮作用的测定方法,在生态系统中选取样地,在样地内,按野外多点混合采样方法布设取样点,选取具有植物的取样点小单元;在小单元内以植物为中心取土样混合,每方位小心挖取带有根系的土体;用已灭菌的土壤锤轻轻敲击土体,并轻轻抖动,用已灭菌的土壤刀轻轻剔除附着在根系上的大颗粒土壤;然后,用已灭菌的毛刷将紧贴在根系1‑5mm 的根际土壤刷入已灭菌自封袋,将取得的混合土样立即放于具有冰块的保温箱贮存,运回实验室;最后,利用土壤培养‑凯氏定氮法,测定根际区土壤固氮作用。本发明对于进一步了解整个根际区土壤氮素的地球生物化学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种测定根际区土壤反硝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74094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563982.4

    申请日:2016-07-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定根际区土壤反硝化作用的方法,在生态系统中选取20m×20m的样地,在样地内,按野外梅花形采样方法,选取10个小单元;其次,在小单元内选取具有植物的取样点,在水平距离植物的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8个方位取土样混合,每方位小心挖取带有根系的土体,用土壤刀轻轻剔除附着在根系上的大颗粒土壤;然后,用已灭菌的毛刷将紧贴在根系l‑5mm的根际土壤刷入已灭菌自封袋,将取得土样立即放于具有冰块的保温箱保存,运回实验室;最后,利用15N同位素直接测定法,测定根际区土壤反硝化速率。本发明对于进一步了解整个土壤微生物区系参与地球生物化学氮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

    生物炭负载氧化助剂耦合微生物植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65496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481390.3

    申请日:2018-1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炭负载氧化助剂耦合微生物植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生物炭负载氧化助剂施入石油污染土壤表层后静置陈化80-100天;S2,土壤陈化结束后,往表层土壤上洒水使其含水量达到50-60%,再调节土壤pH值为7-8,然后向土壤中加入石油降解菌剂进行发酵;S3,土壤发酵结束后,在土壤中种植不同数量比例配置的灌草花植物,待灌草花植物成熟后,将其整体移除;S4,循环重复S1-S3,直至检测到石油污染物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含量≤4.5g/kg为止。本发明采用原位修复技术,修复过程中不破坏环境,不带来二次污染,绿色环保,实现了绿色循环修复效果好的复合修复模式。

Patent Agency Ranking